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史新說》從“曾參殺人”的故事淺析“信任”二字!



曾參!孔子的學生,位列“孔門七十二賢”之中,人稱“曾子”!曾參讀書很用功,為人也很孝順。

歷史上關於“曾參殺人”的典故也流傳很廣,後世還借用“曾參殺人”的成語來比喻流言可畏。

“造謠”,千百年來從未消失過,什麼“莫須有”、“無中生有”、“詆譭誹謗”,諸如此類的事件已是“屢見不鮮”,究其根本,還是“缺乏信任”造成的。

“曾參殺人”的故事就足以說明了這一點,而這,正是“人性中最大的缺陷所在”,卻又讓人無法“徹底擺脫”它的束縛!

《舊史新說》從“曾參殺人”的故事淺析“信任”二字!


當第一個人跑去對曾參的母親說:“曾參殺人”了,做母親本能的反應是相信自己的兒子絕對不會做那樣的事情的。當第二個人跑去說“曾參殺人”了,母親依然選擇相信自己的兒子不會殺人的,但是當第三、第四個人陸續跑來說,“曾參殺人”了的時候,母親的心便動搖了,之前的“堅信”被“徹底擊潰”了,她也“認為可能自己的兒子真的殺人”了,而遲遲未歸的“曾參”,更加讓曾母相信,可能曾參真的殺了人,被官府抓起來了!

正在曾母傷心之際,曾參回來了,眾人皆驚,問:“曾參,你不是殺了人被官兵抓起來了嗎?”曾參說:“那個曾參不是我,是一個和我同名同姓的人”。此刻,曾母才放心的笑了,但曾參卻很傷心,心裡像是打翻了“五味瓶”一般!

而這一切,做為母親,她並未親眼“目睹”,只是聽了幾個人傳過來的話而已,而傳話的人也是道聽途說,也沒有親眼所見。可就是既便如此,做為母親,也不曾在第一時間去了解事情的真相,而是選擇相信那些“來路不明”的小道消息。

《舊史新說》從“曾參殺人”的故事淺析“信任”二字!


真的讓人無法理解的是,做為母親,他是你的兒子,難道你對他的瞭解還敵不過旁人的幾句道聽途說的閒言碎語嗎?相處多年,自己的孩子是什麼秉性,自己難到不清楚嗎?怎麼別人隨便幾句話就能將一個你養育了幾十年的好孩子在轉瞬之間就變成了“殺人犯”了呢?

說到底,是彼此多年來並未建立起絕對的“信任”,雖然是母子,但終究是“兩個”相互獨立的個體,孩子終有一天會長大,母親也終究會老去,但在這漫長的歲月裡,若是彼此從未建立過“信任”,那麼,終有一天,也會因為“信任的消失”而“恩斷情絕”的。

這個世上從來沒有什麼“天經地義”,不管是哪一種關係,都必須“用心”去經營,不會因為你生了他,而你就有權利“操控”他的一切。彼此間若是沒有基本的信任,又如何能相互照顧呢?

信任!在所有的關係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信任對於父母子女之間而言,更是不可缺少的“情感連接鏈”!

對自己的孩子不信任,其實就是對你自己的“質疑”,也是對自己的一種“貶低”!

信任的建立原本就不容易。就事論事來說,曾母此舉不僅是對曾參的不信任,也同樣是對自己的不信任!

《舊史新說》從“曾參殺人”的故事淺析“信任”二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