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抱緊”確定的中國

(文/觀察者網 呂棟)“中國的創新與設計能力正以高速趕上世界領先水平。為充分利用中國市場的增長潛力,該集團計劃繼續深化與中國客戶的合作。”3月31日晚,芯片製造商中芯國際(00981.HK)在2019年財報中提到。

財報援引IHS Markit數據顯示,中國集成電路設計市場2019年規模約400億美元,並將在2023年達到86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超21%。

去年,中芯國際中國業務的營收佔比達到59.5%。觀察者網注意到,儘管總收入下降7.3%,但基於其在華的戰略位置,該公司順勢將2020年的增長率目標定為11%至19%,並計劃將毛利率維持在20%,保持盈利。

值得一提的是,在工藝製程方面,中芯國際14nm已貢獻營收的1%;N+1的研發進程穩定,已進入客戶導入及產品認證階段。後者也被外界認為相當於臺積電的第一代7nm工藝。

市場角逐上,觀察者網1月報道,中芯國際已經“擠走”臺積電,奪得華為旗下芯片企業海思半導體的14nm FinFET工藝芯片代工訂單。

中芯国际“抱紧”确定的中国

財報截圖

“7nm”已進入客戶導入

“2019年,全球宏觀形勢出現了許多不確定性。”財報《致股東的信》開篇提到。而在對2020年展望中,中芯國際指出,新冠病毒疫情給2020年的開始蒙上一層陰影,“然而我們相信,展望未來,中國將繼續擴大其於半導體業中的角色”。

財報披露,在經營環境挑戰頗大的情況下,2019年實現營收31.2億美元,同比下降7.3%;實現淨利潤2.35億美元,同比增長75%;當期毛利率為20.6%,比上年同期下降1.6個百分點;另外,年內經營活動所得現金為10.2億美元,同比增長27.5%。

中芯国际“抱紧”确定的中国

財報截圖

研發方面,中芯國際2019年的研發投入為再創新高的6.9億美元,同比增長4.5%,佔營收比例約22%。

中芯國際在財報中表示:當年在先進製程研發取得突破性進展。第一代14nm FinFET技術已進入量產,上季度貢獻約1%的收入,預計在2020年穩健上量;第二代FinFET技術平臺持續客戶導入。

財報中透露,中芯國際更先進的FinFET技術開發進展速度加快。其開發了14/12nm 多種特色工藝平臺,N+1的研發進程穩定,已進入客戶導入及產品認證階段。

值得注意的是,N+1被外界認為就是中芯國際的7nm工藝。

福布斯中文網3月11日的報道就指出,中芯國際的7nm工藝發展跟臺積電的路線差不多,7nm節點一共發展了三種工藝,分別是低功耗的N7、高性能的N7P、使用EUV工藝的N7+。

其中,N+1對應的就是低功耗的N7,N+2對應的就是高性能的N7P。

2月14日,在中芯國際2019第四季度電話財報會議中,其聯合CEO梁孟松博士透露,N+1工藝和14nm相比,性能提升了20%,功耗降低了57%,邏輯面積縮小了63%,SoC面積減少了55%。

“所以在功率和穩定性方面,N+1和7nm工藝非常相似,唯一區別在於性能方面,N+1工藝提升較小,市場基準性能提升應該是35%。所以,中芯國際的N+1工藝是面向低功耗應用領域的。”他當時說。

2018年5月,中芯國際曾向荷蘭阿斯麥爾(ASML)訂購一臺最新型的EUV光刻機,價值高達1.5億美元,原計劃在2019年初交付。在美國方面阻擾之下,這項交易至今仍未完成。

因此,也有人質疑沒有EUV光刻機,中芯國際就無法實現下一代製程研發。

不過,梁孟松在上述財報會議中,當下的計劃中,N+1和N+2工藝都不會使用EUV設備,等到設備就緒以後,N+2才會轉而使用EUV設備。

上述報道中提到,中芯國際計劃於今年四季度進行“FinFET 7nm”的初始生產。如果“7nm”工藝到年底順利實現量產,這意味著中芯國際與臺積電的工藝差距進一步縮小,後者已於兩年前實現7nm的量產。

而在3月初,英特爾首席財務官George Davis對投資者承認其已經落後於競爭對手,要趕上至少需要2年。英特爾的10nm一直“難產”,計劃將於2021年推出7nm工藝,5nm工藝還未明確推出時間。

也就是說,中芯國際有望領先英特爾。

中芯国际“抱紧”确定的中国

財報截圖

中國市場營收佔比接近六成

中芯國際在上述財報中披露,其客戶包括集成裝置製造商、無廠房半導體公司及系統公司。

2019年,按地區計算,北美市場營收佔比為26.4%,相比上一年下降5.2個百分點;中國市場營收佔比為59.5%,比上年同期增長0.4個百分點;歐亞區的營收佔比為14.1%,比上年增長4.8個百分點。

