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疫情歸來的醫務人員,你會讓你的孩子繼續學醫麼?

紫薯饅頭布丁


我是疫區一線工作者,從過年到前一個星期我才結束快兩個月的工作,雖然醫護是一個很聖神的職業,但只有做這行才知道其中很辛苦,很內心的煎熬,就從本次疫情來說,我是一個好護士,可我不是一個好母親,孩子四歲疫情前送回農村老家婆婆照顧,這也是孩子離開我最久的,對孩子也很愧疚,從事這個行業對家庭的缺失,也許很多人認為我很自私,但是我的真實想法是不想我的孩子從事這個行業,這個行業是說起來很高尚,現在有些病人就是大爺一樣,上帝一樣,稍有不如願,不是責罵就是找你領導去,不管如何我們只能笑面相迎,小心翼翼的,提心吊膽的工作,我們有時候說的多點,領導會批評我們,不應該和病人爭論,覺得我們是社會最底層工作,不被人瞧不起,不被人尊重,但大部分病人還是配合和理解我們的工作。只是這次疫情才覺得我們醫護很偉大一樣,其實我們每天都是重複著同樣的工作,我們也是一個很平凡的人。



寒梅樹下忘憂草


在現在的醫療條件下,如果有其他好的選擇還是不要從事醫療行業。希望這次疫情過後國家能給醫療行業很多的關注資金投入!

從全世界來看,醫生都是一個令人羨慕的職業,因為醫生既有豐厚的經濟收入,又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在國外,很多優秀人才之所以願意付出高昂學費、巨大精力去學醫,主要是因為醫生的投入雖高,回報也高。一旦拿到醫師執照,便可衣食無憂,備受尊敬。

而在我國,醫生的職業光環日漸消逝。不僅醫學院校很難招到尖子學生,醫生隊伍人才流失現象也很嚴重。有人甚至說:“如果你恨一個人,就叫他當醫生。”這一現象引人深思。

醫生為何不願讓子女學醫?主要原因是投入大、風險大、壓力大、收入相對較低。事實上,一個人一旦選擇了當醫生,往往意味著終生的付出與犧牲。一名醫學生,經過5至8年的學歷教育後,還有三年規培,兩年專培,還要經過大量的臨床實踐,方可成長為一名醫生。由於醫學技術日新月異,醫生必須不斷學習,才能跟上潮流,不被淘汰。其中辛苦,自不待言。更重要的是,醫生是一個高強度、高風險的職業。面對大量的病人,不僅需要超負荷工作,還不能有任何差錯。因此,醫生每天都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精神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狀態。即便如此,醫生還要隨時準備應付醫療糾紛,甚至是“醫鬧”的威脅。可見,當醫生確實不易。

與此形成反差的是,在社會各階層中,醫生群體的收入並不高。雖然也有醫生靠“灰色收入”致富,但只是少數。如果只算“陽光收入”,絕大多數醫生的收入無法體現其勞動價值。目前,我國的藥品價格畸高,而醫療服務價格畸低。“看病的不如算命的”、“拿手術刀的不如拿剃頭刀的”、“扎針的不如扎鞋的”,就是最形象的註解。事實上,如果醫生的付出長期得不到等值回報,必然導致整個醫療行業的價值被低估。

當然,要想讓醫生成為一個有魅力的職業,不僅需要在收入上尊重醫生,還需要在人格上尊重醫生。眼下,老百姓對“看病難、看病貴”反映強烈,醫患糾紛時有發生。其實,很多問題的根源不在於醫生,而在於不合理的醫療體制。因此,只有加快推進醫改,解決影響醫患和諧的體制問題,為醫生創造良好的執業環境,才能重塑醫生的職業尊嚴。




醫骨論道3612


我就是醫務人員,醫務工作者雖然工作辛苦勞累,但是為了夢想和追求,還是會鼓勵孩子用功學習,考取醫學院校的。畢竟幹醫學事業是崇高的。


朱志清醫生


這次疫情的爆發,全國人民都感受到了疫情一線醫務工作者的無私奉獻精神,他們是最美逆行者,是心中的民族英雄。他們捨棄小家拯救患者,付出了太多辛苦。應該向他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如果我是疫情前線歸來的醫務工作者,雖然冒著危險付出了辛苦,但幫助患者解除痛苦、拯救了患者生命,是最有意義的事情。我們得到了當地政府和人民及患者的熱情歡迎和感謝,也得到了國家給予的充分肯定,我們的付出是值得的,是有意義的,如果有孩子,會推薦他或他學醫,把這個偉大而神聖的職業從事下去,為更多的人服務,幫助更多的人脫離病痛。


老李講國學1


繼續。無論任何時代,醫生都是稀缺職業。疫情是醫生這個職業必須要面對的挑戰。想想如果我的孩子研製出了新冠疫苗,哈哈😄,那可不僅僅是光宗耀祖那麼點榮耀了,那得有多嗨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