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快為孩子收藏,小學語文1-6應掌握的基礎知識要點(第二部分)

七、變換句式

1、“把”字句或“被”字句。改寫時可這樣思考:什麼“把”什麼怎麼樣;什麼“被”什麼怎麼樣。注意:不能改變句子的意思。如:我打死了一隻老鼠。應改為:我把一隻老鼠打死了。不能改為:一隻老鼠把我打死了。

2、轉述:把一句話通過你的口轉告給別人。改寫時注意人稱的變化,要去掉冒號、引號,根據句意及通順與否可對個別文字作適當改動,但不能改變句意。如:王老師對小明說:“我下去買水,你在這裡好好練習。”改為轉述句:王老師對小明說,他下去買水,叫小明在那裡好好練習。

3、陳述句和反問句:轉換特點: 陳述句 反問句

(肯定)------ (否定) (否定)------ (肯定)

如:馬跑得越快,離楚國就越遠。 ———— 馬跑得越快,難道不是離楚國就越遠了嗎?

4、肯定句和否定句。如:(“肯定句”改為“否定句”)街上的人很多。—— 街上的人真不少。將肯定句改為否定句,一定要在句子中加“不”“沒有”等詞,然後將“不”“沒有”後面的詞換成反義詞。

八、擴句和縮句

1、擴句:首先找出句子的主幹詞,再在主幹詞前加上合適的修飾詞。擴寫後的句子比原句的意思更具體、充實,但主要意思不變。如:小明去看電影。擴寫為:小明(穿著一件新衣服,高高興興地)去(新華電影院)看電影。不能擴寫為:小明和妹妹高高興興地去新華電影院看電影。

2、縮句。首先把句子分成“誰”“做什麼”或“什麼”“怎麼樣”兩部分,然後找出每部分的主幹詞,再去掉修飾性的詞語,把主幹詞連成完整的句子,但要保留原句的主要意思。如:曹操在營寨裡聽到鼓聲和吶喊聲。應縮寫為: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不能縮為:曹操聽到吶喊聲。

九、修改病句

1) 句子不完整。如:戰士的英勇頑強,奮不顧身的優秀品質。

改為:戰士的英勇頑強,奮不顧身的優秀品質令人敬佩。

2) 用詞不當。如:我的書包裡還缺乏一個像樣的鉛筆盒。

“缺乏”用得不恰當,應改為“缺少”。

3) 搭配不當。如:他穿著一件灰大衣和一頂紅帽子。

“穿”與“帽子”搭配不當,應改為:他穿著一件灰大衣和(戴著)一頂紅帽子。

4) 詞序混亂。如:打乒乓球對我是很感興趣的。

應改為:我對打乒乓球是很感興趣的。

5) 前後矛盾。如:油菜地裡一片金黃的菜花,五彩繽紛。

“一片金黃”與“五彩繽紛”相矛盾,應把“五彩繽紛”去掉。

6) 重複囉嗦。如:他是我們班成績最優秀、功課最好的學生。

“成績最優秀”和“功課最好”意思重複,這裡只需保留其中一個。

7) 不合邏輯,不合事理。如:他在霞光中讀著書,不知不覺過了兩個鐘頭。

“霞光”稍縱即逝,持續兩個小時是不符合現實的。應把“霞光”改為“陽光”。

8) 注意常用修改符號的用法:

十、認識修飾句子的方法

1) 比喻句。常用的比喻詞有“好像”“猶如”“彷彿”等,有的比喻句用“成了”“變成”“是”等代替比喻詞,如: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比喻句的特點是:本體和喻體有些相似,並且本體和喻體是不同類的。所以有比喻詞的句子不一定就是比喻句,如:小花長得好像她媽媽。(X)

2) 擬人:把物當作人來寫,使物像人一樣。如: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此句用“告訴”“快樂”等寫人的詞語來寫小動物。

3) 誇張:故意對事物進行誇大或縮小地描述。如:(誇大)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縮小)在巴掌大的牢房裡,他照樣鍛鍊。

4) 排比:把意思相聯、結構相同或相近、字數大體相等、語氣一致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句子排列在一起。如: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傳到長城內外,傳到天山南北,傳到白山黑水之間,傳到大河長江之南,使全國的人民心一齊歡躍起來。

5) 設問:自問自答。如:海底是否沒有一點兒聲音呢?不是的。

6) 反問:無疑而問,問而不答,答案暗含在問話中。如:毒刑拷打算得了什麼?

7) 疑問:提出問題。如:今天你去圖書館看書嗎?

比喻句:碧綠的海面,像絲綢一樣柔和,微蕩著漣漪,真美!