中芯国际“抱紧”确定的中国

財報截圖

應用領域方面,2019年通訊應用佔中芯國際總營收的45.7%;消費者應用佔其總營收的34.3%;計算機應用佔總營收的5.2%;汽車及工業應用佔總營收的5.9%;其他相關應用佔總營收的8.9%。

以不同工藝來看,中芯國際2019年來自90nm及以下先進製程的晶圓收入貢獻比例為50.7%,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65/55nm技術的收入貢獻比例為27.3%,比上年提高5個百分點。

此外,當年其0.13μm、0.15/0.18μm及0.25μm/0.35μm相關業務繼續錄得穩定的收入增長。

財報中顯示,截至2019年底, 中芯國際持有的現金及金融資產(不含限制性現金)約46億美元,淨債務對權益比率為–6%。

該公司於2020年2月在全球資本市場順利完成5年期美元公司債券的發行定價工作,募集資金約6億美元。

中芯國際在財報中提到,該集團在地理上擁有優勢,業務持續增長。

根據IHS Markit的數據,就半導體集成電路消費而言,中國繼續是全球第一地區。IHS估計2019年付運至中國的半導體價值約為2085億美元,佔全球半導體價值約49.1%。

中芯國際認為,整體中國集成電路設計市場仍將持續健康及強勁增長。其援引IHS Markit數據指出,中國集成電路設計市場2019年規模約400億美元,同比增長21%,並將在2023年前按複合年增長率21.4%增長,達到860億美元。

2020年增長目標兩位數

在2019年三季度財報中,中芯國際首次透露其14nm技術已成功量產,四季度已貢獻營收,開始進階成“中級玩家”,不過14nm佔總營收的比例僅1%。

隨後,觀察者網在2020年1月報道,中芯國際已經擊敗臺積電,奪得華為旗下芯片企業海思半導體的14nm FinFET工藝芯片代工訂單。此前,海思訂單主要交給臺積電南京的12寸晶圓廠生產線完成。

不過,富途證券2月12日的研報認為,中芯先進製程受益華為或為時尚早,其當前有限的14/12nm產能(2019年末中芯南方14nm產能在3000片/月)仍無法匹配華為訂單需求。

根據中芯國際網站1月9日發佈的消息,量產14nm工藝的是其位於上海浦東的中芯南方廠,也是國內芯片製造領域最先進的生產基地,這裡將建成兩條月產能均為3.5萬片的集成電路先進生產線。

中芯国际“抱紧”确定的中国

位於浦東的中芯南方廠 圖自:中芯國際官網

因此,中芯國際在2019年財報中表示:“隨著我們進入擴大先進技術市場的階段,我們亦必須增加資本支出。我們正加大產能投資,以備FinFET產線逐步上量。”

根據財報中透露的數據,中芯國際在2020年代工業務資本開支約為31億美元,比2019年20億美元增長53%,其中20億美元預計用於擁有多數股權的上海300mm晶圓廠(14nm工廠)的機器及設備。

在2019年第四季度財報會議上,中芯國際透露,來自14nm的營收將在今年穩步上升,產能也將隨著中芯南方12英寸廠的產能爬坡而增長,將在今年3月達到4K,7月達到9K,12月達到15K。

為了擴充產能,中芯國際也投入了大量資金購置設備。

2月19日,中芯國際披露了其在2019年3月12日至2020年2月17日的12個月期間,就機器及設備向泛林團體發出一系列購買單,花費6.01億美元(約合42億元人民幣),產品包括蝕刻工具等。

3月2日,中芯國際發佈公告,嚮應用材料集團發出一系列購買單,總代價為5.43億美元;向東京電子集團發出一系列購買單,總代價為5.51億美元,產品用作生產晶圓的刻蝕設備等。

3月4日,中芯國際從荷蘭進口的大型光刻機進入口岸。對於此次進入新設備,中芯國際向觀察者網表示,這是設備正常導入,用於產能擴充,並非外界所稱的EUV光刻機。

3月23日,中芯國際發佈公告稱,該公司於今年2月18日至3月20日期間,向泛林團體提交一系列用於生產晶圓的產品訂單,總金額達3.97億美元。該公司表示,這是為應對客戶的需要,將擴大其產能、把握市場商機及增長。

在展望前景時,中芯國際在財報中表示,2020年是其進入新階段的開始, 對許多人來說,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給今年的開始蒙上一層陰影。目前,其晶圓廠營運並未受到影響,生產線運行正常。

同時,該公司指出,新冠病毒對終端需求及供應鏈的影響仍待觀察,當前的健康危機或會對整體市場帶來影響。儘管如此,2020年物聯網、5G,智能消費品、人工智能及汽車電子行業仍將趨動晶圓代工的增長。

鑑於首季的前景,中芯國際表示,其目標是2020年的年增長率11%至19%,並計劃將毛利率維持在20%,保持盈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