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泰生物IPO苦候三月獲批“獨狼”鍾睒睒面臨資本新課題

農夫山泉境外IPO的消息傳出不久,鍾睒睒資本版圖中的另一家公司也傳來好消息。

3月27日,距離過會時隔92天后,養生堂旗下企業北京萬泰生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泰生物”)拿到證監會核准的IPO批文,多年的上市之路終於可以畫上句點。

萬泰生物主要從事體外診斷試劑、體外診斷儀器與疫苗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其最近一次見於報端是公司自研新冠肺炎病毒檢測試劑盒獲批上市,在此之前,萬泰生物還因首批獲得國產二代宮頸癌(HPV)疫苗上市而備受關注。

而在上述光環之外,作為萬泰生物董事長、實控人的鐘睒睒,自帶的巨大流量還是蓋過一切。這位低調的隱形富豪或許不為人所知,但說起農夫山泉幾乎無人不曉,鍾睒睒就是農夫山泉、養生堂(農夫山泉母公司)的同一實控人。

由於很少公開露面,加上特立獨行,鍾睒睒在中國商界有“獨狼”之稱。但伴隨著萬泰生物的上市,身為公司董事長的鐘睒睒,或許也不得不走上臺前。尤其是伴隨著萬泰生物IPO,銷售費用率高、曾涉官員受賄案等質疑聲不斷,對於一向低調的鐘睒睒來說,如何應對公眾質疑,是上市之後面臨的新課題。

九價HPV進入臨床一期

近年來,曾一度遠離資本市場的鐘睒睒有了明顯的風格轉向。就在3月17日,農夫山泉境外IPO的申報材料被證監會接收。如無意外,萬泰生物上市也不過是時間問題,鍾睒睒將首嘗資本市場敲鐘時刻。

從萬泰生物的IPO進程來看,鍾睒睒對公司上市早有打算。

早在2016年6月,萬泰生物首次公佈招股說明書,欲登陸A股市場,但於2017年12月29日被終止審查,被終止審查原因不明。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大背景:大批醫藥企業闖關A股,但正值證監會新一屆發審委上任,IPO審核趨嚴趨緊。

2018年11月,萬泰生物重啟IPO,擬募資3.8億元,主要用於化學發光試劑製造系統自動化技術改造及國際化認證、宮頸癌疫苗質量體系提升和國際化以及營銷網絡中心擴建項目。

其中,宮頸癌疫苗的生產或將成為萬泰生物上市後的重要助力。

2019年底,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廈門萬泰滄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雙價人乳頭瘤病毒疫苗(大腸桿菌)(商品名:馨可寧(Cecolin))上市註冊申請,該藥是首家獲批的國產人乳頭瘤病毒疫苗,適用於9-45歲女性。廈門萬泰是萬泰生物的全資子公司。

HPV疫苗從2017年進入國內後備受關注,尤其九價HPV疫苗自2018年獲批上市後,一直呈現“一針難求”的狀態。

不得不承認,鍾睒睒的眼光獨到。

早在2002年起,廈門萬泰就與廈門大學夏寧邵教授團隊開啟了自主知識產權HPV疫苗的研發工作。經過15年研究及臨床實驗後,萬泰的第一支二價宮頸癌疫苗於2017年11月啟動上市申報,於2019年12月獲批上市。

不過,對於這個國內首個獲批的二價HPV疫苗,業內人士並不全然買賬。

“隨著四價和九價HPV疫苗獲批,二價的市場份額被繼續壓縮,市場競爭顯著加劇。對於萬泰生物來說,或許已失去先機。”一位醫藥界人士分析。

來自衛健委的數據某種程度上反映了這種市場格局變化:2019年1-11月,我國HPV疫苗簽發量超870萬支,其中,有170萬支為二價HPV疫苗,440萬支為四價HPV疫苗,260萬支為九價HPV疫苗。二價HPV疫苗佔比最少。