擬人句:太陽揭開雲被,露出金色的微笑,慈祥地注視著大地。

排比句:青蛙叫起來,無邊的田野如沸如騰,如鼓角齊鳴,如風潮迸湧。

反問句:光是學習優秀,就能算得上“三好學生”嗎?

誇張句:桂花十里飄香。

設問句:小明為班級做貢獻,是為了老師表揚嗎?不是的,他是誠心誠意為班級做貢獻。

十一、掌握部分標點符號的用法

1) 句號(。):陳述句的末尾停頓用句號。如:請你稍等一下。

2) 問號(?):問句末尾的停頓。

3) 感嘆號(!):感嘆句末尾的停頓。如:這兒風景真美啊!

4) 逗號(,):一句話中間的一般性停頓。如:他來了,又走了。

5) 分號(;):一個句子中,並列的分句之間用分號。如:池邊還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魚吐水,極輕快地上來一串水泡;有的像一串珍珠,冒到中途又歪下去了;有的半天才上來一個大水泡。

6) 頓號(、):句子中並列關係的詞語之間用頓號。如: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是我國的四大河流。

7) 冒號(:):表示提示性話語之後的停頓,提起下文,表示後面還有話要引起注意。如:她說:“我明白了。”

8) 引號(雙引號“ ” 單引號‘ ’) 引號的三種用法:

a) 表示直接引用,引用別人的話或書刊等的話。如:她說:“我明白了。”或:樓的前面掛著“鎮隆中心小學”的牌子。

b) 表示強調,引起注意。如:設計了一種“人”字形線路。

c) 表示意思否定。如: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注:引號裡還要用引號時,外面一層用雙引號,裡面一層用單引號。如:他問老師:“老師,‘置之不理’的‘理’字是什麼意思?”

9) 省略號(……):省略號有三種用法:

a) 表示引文內容的省略。如:我讀了“漁夫皺起眉……別等他們醒來”這一段,心裡很感動。

b) 表示例舉事物的省略。如:動物園裡有白熊、大象、猴子……

c) 表示話沒說完。如:指導員傷心地說:“我沒有把你們照顧好,你們都瘦得……”

d) 表示聲音斷斷續續。如:“我嘛……縫縫補補……風吼得這麼兇,真叫人害怕。”

10) 書句號( 《》):表示書籍、報刊、文章、影視劇等的名稱出現在一個句子中的時候,這些名稱應用上書名號。如:昨天,我讀了《林海》這一課,還看了《惠州日報》和《西遊記》。

11) 破折號(——):破折號有三種用法:

a) 表示解釋說明。如: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

b) 表示意思的遞進或轉折。如:每個窗子裡都透出燈光來,街上飄著一股烤鵝的香味,因為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這個。

c) 表示聲音延長。如:“嘟——”火車進站了。

十二、給文章分段(歸併法)

1、按時間順序分段。 2、按地點變換分段。 3、按事情發展順序分段 4、按事物的內容性質分段。

十三、概括段落大意

1、學會摘句法:A、總分結構的段落,概括段意抓住總寫句。

B、承上啟下的過渡句,其中“承上”部分往往是上一段的段意,“啟下”部分往往是下一段的段意。

C、要摘錄幾句才能概括段意時,要對句子作適當壓縮。

2、採用層意歸併法。(層與層之間是並列關係)

3、選取主要意思。在一段中寫到幾個內容,其中有主要內容,也有次要內容,在概括這類段落的段意時,就要對這些內容進行“篩選”,選取主要內容作為段意,刪去次要內容。

十四、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1、用課題發展法概括文章主要內容。2、抓重點段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3、用段意歸併法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十五、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1、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要包括“文章主要內容”和“思想感情”兩部分。

2、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常用方法:

1)、用分析題目的方法概括思想。如:《董存瑞捨身炸暗堡》的“捨身”二字包含有董存瑞為了革命事業英勇獻身的英雄氣概和大無畏精神。

2)、用分析中心句的方法概括思想。如:《鳥的天堂》一課的中心句是: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從這句可知作者對鳥的天堂、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用分析主要情節的方法概括思想。如《麻雀》一課,母雀為了護子,挺身而出準備與獵狗搏鬥。這體現了老麻雀的愛子精神。

4)、用分析主要人物的方法來概括思想。如《珍貴的教科書》一課的中心,要從指導員的身上去分析,從中體會他關心下一代及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

3、概括中心思想的基本形式:(部分列舉)

1)、課文寫了( )表達了( )。2)、課文寫了()讚美了()。

3)、課文寫了()說明了()。 4)、課文寫了()告訴了()。

5)、課文寫了()表達了()讚美了()。

詳細資料獲取方式,先關注,然後私聊資料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