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記憶丨青州的海市蜃樓

青州是一個天地造化,藏古納今,鍾靈毓秀,人文薈萃的聖地,自古就有著名的八景或十景之說。私下裡認為,這其中最為神秘的當屬“地鏡倒懸”了。它自唐而下,至宋,至元,至明,至清,歷代都被奉為青州的名勝景觀。

很久以來,人們一直認為這“地鏡倒懸”,也稱地鏡湖,指的是現今龍潭湖的所在。

龍潭湖,位於青州城南雲門山以北,由鳳凰山、趴牯山等環抱,北面原與青州古南陽城的南門阜財門隔護城河相望。由於被眾山環繞,不容易受風的影響,湖面較少有波浪,清澈的湖水常年水平如鏡,倒映著鳳凰眾山與雲門山的亭臺樓閣,像是倒懸在鏡子中一樣,呈現出水連山,山連天的獨特美景。

地鏡湖,不僅倒映著青州的山色,還承載著青州的文化,波瀾不驚的鏡面,照亮了青州古城。

青州的這一奇觀,還為博大精深的漢語貢獻了一個詞彙“地鏡”。查詞典,“地鏡”解釋:“謂地面的積水。《初學記》卷八引南朝陳顧野王《輿述志》:‘宋文帝時,青州城南地,遠望倒影如水,謂之地鏡。’”

歷代文人對此景多有盛讚,其中最有名氣的有:

明代“海岱詩社”陳經:“綠蕪渺渺接孤城,一鏡長懸遠望明。高下倒凌山郭靜,虛無遙映水雲晴。疏林沓藹青鸞舞,和氣氤氳野馬生。隱見地靈元不偶,還將消息問君平。”

明代萬曆年間,右布政使李本緯也寫下了“地鏡倒懸”一詩。詩中寫道:“一望平蕪遠,天光倒影凌。菱花鸞自舞,瓊閣蜃為蒸。剡曲澄於練,秦宮照自冰。居然明地軸,不羨玉盤升”。

明代狀元趙秉忠,在他歸隱以後寫的詩詞《東郭別墅》中,也描寫了地鏡湖的美景:“負郭新耕季子田,棲遲丘壑已經年。雲連北海天齊外,樹繞南山地鏡邊。蕉夢未能忘畎畝,樗材自合臥林泉。草堂潦雨初收後,讀盡南華秋水篇。”

但是,筆者認為,這“地鏡倒懸”並非指地鏡湖或者龍潭湖。

根據明嘉靖版《青州府志》記載,“文帝二十五年冬十一月,青州城(原東陽城)南遠望,地中如水有影,人馬百物皆見影中,積年乃滅”。正如顧野王在其《輿述志》中所記,“青州城南地,遠望倒影如水”。必須要注意的是“倒影如水”,不是“城南地有水”。《說文解字》解釋說:凡相似曰如。

青州記憶丨青州的海市蜃樓

陳銀光攝

因此,南朝顧野王應該是在說,“元嘉之治”的第二十五年冬天,青州城,也就是古東陽城南望,鳳凰山下,大地中似乎出現了一大片水域,人物牲畜等世間百物的影像映照其中,甚是奇幻,似乎天降祥瑞一般。所以,史家才把這一奇妙的現象,濃墨重彩地寫進了史書當中。否則,假如這鳳凰山下本來就是一片廣袤的水域,那麼,夏季這水域的面積豈不更大,場面豈非更為壯觀?那還幹嘛要刻意地把這一景緻發生的時間,記在湖面可能縮小的冬天?而且,假如這一湖中有水,倒影的美景就必然存在,絕非稀有,那還有記載的必要嗎?

更何況,龍潭湖雖大,古東陽城此去北方3公里,距離那麼的遙遠,另外從地勢上來說,古東陽城南城牆再高,也不如龍潭湖的水面高,不借助望遠鏡等設備,古人是如何能看到這地鏡湖上倒映的山色的呢?

那麼,這就只有一種可能了,所謂的“地鏡倒懸”是後人對這一事件的誤讀。倒是嘉靖版《青州府志》記載得很明白,該景“積年乃滅”。也就是說,這奇妙景色自元嘉二十五年冬以後,時有發生,但是數年之後就不再出現了。按理說只要湖水存在,倒影必然相生。這“乃滅”二字,似乎更足以明確,“地鏡倒懸”並非湖水倒影之像。因此,這“地鏡倒懸”就應該是關於青州發生海市蜃樓的最早記載了。

什麼?海市蜃樓?你是在說夢話吧?

