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文学【每周好诗】第15期

高端 纯粹 唯真 创新

北极星文学【每周好诗】第15期


【每周好诗】第15期

杨宏利 鹤轩

流泉 韩文戈 王芥

《每周好诗》长期约稿,作品将固定于周三推出,欢迎精短意深力作和自带点评作品。来稿注明“每周好诗”。

稿邮 [email protected]

《每周好诗》聘诗歌简评老师,有意者请联系本栏目。

评论老师 灵川 顾志峰 特霞

栏目主持 阳坡牛 兰叶子


诗人档案

北极星文学【每周好诗】第15期


杨宏利,女,大学教授。写诗评诗。作品散见于《诗刊》《绿风》等,多次在国内诗歌大赛中获奖。电视作品《诗歌之王》获大赛二等奖。《中国好诗》十佳女诗人。

诗观:最少的字表达最自由的灵魂。

这是一个动态的数字标题

01

醉在隆冬

抵达心里的冷

仿若晨钟

一声一声

都是冰

遗忘是朵隔世的花

是藏在雪下的刃

手一碰

香就来了

一个把伤口打开的人

在灯下 缝补回音

没有一片月光 可以止疼

灵川点评

喝酒的人都有这种感觉,外表的醉,掩盖不住内心的喜悦或疼痛,也就是说,当一个人醉了的时候,最容易触动心底深处的一些人或陈年的旧事,并且会以醉酒的感觉和神态,自觉或不自觉的说出来。诗人用形象而又逼真的语言,挠开醉言醉语的通常写法,而是直抵醉者的内心,很诗意的展现了这样一个过程:“抵达心里的冷/仿若晨钟/一声一声/都是冰”,这些冰是坚硬的,足以捅破已经遗忘了的“伤口”,这个“伤口“一经捅开,痛楚是肯定的,于是,诗人很形象的写道:“没有一片月光 可以止痛”,诗人把“晨钟”“隔世的花”“回音”“月光”这些看似与醉酒无关的词汇,很巧妙的组合在一起,很好的提升了这首小诗的信息量、弹性和张力。


诗人档案

北极星文学【每周好诗】第15期


鹤轩,河南焦作人,一颓废又热烈的女子。

她说:“我是西西弗斯推着的石头,永远不会到达终点;我是偏执狂,请宽恕我。”…

02

一块巨石在荒野中

一块巨石在荒野中

没有烟熏火燎磕长头的人

奔向它。

它没有被雕刻,不知道邪恶与疾苦。

顾志锋点评

一块巨石在荒野中,如同诗者自己的简历,“我是西西弗斯推的巨石”在路上不知年,不计数,难道一生就在这样永无止境的荒废中渡过?

巨石是没有情感的,因为它没有被雕刻过。没有塑造就不需要打磨,就像没有信仰也不需要被崇拜。这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寂静的声音,内心顺从于自然的安排,属于自己的灵魂。祖先把它留在这片土地上,而它拥有的不止是风暴来临之前的寂寞和绝望,它拥有的是梦的全部。

北极星文学【每周好诗】第15期


点评者个人简历:顾志锋,腾讯微博笔名幽幽马,中国微体诗歌协会常务理事。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流派诗刊》《中国微博诗选刊》《中国诗乡》《诗歌周刊》等刊物杂志及网络平台,有多次获国内诗歌比赛获奖经历。


诗人档案

北极星文学【每周好诗】第15期


流泉,本名娄卫高,60后,浙江龙泉人,祖籍湖南娄底,现居丽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曾先后在《诗刊》《星星》《北京文学》等国内外报刊杂志发表各类文学作品,多次入选各种年度选本。

03

赦免

每一次写日记

似乎都是留给人世间的墓志铭

而每一天的醒来,又仿佛

是奇迹

伤病中的忍辱负重

并非,生命中的偏见不可调和

现在,安于消解

未完成的挂牵,再次宽宥所有的荒废

为此洒落泪水,源自

内心的渴望

救赎,是一种撕扯

赦免,是一种释放

好好活着,是我与这个尘世达成的

惟一的契约

特霞点评

在铺天盖地的“全球化”“现代化”车轮碾压下,我们无一幸免地被“断奶”,剥离“原乡”,沉陷于功利与喧嚣的熊熊烈焰灼烧的“伤病”中摸爬滚打,挣扎撕扯。当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一种不可饶恕的“荒废”时,我们怎能原谅自己?又怎样完成生命的“救赎”?是“写日记留下墓志铭”然后寻求解脱?是忍辱负重“坚守”“生命中不可调和”的“偏见”?在“撕扯”中“醒来”,发现这些实在都是于“伤病”无补,难以“救赎”!而人类何曾放弃过生命的渴望?文明何曾停止过前行的脚步?所以,现在,让我们在“消解未完成的挂牵”中暂安,让我们在泪水中宽宥、赦免这负重前行的尘世和我们自己。

