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也採取“封國”措施了,歐美的“藥”何去何從?

3月24日晚,印度總理莫迪發表電視講話,宣佈從當天午夜起在全國範圍內實施為期21天的封鎖措施,以遏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

印度也採取“封國”措施了,歐美的“藥”何去何從?

這一措施的下達只給印度人民4小時的緩衝時間,印度全國13.7億人口受到影響,被稱為影響規模最大的一次防疫措施。莫迪“苦口婆心”的說,“如果印度不能很好地處理這21天,那麼我們的國家將會倒退21年”。截至“封國”的第一天,也就是3月25日,印度共有694個新冠病毒感染確診病例,14人死亡。不過,有醫學專家指出,缺乏檢測設施可能掩蓋了印度病例的真實程度,其真實數目可能遠大於此。據英國BBC報道,截至3月18日晚,印度僅在72家國家實驗室共測試14715人,檢測率在全世界墊底。早在3月3日,印度政府限制了涉及感冒藥、抗生素相關產品的出口,其中包括撲熱息痛、替硝唑、紅黴素、克林黴素在內的26種原料及其製劑,合計佔印度藥品總銷售額的10%。全球確診病例不斷攀升,印度宣佈“封國”,導致藥企停擺,令全球市場再次緊張。同樣是原料藥生產和出口大國,印度“封國”後,A股原料藥板塊連續兩日走強,截至3月27日收盤,富祥股份、司太立和華海藥業紛紛漲停。

印度“封國”,牽一髮動全身

印度在全球醫藥供應體系裡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仿製藥、原料藥方面。仿製藥是針對專利藥而言。仿製藥在藥物成分、適應症、有效性等方面與專利藥一致,但相對專利藥較為低廉,從安全有效的前提下能為患者提供一個較為經濟的選擇。但是仿製藥要等專利到期後才可上市銷售。《我不是藥神》裡講述的抗癌藥“格列寧”就屬於仿製藥。

印度也採取“封國”措施了,歐美的“藥”何去何從?

仿製藥在印度如此流行,主要得益於1970年,在甘地夫人的主導下,印度獨立後的第一部《專利法》的誕生。按照規定,印度對藥品只授予工藝專利,不授予產品專利,這意味著印度廢除了藥品專利保護制度。《專利法》迫使在印度醫藥市場佔壟斷地位的跨國製藥公司紛紛出走,印度藥廠卻可以在歐美髮達國家原研藥出爐的第一時間進行仿製,其他國家則基本需要等20年藥品專利過期才能做仿製藥,使得印度在仿製藥行業取得先機。被譽為“世界藥房”的印度,現在生產了全球五分之一的高端仿製藥,並大部分銷往到進口門檻苛刻的歐美髮達國家。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專員哈恩警告稱,美國市場上近一半的非專利藥都產自印度,如果印度藥企因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而停擺,美國某些“關鍵醫療產品的供應可能因此中斷或出現短缺”。原料藥則是相對中間體和成藥。在原料藥方面,根據長城國瑞證券數據,印度原料藥產能佔全球比例為19%,是中國在國際市場最大的競爭對手。北美是原料藥的主要進口地區,該地區每年約消耗各種原料藥40億美元,佔世界原料藥市場1/3。由於環保方面的原因,許多汙染較重的原料藥該地區已不再生產,其原料藥消耗量一半為自產,另有50%依賴進口。有報道稱,印度打破醫藥供應鏈使美國市場部分關鍵原料藥價格上漲10%到50%,分析人士擔心今年第二季度或第三季度可能會出現現貨短缺的情況。歐洲的多個國家也產生類似擔憂。印度“封國”,對歐美髮達國家的醫藥產業鏈是一大重創,而印度和中國的關係就很微妙。

微妙的中印關係

印度也採取“封國”措施了,歐美的“藥”何去何從?

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印度投入巨資開發歐美及非洲仿製藥市場。比如,1984年印度製藥企業西普拉認為國內市場太小而主動往美國拓展,併成為印度第一家拿到FDA認證的藥企,之後整個行業不斷跟進。彼時,中國卻還沒有一家印度藥企進駐。這就給中國仿製藥發展的機會。到2017年,中國仿製藥市場規模便已經達到了5000億元,成為中國製藥企業收入的主要來源;另據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測算,到了2020年我國仿製藥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大關,將達到14116億元。印度市場這才醒過神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全力衝刺中國市場,搶佔一席之地。在仿製藥方面,中國全球市場份額雖比不上印度,但也算是印度的一大強勁對手。因為不受專利的限制,中印在通用名藥物佔據主導地位。中國和印度擁有全球最多原料藥供應商,是全球主要的原料藥出口基地。在原料藥方面中印屬於強競爭關係。據統計,品種方面,印度在布洛芬、卡託普利、新諾明等通用名藥物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中國是抗生素、維生素、解熱鎮痛等原料藥的主要出口國,其中全球約80%的抗生素原料來自中國。上文提及印度禁止出口的26種原料藥,對應的中國藥品批准文號近9000個,科倫藥業、華潤雙鶴、輔仁藥業、東北製藥、廣濟藥業、華仁藥業、魯抗醫藥、濟民製藥等眾多上市公司都有生產。此前受疫情的影響,中國原料藥廠商一度被迫停工或減產,隨著2月底中國企業的陸續復工,印度此時封城,對國內仿製藥和原料藥廠商將是一大利好。不過部分國家封國、出入境限制,許多客運航班被取消,貨機航班又非常少,造成貨物運輸的問題,國內原料藥的出口成本相比以往可能有所上升。之所以說中印關係微妙,是因為在世界藥物產業鏈上,中印既是競爭對手又是密不可分的合作者。印度一般由中國進口原料藥後進行加工,再將成藥銷往歐美國家。目前,印度是中國藥品的第二大出口市場。根據印度媒體統計的數據,印度每年從中國進口約174億元的原料藥,佔其全部原料藥進口總額的約43%。一些關鍵藥品(例如他汀類)領域,印度對華的依賴程度最高達到了90%,抗生素類原料藥對中國的依賴程度甚至接近100%。受疫情影響,印度多家藥企原料藥庫存告急,不得不包轉機前往中國進行採購。從這方面來說,印度封國,國內針對印度原料藥的供應商將受到巨大的挫折。不過,整體來說,印度“封國”,給了中國藥企拓展歐美業務提供了巨大的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