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裸辭,一直找不到工作,現在有一份不喜歡的工作,要不要去?

一、一直找不到工作,有一份不那麼喜歡的工作,要不要去?

堂弟上年剛畢業,他讀的是應用化學專業,在7月份找到一份檢測工作,工資不高,也就3000多點,但是,需要上夜班。

堂弟從小嬌生慣養,上夜班對他來說,肯定是個不小的挑戰,後來,到了年底,果然不出我所料,他辭職了,而且是裸辭的那種。

我問他:為什麼不找好下一份工作再辭職。

他說:沒事,工作好找,不著急。

現在好了,因為疫情,很多企業的招工需求相比往年,沒這麼大,堂弟在網上投了不少簡歷,都是石沉大海,那段時間,他整天呆在家裡,胡思亂想,非常情緒化,而且聽我爸媽說,上次還差點跟他爸打起來了。


年前裸辭,一直找不到工作,現在有一份不喜歡的工作,要不要去?

後來,有一公司的HR找到他,問他願不願意去面試,也是負責檢測工作,但是,跟他所從事的行業有點不一樣,他有點不情願,我還是勸他先過去過渡一下。

畢竟,現在這種時候,能找到一份工作,也不容易,他現在已經上班一個月了,雖然做的不是很開心,不過,畢竟總比老是呆在家裡強啊。

二、先把必須要走的路走好,才能走你想要走的路

人生有兩條路要走,一條是必須要走的路,一條是想要走的路。

對於大多數職場人,特別是剛畢業的年輕人,往往對現在從事的工作不是那麼滿意,總是 挑三挑四,抱怨這抱怨那,當然 ,也有一些人,會在大學的時候,就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第一步怎麼走,第二步怎麼走等等。

能有自己的人生規劃,當然是好事,但是,作為過來人,我想說的是,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很多時候,在現實中,真的不是都是跟隨著你的節奏穩步向前的。


年前裸辭,一直找不到工作,現在有一份不喜歡的工作,要不要去?

我們往往都是想了再去做,但是,在《能力陷阱》一書中,作者提出了一個顛覆了大家的認知,他表示:我們必須先做了再去想。

我一開始不太懂,後來,經過這幾年的經驗,我慢慢開始懂了,我們一開始,往往都是想按照自己的規劃去發展,如果跟自己的規劃不一樣了,就很排斥。

但是,經過這幾年的工作,我發現,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們的規劃是主線,但是,在發展主線的同時,我們可以往周邊副線發展,怎麼理解呢。

比如,我大學的規劃是想當一名研發工程師,只想好好研發技術,其他事情一概不想管。

但是,工作一年後,我發現我錯了,我只研發技術,但是,我的溝通能力差了,想跟客戶或者同事溝通的時候,我卻始終不能把我要說的話表達清楚,導致對方很難理解,

又比如,因為經常呆在實驗室,人際交往能力差了,去到客戶現場,跟客戶交流的時候,顯得特別緊張,特別吃力。

後來,我怎麼做呢?


年前裸辭,一直找不到工作,現在有一份不喜歡的工作,要不要去?

我還是以研發技術為主,但是,我會空出一部分時間去鍛鍊我的溝通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一年過去了,我不僅技術進一步提升,而且,跟別人交流,溝通能力也比以前強多了。

總之,當你找不到更好的工作的時候,先找一份工作,慢慢沉澱自己,然後,再根據自己的主線,不斷的進行修正,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路的。

溫少爺:專注於職場與個人成長分享,關注我,我們一起迭代,一起成為職場達人。希望我的文章對您有所幫助和啟發。【隨手點個贊,對溫少爺是個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