可能會有人這麼質疑我。

別急,且聽我跟你說。

海市蜃樓,是在平靜的海面、大江江面、湖面、雪原、沙漠或戈壁等地方,偶爾會在空中或“地下”出現的高大樓臺、城廓、樹木等的幻景。我國山東蓬萊海面上常出現這種幻景,古人歸因於蛟龍之屬的蜃,吐氣而成樓臺城廓,因而得名。

海市蜃樓是一種光學現象,是光線在沿直線方向密度不同的氣層中,經過折射造成的結果,種類很多,依據其出現的位置相對於原物的方位,可以分為上蜃、下蜃和側蜃;根據它與原物的對稱關係,可以分為正蜃、側蜃、順蜃和反蜃;根據顏色可以分為彩色蜃景和非彩色蜃景等等。

因為缺乏對於這一光學幻景的科學認識,我國先民把它看成是仙境。秦始皇、漢武帝曾率人前往蓬萊尋訪仙境,還多次派人去蓬萊尋求靈丹妙藥。

因此,《輿述志》以及後來的《青州府志》才把這一奇妙現象誤認作祥瑞之兆,並將其寫在了史書之中。

有人可能會問,青州能形成海市蜃樓嗎?

“海市蜃樓”的產生與地理位置,地球物理條件,以及所產生的位置在特定時間的氣象特點有密切聯繫。氣溫的反常分佈是大多數蜃景形成的氣象條件。

烈日當頭的夏季沙漠中,沙土因比熱小,溫度上升極快,其上面的下層空氣溫度上升得很高,而上層空氣的溫度仍然很低,從而形成氣溫的反常分佈,下層熱空氣密度小而上層冷空氣的密度大,這樣空氣的折射率是下層小而上層大。當遠處較高物體反射出來的光,從上層較密空氣進入下層較疏空氣時被不斷折射,其入射角逐漸增大,增大到等於臨界角時發生全反射,這時,人要是逆著反射光線看去,就會看到下蜃。然而,如果你到一個高一點的地方高出沙漠地面10英尺(3米左右)(3又1/3米),你就可以避開貼近地表的熱空氣,從而克服海市蜃樓幻境。總之,只要稍稍調整一下觀望的高度,海市蜃樓現象就會消失,或者它的外觀和高度會發生改變。

青州記憶丨青州的海市蜃樓

孫玉軍攝

在海上形成的海市蜃樓,是因為這裡在一定範圍之內的空間空氣溼度(也就是密度)比較大,另外厚度也比較大,這樣大面積的水蒸汽在運動下陰差陽錯地就能形成一個巨大的透鏡系統,這樣就象一個巨大的放大鏡和顯微鏡一樣,把另外空間的景象反映到我們的空間來了。

寫作本文的靈感,來自於不久之前實驗中學陳銀光、孫玉軍二位老師的啟發。

陳銀光老師說,2011年6月9日,他獨自一人在駝山頂上游玩,在雲門山東北方向、以東方向,以及劈山東南方向,都發現並用相機拍攝到了海市蜃樓的影像資料。從相片拍攝的時間顯示來看,蜃景出現的時間從早上7:01開始,一直持續到7:58分。

而孫玉軍老師,是在2018年5月26日早,約6:15左右,獨自一人登頂堯王山,在城區方向,發現並用手機拍攝下了圖像。

大家都知道,在青州城區以東,以及雲門山以東和劈山的東南方向上,是沒有連綿的高山的。而且,據目擊者描述,待霧氣散盡之後,這遠山等的景緻也就不知所蹤了。所以說,這隻能是海市蜃樓了!

我忽然想到,一般說來,在景區內,帶有指向性的碑刻往往是指其背後的處所或景緻;而摩崖題刻往往是指其所在位置的景色或者含義。比如,“紫氣東來”,往往刻在東邊的石壁或者牆上,面朝西方;雲門山頂的“迎旭門”三字,自然朝向東方;碑刻“雲門山”三字,必然背向雲門山;“東閬風亭”必是指這幾個字後的亭子;摩崖題刻“天街雲衢”,是指其旁邊的階梯;雲門洞洞口南側崖壁上的三個字的含義更為豐富,“雲”字少了兩點,而“門”字似乎多了兩點,其意似乎是說該題刻下的“門洞”進了些“雲”氣兒;“吐納風雲”應當就是指這雲門洞中風雲的進進出出;而“天街雲衢”右手邊的“縱目”二字,也只能是指從此處“縱目遠望”,即“遠眺遠處的雲門仙翁”了。凡此種種不一而足。而“雲門仙境”四字,沒有刻在別處,而是在雲門山頂,沒有朝向他處,而是面南背北,經過儀器測量,欣賞這四字題刻時,你應該面向北偏東二十一度的方向,即青州古東陽城的方向。原來曾有一說,“雲門仙境”是指向“雲門仙翁”。但是,經過測量,此碑往南垂直九十度方向並非雲門仙翁。我想,說不準,這一碑刻的目的和含義,就是讓遊客在欣賞這一碑刻的同時,於不經意間遠望,以領略其背後虛無縹緲的青州古城,以及不時發生在古城上的海市蜃樓這樣的幻景。