反觀同行業的公司,智飛生物通過代理默沙東的四價和九價HPV疫苗,2019年賺得盆滿缽滿,淨利潤增長超6成。

當然,疫苗市場未來增長空間仍然巨大。“現在九價滲透率最高,各家公司都在加快九價疫苗研發,誰能優先生產出九價,或是這個市場最後的贏家。”前述分析人士表示。

萬泰生物2019年5月更新的招股書顯示,九價宮頸癌疫苗於2017年11月獲得臨床試驗批件,還在一期臨床試驗。另一疫苗上市公司沃森生物2019年報顯示,九價HPV疫苗正在開展一期臨床試驗。

除了HPV疫苗,在疫情蔓延的當下,萬泰生物研製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檢測試劑盒也刷了一波存在感。

公開信息顯示,萬泰生物攜手廈門大學國家傳染病診斷試劑與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NIDVD)研製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抗體檢測試劑以及核酸試劑(RT-PCR)獲得歐盟CE准入。

銷售費用率高企

一方面,實控人鍾睒睒的身份,以及與農夫山泉的“兄弟關係”,讓萬泰生物IPO天然受到更多關注。另一方面,公司還疊加多個熱門概念,包括HPV疫苗生產、病毒檢測等,料將在上市後受到資本青睞。

但在光環之外,隱藏在萬泰生物背後的種種問題,也讓質疑聲與其IPO一路相伴。

比如萬泰生物拿到批文的時間,與過會時間整整時隔三個月,而在其之後過會的企業卻早早拿到批文。這讓外界猜測,或許監管層也存在諸多顧慮。

從發審會詢問和外界關注點來看,主要集中在銷售費用高企的問題上。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2016年至2018年,萬泰生物連續三年銷售費用均超2.5億元,佔當期營收的比重分別是27.04%、28.02%、29.85%。2016年、2017年,同行業銷售費用率平均值為21.42%、20.98%,萬泰生物銷售費用率高出同業近10%。

對此,萬泰生物的解釋是由於公司銷售模式與銷售產品結構不同所致:一是公司直銷比例普遍高於競爭對手,二是公司95%以上的銷售收入來自於體外診斷試劑產品,大部分同行業公司的體外診斷儀器銷售額佔比均高於萬泰生物,儀器銷售的費用率遠低於試劑。

藥企的銷售費用較高是業內普遍現象。藥企銷售費用構成名目較多,比如通過該名目回饋給醫生、經銷商等,存在不少灰色地帶。因而,對於醫藥類企業,公司的銷售模式、市場推廣費等問題一直是證監會關注的重點。

發審委在問詢中,就直接向萬泰生物發問:公司業務費是否存在對醫生或醫療工作人員不合規的利益輸送,是否存在商業賄賂情形等。

廣受市場關注的是,中國裁判文書網披露的判決書顯示,萬泰生物曾捲入兩起官員受賄案件,包括原望謨縣人民醫院檢驗科主任韋其薇受賄案、許昌市中心血站副站長劉洪濤受賄案,分別是醫療用品供應商楊某、商丘華傑醫藥有限公司業務經理李某行賄。

兩個案件的證據分別包含了萬泰生物的報賬發票及憑證,以及許昌市中心血站和萬泰生物簽訂的多個合同書。萬泰生物在其中扮演何種角色引人遐想。

但是,萬泰生物在招股說明書中披露的“報告期內的違法違規行為情況”中,並未提及涉嫌受賄案事件。

“既然萬泰生物過會了,說明該案件的影響因素已經消除。此前過會的康華生物也曾被曝涉及行賄,在保薦機構盡職調查、準確信披的基礎上,是可以解決的,不一定會構成發行障礙。”一位上海的投行人士說。

對於上述涉及的問題,3月31日,記者致電萬泰生物,工作人員表示將轉達採訪問題。但截至發稿,未有回覆。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