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女性封侯与女性地位的高处不胜寒

古代知识分子都苦心读书,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功名,最后封侯拜相,实现人生的价值,也可以光耀门楣

。但是在我们的印象中,凡是封侯拜相的事情都是男人的事情,好像与女人没有关系,因为封建社会是男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虽然偶尔有继位女性在不同的朝代曾经掌管大权,如吕雉和慈禧,而且当上了皇帝,比如武则天,但是她们依旧无法改变女性的地位。但是除了以上几位杰出女性外,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却有一个阶段,不光是男性被封侯,也有几位女性被封侯。这个阶段就是西汉初期,刘邦和吕后统治时期。

西汉女性封侯与女性地位的高处不胜寒

一、哪五位女性被封侯

第一位女性侯爵是鲁侯。在《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和《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中明确记载:

鲁侯奚涓死于战事,高祖六年,因奚涓无子,以其母底为鲁侯。

第二位女性侯爵是呜雌侯许负。关于她的记录非常有限,在《楚汉春秋》中记载:

高祖初封侯,封许负为呜雌亭侯。

唐初司马贞作《史记索隐》时引用东汉学者应劭的话说:

负,河内温人,老妪也。

第三位是女性侯爵酂侯。据《汉书-萧何传》记载:

孝惠二年(前193年),何薨,谥曰文终侯、子禄嗣,薨,无子。高后乃封何夫人同为酂侯,小子延为筑阳侯。

萧何死后,他的儿子也死了,于是吕后就封萧何的夫人同嗣爵酂侯。酂侯应该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性侯爵。

西汉女性封侯与女性地位的高处不胜寒

影视剧中的吕雉

第四位女性侯爵是临光侯吕嬃。刘邦去世后,吕雉不顾刘邦的:“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白马盟誓,大肆封其兄弟为王,而且吕雉做的非常全面,不仅仅考虑到自己的哥哥子侄等,还考虑到了自己的妹妹,哥哥封王,妹妹封王有点说不过去了,于是在吕后四年即公元前184年,她草拟圣旨封她的妹妹吕嬃为临光侯。

第五位女性侯爵是刘邦的大嫂阴安侯。就是拿锅铲赶刘邦的那位,关于封她为侯的记载更加的少,在《史记-孝文本纪》中记载,陈平、周勃等劝代王刘恒即皇帝位时说:

臣谨请阴安侯列侯顷王后与琅琊王、宗室、大臣一一议曰:大王高帝长子,宜为高帝嗣,愿大王即天子位。

《史记-集解》中有记载:

高帝兄伯妻羹颉侯信母,丘嫂也。

明确了刘邦的大嫂被封为阴安侯。

女性封侯这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少之又少,中国历史上一共有六位女性被封为侯爵,其中五名就出自西汉初期,另外一位南明小王朝封的秦良玉,这是不是能够说明汉初女性地位是非常高的呢!这些被封侯爵的女性带动了整体汉朝女性地位的提升。纵观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汉朝的女性地位确实是最高的,如彭卫先在《汉代婚姻形态》中阐述的那样:

由于汉代处于封建社会前期,封建伦理道德观念还未完全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因此汉代妇女的地位较封建社会后期高一些。

以及张国刚主编、王利华著《中国家庭史》:在秦汉时期,妻子的地位尚未将至历史的最低点,母亲在家庭中仍具有一定权威。


西汉女性封侯与女性地位的高处不胜寒

影视剧中的王美人王娡

这种观点在汉朝的历史上也有实际的史实来印证,比如汉武帝的母亲王娡,她最开始是嫁给一户农家,但其母臧儿算命得知自己的女儿都是大富大贵之命,于是毅然将她从夫家抢了出来,而且还送入太子宫做妃子,而此时王娡早已生有一女。

西汉女性封侯与女性地位的高处不胜寒

影视剧中的刘邦

二、而实际上汉初的女性地位真的如这几位女性那样,很高吗?我认为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


