樑冬 |一個人想要獲得所謂的解脫,必須向大自然學習“無情”

01 在塵世間打完滾之後再說“從容”

意而子是堯時期的賢人——社會賢達(有時候,“社會賢達”約等於社會閒雜),許由是莊子的文章中經常出現的神仙級人物。

有一天,意而子跑去見許由。許由說:“聰明能幹的堯教了你一些什麼內容呢?”意而子說:“堯對我說;‘汝必躬服仁義而明言是非。’”——你必須用全身心的洪荒之力去體現仁義,並告訴所有人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

許由就說:“那你何必要到這個地方來呢?我倆是不同心智模式的人吶。你們很清楚地表達了自己的仁義觀念,清楚地知道什麼是對錯。但實際上你們這種人,其實天真的本性已經被破壞了,就像被刑具損害了身體一樣,你們最寶貴的那個東西已經被切掉了,你已經不能夠正常說話了。”

意而子卻不這樣認為,他說:“在你的觀點裡面,也許認為我們已經是心智上、意識上的殘疾人,被戳瞎了那個天真的‘我’。But,我還是希望能夠遊走於方內與方外的邊緣地帶。

“我知道我已經入世較深,被迫學習了很多系統、流程和標準,我已經被KPI改造了。但是,我覺得人不是也可以藉由各種努力去調整嗎?

“比如,那個叫‘無莊’的美人,因為她得到了道,就算不加修飾,她也能夠忘掉自己的美貌,已經不以自己漂不漂亮為意了。另外,那個叫‘據梁’的大力士,得了道以後,不以自己有沒有力氣為意了。黃帝——世界上曾經最聰明的人,得道了以後,忘記了自己的智慧。可見,如果一個人願意的話,或許在經歷了世間的種種以後,他還是可以找到那種如嬰兒般呼吸的狀態。

“一個在海邊曬太陽的人,和閱盡繁華、在塵世間打完滾之後重新回到海邊曬太陽的人,雖然他們有所不同,但說不定那些在世間被‘汙染’過的人,待在這種神仙般的境地更從容、愜意一些吧?”

梁冬 |一個人想要獲得所謂的解脫,必須向大自然學習“無情”


許由聽後覺得也有道理,就說:“既然如此,那就讓我勉強對你說一下什麼是‘道’吧。”他說,“吾師乎!吾師乎——我的大宗師啊,我的大宗師啊!(那個感覺就像‘額滴個神吶,額滴個神吶’)。您吶,就像秋天那個嚴肅的霜,能夠令到萬物零落,但並不認為自己是充滿正義的,能夠消滅一切不適宜的東西的。也能夠像春天一樣溫暖,並且化生萬物,恩澤傳道萬世,但你並沒有覺得心中充滿仁愛。”

其實,這個大道可以令萬物各具形態。它可能只是順著自然,並沒有機巧。如果你真的遊於道中,即使做了殺伐之事,有了生髮之意,也並不覺得有什麼。”

02 一個人想要獲得所謂的解脫,必須向大自然學習“無情”

曾經,我很喜歡一句話——“天何言哉,風雨興焉”。

意思就是,老天要讓世界發生點兒什麼事情,它不必說,也不必有意識,只是按照節律自然地該有風的時候就有風,該有雨的時候就有雨,於是萬物該生長的時候就生長,該凋零的時候就凋零。一個人如果真的想要獲得所謂的解脫,也許他必須向大自然學習“無情”。

有很多人都問過一個問題:“如果上蒼是充滿愛的,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動物被其他動物吃掉?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窮人飢餓、受難?”