受到啟發後,我首先想到的是,上網查詢一下,看看先前網上有沒有這方面的資料。

結果讓我倍感吃驚。

網上竟然有2011年6月4日發佈的,從雲門山頂往東南方向的海市蜃樓圖片。

另外還有同年6月10日、7月4日、7月20日發佈的圖片。

假如這後三次事件與前兩次相同,那也說明2011年至少發生過兩次海市蜃樓。

有一網友于2011年7月20日發到網上蜃景圖,沒有說明拍攝時間。

2012年齊魯網6月12日報道,清晨6點左右,在青州城區的東南方向,湛藍的天空中若隱若現的呈現出壯觀的群峰疊嶂的景觀,遠遠望去,八九個山巒綿延不斷,藉助於光線的折射時而清晰,時而模糊。十幾分鍾後,更加奇特的一幕出現,在這片群巒疊嶂的山體上,出現了密密麻麻排列有序的數十臺風車,扇葉隨風擺動,宛若山頂的風力發電機組,景色蔚為壯觀。 2012年8月5日,城區某方位,網友自家陽臺上拍攝到空中的海市蜃樓。

2013年8月22日,雲門山東偏南方向,又發現海市蜃樓。

2013年9月27日,仰天山出現海市蜃樓,歷時2個多小時,被CCTV4所報道。

2013年,繼2012年,連續兩次在廣福寺南邊的九龍峪上空一帶出現過海市蜃樓。當時的情景被攝影家拍攝下來發表在了“東方花都”雜誌的彩頁上。

2014年12月9日,時間也是清晨,大概方位是雲門山花園西南方往東北,由上而下拍攝的。

2015年5月28日,老菸廠東門南望,山的上方若隱若現地出現了多座山頭。

2015年9月6日,青州城東方天空出現山巒。

2015年9月13日,雲門山東南方向出現海市蜃樓。

2017年9月13日,山東大眾網報道,當天上午,仰天山國家森林公園,驚現海市蜃樓,歷時幾個小時。

2018年2月28日,齊魯網濰坊報道,仰天山出現海市蜃樓。

海市蜃樓的出現有兩個特點:一是在同一地點重複出現,二是出現的時間一致。

從2011年6月至2018年6月,短短的7年時間裡,在青州地界上發生的海市蜃樓事件,不下於16次,有確切時間記錄的,2月份發生過2次,5月份2次,6月份2次,7月份1次,8月份2次,9月份4次,12月份,一次。而且每次出現的時間都是清晨6點以後,7點鐘左右,發生的地點基本有三:1.城東,2.雲門山正東或東南,3.仰天山。

孫老師於2018年5月26日清晨拍攝到的海市蜃樓出現在青州城的東方,且網友發佈於2014年12月9日的海市蜃樓圖片,明顯是從西南向東北方向拍攝的。“雲門仙境”石碑,原為明朝按察司副使平灤人高第,於萬曆壬子年所立,不知何故被毀,大清順治庚子年孟秋,青州郡守夏一鳳,將“雲門仙境”碑刻,面南重立於雲門山巔的舊址之上,而且,孟秋是農曆的七月,適逢海市蜃樓頻繁出現的陽曆的8、9月份。而且,夏一鳳兩年之後才主持整修雲門山。所以,夏一鳳在這樣的時節,在這樣的位置重立這一碑刻,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這似乎更難以不能不讓人聯想到,他是在刻意地指向虛幻之中的“仙境”——海市蜃樓,或許他還就是親歷者呢。

據此,可以斷定,古代的青州很可能發生過無數次的海市蜃樓現象,只不過鮮有文字記錄罷了。

6月18日晨,我再次登上雲門山,一方面為了再次確證一下“雲門仙境”石碑的朝向,另一方面,也希望能邂逅這一奇異的美景。與山頂上一個在此練攤長達三十年之久的老人攀談起來,他說,海市蜃樓這一奇觀多發生在秋天,往往連日下雨之後某天的清晨會發生,持續時間有時長有時短。

如果你有足夠的閒暇和雅趣,那你就到青州來,在上述時間,到上述地點,來一個與“神仙”的不邀之約吧!

(李瑞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