西汉女性封侯与女性地位的高处不胜寒

影视剧中的萧何

【1】从这几位被封侯的女性自身来看,她们被封侯均与自己的贡献无关,均与亲人有关系。

萧何的夫人酂侯是因为萧何死后,他的儿子也死了,为了表示朝廷对萧何曾经做出的贡献,才封她为酂侯。吕后的妹妹吕嬃临光侯更是与功绩无关,仅仅因为她是吕后的妹妹,在刘邦死后,吕后关照自己的亲戚才加封的。鲁侯是因为他的儿子奚涓战死,而奚涓又没有子嗣,才封其母为侯,刘邦大嫂被封阴安侯,自然主要在于他是刘邦的嫂子而已。这五位女性侯爵中,仅有呜雌侯许负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刘邦封她为侯,我的意见倾向于应该还是主要依据她的亲人对于刘邦打下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而牺牲,刘邦为了表彰他们对于自己的功绩而分封的。所以,从这五位女性被封的原因及过程来看,不是因自身条件达到了某种标准,贡献对大汉王朝有多么的重大而获得与男性几乎持平的侯爵封赏,完全带有赏赐和承袭的性质,与女性主体地位的提升根本就没有多大的关系。

【2】女性地位核心要素决定的。

我认为,女性地位的提升首先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独立,她作为一个个体的人,而不是作为男性的附庸,女性能否独立在于她能否有自己的一个职业,通过这个职业来赚取她生存所必备的财力。但是纵观这几位女性封侯的事实来看,他们在地位提升的同时,作为女性地位核心的独立并没有得到凸显出来,或者说女性的附庸男性的事实没有改变。她们被排斥在生产领域之外,从事的是家庭对内之事,如生育下一代、家务等。当时也有一些女性从事一定范围的职业,但是这些职业都与低贱和人口生产等有关,而这些又不被社会认可的生产领域,所以,女性依旧是处于附庸的地位,不管在家庭里还是社会中,处于支配地位的依旧是男性,女性依旧是处于被男性支配的地位,甚至成为男性的私有财产的一部分。

【3】女性封侯仅仅是封建统治者笼络人心的策略。

尤其处于刘邦以及刘邦去世后的西汉时期,经历了多年的征战,最终刘邦带领众人战胜了项羽,推翻了秦朝的统治建立了自己的封建王朝。在这个过程中,刘邦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项羽为何一败涂地,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人和,如何得到人和的效果,那就是赏识、重用和丰厚的待遇和礼遇,而且这种人和的效果是持续性的,不仅仅在战乱年代,在和平年代也是如此,国家初定,大封功臣,对于那些已经为国牺牲的功臣们,依然要重视封赏,于是就出现了女性封侯的现象,他的实质是封建统治者笼络人心的一种最功利的做法,这一方面能够让功臣和家属感觉到没有白牺牲,另外一方面也向世人展示自己是一位有道明君。

【4】几位女侯爵高处不胜寒。

不管在封建社会的哪一个时期,男权社会始终占统治地位,但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总会有几个出类拔萃的女性大出风头,就比如武则天,从男权社会中脱颖而出而最终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女皇,但是武则天作为女皇帝,按道理讲她应该非常注重提升女性的地位,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女性依旧如常。而刘邦去世后,吕雉专政,她虽然封了自己的妹妹为侯,但是她依旧无法改变女性的地位,也可以说,受当时社会条件的影响,吕雉还没有能力和注意力来关注女性地位提升的问题,所以,女性地位依旧保持了原来的状态。

【5】西汉时期看似女性可以离婚再婚地位很高,但实则依旧摆脱不了被摆弄的地位。

西汉是灭秦后建立起的封建王朝,由于当时整个社会发展阶段刚刚有奴隶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在社会伦理道德方面并没有后期那么严格的约束,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影响,于是在汉朝出现了女性丧偶后可以再嫁,皇家的女子因丈夫去世可以多次改嫁等等现象,这看上去好像女性地位非常高,但是实际上她们的改嫁与否还是由男性所决定的,她们还是在男性的支配下做出的决定。实际上这是当时社会的风俗,而不能说女性地位的提高。

所以,即便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一共有六位女性被封侯,西汉就有五位,这看似西汉时期女性地位的高速提升,但实际上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最终还是因为当时的社会所处的阶段、条件和社会风俗所决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