的確,這需要我們站在更高的維度去看這些事情。

如果我們站在更高的維度去看的話,也許一個階級裡面出現的饑荒和災難,是為了能夠達到生態另外一個層面的平衡。甚至有時候,當糧食不夠了,就會出現戰爭,慢慢地,所有事物都會達到一個新的平衡。

如果人類一直在汙染環境,也許某天海底就會噴出一些毒氣,然後人類都被消滅了。站在整個自然默默的大循環的角度來看的話,並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

在我們的印象中,恐龍好像一會兒就消失了。但是,你知道嗎?恐龍統治了三個地質時代,共一億六千五百萬年,而人類,到現在為止不超過三百萬年。

梁冬 |一個人想要獲得所謂的解脫,必須向大自然學習“無情”

我覺得,人類在地球上能夠活得比恐龍久的概率是很低的。如果我們把人類視為整個地球的一個物種的話,其實並沒有可能比其他物種活得更久,更何況地球只不過是太陽系的一個小小的星球,太陽系只不過是銀河系的一個小小的體系,銀河系又是宇宙的一個小小體系。

當我講到銀河系也是宇宙中的小小體系的時候,你會不會突然感覺到自己每天的煩惱是多麼微不足道呢?

曾經,我和一個同事就一個工作上的問題進行了很嚴肅的爭論。從這件事情來說,我們好像必須討論出是非,判定出誰對誰不對,而這個對的標準不一定是個人的標準,可能是以公司的利益為最大化的標準。

後來,這個同事給我發了一條微信:“你還記得一個老針灸學術專家嗎?”我回復到:“記得呀。”他又發了一條微信:“老先生走了。”我一下子覺得彷彿昨日曆歷在目的老先生這麼一走,他生前在學術上的所有成果、努力做過的很多偉大工作、為了向全世界推廣針灸而做的一切,似乎突然也就隱沒於宇宙當中了。這位同事跟我說:“其實,我們爭論這些小事兒有意義嗎?”我回他微信:“沒有意義,我被你擊中了。”

也許,把很多事情放在一個更開闊的層面來看的話,我們才知道這些事情到底意味著什麼。讓我們用一種開放的心態,去各自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吧!

03 哪有時間去爭論,哪有時間去憤恨

“天何言哉,風雨興焉”,天什麼都沒有說,自然會安排“可以”“應該”“活該”出現的一切,也會讓另外一些東西隱沒於蒼茫的天涯。

晏禮中(之前來過我們節目裡做客的記者朋友)跟我說,有一天,他在北京798藝術區參加了一個藝術展。當穿過一個長廊,走進房間後,他發現那個房間裡面的藝術作品必須讓觀眾躺下來才可以欣賞。當你躺下來的時候,你會發現房頂上固定著桌椅、床、檯燈……總之,一切東西都被固定在天花板上面,而旁邊的一些窗戶則從外面用人造光打出太陽光的感覺。當你躺在那裡的時候,你就會產生一種自己漂浮在天花板上俯視桌椅、床、檯燈等的感覺。

梁冬 |一個人想要獲得所謂的解脫,必須向大自然學習“無情”

當你擁有那種視角時,會突然覺得,一個人的精神還裝在身體裡面的感覺是多麼美好。哪有時間去爭論,哪有時間去憤恨,哪有時間去做不重要的事啊!

後來,晏禮中跟我說,走出那個裝置藝術以後,他深深地感覺生命好寶貴,不要浪費。

如果你願意,可以現在微微地閉上眼睛,觀想一下自己的意識慢慢地飄出身體,它沒有重量,從上面看著下面那一團白白的肉——從身體之外看看自己,你一定會有一種強烈的幸福感,幸好現在還可以回去。

提醒自己,告訴自己,雖然成、住、壞、空是大道的運行規則,走到哪一站,該上車上車,該下車下車,但還在車裡的時候,應該抓緊時間做一些將來不會後悔沒有做的事情。

如果只有一件事情需要做,你要做什麼呢?如果有一句話要告訴一個人,你為什麼不去告訴他呢?如果有一頓好吃的肥腸,你為什麼明天不去下單呢?

你為什麼不去告訴他呢?

在肥腸的諸多做法中,我還是認為那種帶有蒜香的爆炒是最好吃的。你吃過帶有蒜香一起爆炒的肥腸和鱔魚段嗎?香脆的肥腸是對人勞作一天以後最大的犒勞。

梁冬 |一個人想要獲得所謂的解脫,必須向大自然學習“無情”


幸福的人端起酒杯,拿起筷子,眺望遠方,深深地告訴自己,這真不應該是一個讓人後悔的世間吶。

如果你實在沒有勇氣,

你可以試著先寫在留言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