诗人巧用对比,把“现在”与“日前”串接,在诗情的交缠与跳跃中,深层开掘出自己,也是当代人“彷徨”“追寻”中“撕扯”“疼痛”的集体潜意识。

诗人档案

北极星文学【每周好诗】第15期


韩文戈,1964年生,河北丰润人。1982年开始诗歌写作,先后出版诗集《吉祥的村庄》《渐渐远去的夏天》《晴空下》《万物生》《岩村史诗》等。现居石家庄。

04

开花的地方

我坐在一万年前开花的地方

今天,这里又开了一朵花。

一万年前跑过去的松鼠,已化成了石头

安静地等待松子落下。

我的周围,漫山摇晃的黄栌树,山间翻涌的风

停息在峰巅上的云朵

我抖动着身上的尘土,它们缓慢落下

一万年也是这样,缓慢落下

尘土托举着人世

一万年托举着那朵尘世的花。

灵川点评

这首看似平淡而又随意的诗,因为“今天”“又开了一朵花”而联想到“尘世”这朵花,使这首小诗具备了哲学的意味和启示。诗人在从容而又练达的语速里,用聚焦的方式,把一万年的清晰度,形象的展现在一朵花上,让读者很轻松的就穿越了万年的时光,在这里,一种时光的纵深感被高度浓缩的距离感所替代,于是,我们看见开花的地方,“一万年前跑过去的松鼠,已化成了石头”,周围是“漫山摇晃的黄栌树”,唯独那朵尘世的花,已被“托举”了“一万年”,沉静的诗意里,透出了一种尘世的苍茫感和目光的犀利感,同时,又在“开花“的时间向度里,诠释了一种永恒。


诗人档案

北极星文学【每周好诗】第15期


王芥,河南鹤壁人,写诗近万篇,留存三四百,无业绩,无名誉,无信仰。

05

有时我想像,大漠孤烟

便是一面举在征人手中的铁旗

硝烟最终黑漆黑漆地拧在一起

直刺苍天

有时我想,炊烟袅袅

早晨的房子像个洁白的女孩

炊烟便是她手中的一款娟秀的风筝

染尽了鱼米与烟雨的水灵

而我最终的联想会落脚于北方

烟,便是一柄握在手中的铁犁

犁开秋水,牵出长长的黛影

影子上楷书:大地如此坚硬

而耕耘,如此柔情而壮美!

鸣之点评

阿芥十几年前在网易玩博客时,就是公认的情歌王子,常常把自然流露和信笔飞扬的笔触,把蕴藏许久的真挚缓缓地淌出来更有品味的余香,又似诺多闪着不同光泽颜色的珠子,在真情幽静的主线上,巧妙而精致的穿引起来,一如作者阳光奔放的释怀,坦诚,真挚,热烈,那些散文一样语言的诗歌,透彻而含蓄。

作者通过自己驰骋的思绪,时而凝重,时而轻灵,继而沧桑的感怀,抒发了作者隐喻而涌动的焦苦与期待。通篇看作品的意象和语感的运用,虽不似缠绵纠葛的情诗般温情细腻,但可看出作者的心有不甘和奋争精神。第一节中的大漠孤烟,让人想起王维的诗句通过描写大漠的风光,表达出诗人仕途遭排挤落寞孤寂的心境。而此节的画面感又恰似在诠释出《使至塞上》中的边塞、荒漠、征战、激愤,并借此抒发出自己的情绪。而这里的“我想象”也不只是凭空想象,是“我要”、“我就是”的内心呼喊。第二节里的炊烟袅袅,撩动了真实中的冥想,感受到原始冲动的起始来自对于那个空灵中美好的期寄。第三节所展现的恋旧情怀和作者的信念,应为作品的主题,也即抛开那些若即若离的虚幻,最该做的还是脚踏实地的耕耘和锲而不舍的韧性,用汗水湮没尘封的旧梦,才能到达向往的彼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