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通貨膨脹更可怕的是“通縮”

一直以來,我們對於通貨膨脹都非常熟悉,從小就聽到各種詞彙"錢又不值錢了""購買力又下降了""工資漲幅跟不上物價漲幅了"....

這些都是通貨膨脹的表現,那造成通貨膨脹的原因主要就是貨幣超發,央行發行的貨幣量超過了市場中流通所需的貨幣量。

一般溫和的通貨膨脹是有利於整體經濟發展的,因為大家有一個共識就是:錢會越來越不值錢,所以會促進消費意識,整天就買買買,這樣企業的利潤也上去了,需要更多的工作崗位來維持公司運作,就業率就上去了,失業率下降,大家都有工作,又會刺激消費。週而復始,就拉動了經濟整體的發展。


嚴重的通貨膨脹就像津巴布韋幣一樣,會導致經濟系統的崩塌,那麼央媽就得回收市場上的資金,加息是最好的方式之一,銀行存款利息增加,貸款利息增加,大家就更願意把錢存銀行,也不願意貸款了,這樣就抑制了超發的貨幣。


最近各個國家都在大量的降息,美國更是啟動無限QE,反正就是印鈔機開起來,國內降息也很濃重,所以很多人都擔心會不會導致通貨膨脹。


其實把豬肉價格上漲扣掉後,非但不是通脹,而是通縮...

通貨緊縮可能很多人沒怎麼聽說過,目前日本就是長期徘徊在通縮的邊緣。

通貨緊縮是比通貨膨脹更為可怕的存在。

通縮就代表著物價下降,購買力提升,是不是聽著還挺美好的?每年的貨幣不再貶值,你10年前存銀行10萬,到現在取出來實際購買力不變。


這非但一點都不美好,而且還會帶來整體經濟的大蕭條。因為在通縮的背景下,大家都不願意花錢了,因為錢很值錢,我不花這錢也不會貶值,只維持正常溫飽就好了。這樣企業利潤就會下滑,縮減投資和開支,大量裁員,導致大家更加不敢花錢。


這就是為什麼受到疫情影響,全球央行都開足馬力發錢,美國更是直接讓你手裡塞錢,通縮是會導致社會整體的倒退,全球經濟大蕭條。


應對加息的最好方式之一就是降息,央行放水,存款利率下調,貸款利率下調,大家都把錢取出來花銷或者投資,企業也能以更低的利息貸到錢用於發展。

但這並不能百分百阻止通縮,因為降息只是央行把錢放到了商業銀行手裡,商業銀行能不能把錢放到社會以及實體中,這個誰也說不好。


比通貨膨脹更可怕的是“通縮”


現在疫情這麼嚴重,想去消費也不敢。或者像日本一樣,這麼多年依舊在通縮的邊緣來回遊走,安倍經濟學這麼大力度的放水都不行。大家就是不想消費,就是不想貸款,怎麼刺激都沒用。


所以怎麼辦呢?國家就推出了"新基建"這個概念,新基建是5G、人工智能、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科技創新領域基礎設施,以及教育、醫療、社保等民生消費升級領域的基礎設施。

先由國家主導進行投資,再由這些企業帶動就業,反過促進消費。

我不認為咱們國家會進入通縮狀態,本身人均GDP就只有1萬美元,而美國是6萬美元,潛力很大,疫情過後,將會重新回到溫和通脹的狀態。

那麼我們現在應該做什麼呢?

第一種情況,全球大蕭條,真的通貨緊縮了,那麼錢更值錢了,能做的除了存錢之外,就是保住工作。概率不大。

第二種情況,隨著疫情的結束,消費開始報復性增長,疊加政策的扶持,市場就會從大放水下的資金荒,變成市場中資金太多的資產荒。大量優質資產會被迅速投資,剩下的資金沒有可投資的就會去投不那麼優質的資產。

這種情況我們要做的就是手裡多握一些優質資產,基金也好,債券也好,股票也好。但是前提是足夠優質,比如大型企業為代表的滬深300指數,或者由國企央企債券組成的基金,或者那些耳熟能詳的科技公司,都是標的。


這樣當歷史的車輪再次轉動的時候,你才能在車上,而不是在下面推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