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文蔚經典詠唱驚豔康震:唯書香浸染過的女子,方能美出神韻

《經典詠流傳》第三季中,歌手莫文蔚一襲帶花黃裙,深情演唱了自己編曲的毛主席經典詩詞《卜算子·詠梅》。她韻味十足,風情別緻,把這首詩詞演繹出了別樣的溫暖與情懷,驚豔了眾人。

“古今詩人筆下梅花千萬朵,這是我最鍾愛的一朵,它向著春天而開,它屬於站起來的新中國……”當她講起創作靈感,深情闡釋自己對於這首詩詞的洞悟,更引得康震老師頻頻點頭,讚歎不已。

你看,詩書浸染過的女子,就是不一樣!莫文蔚出生書香世家,會講多國語言,曾主修過意大利文學,名中的“文蔚”二字,也是取自《周易》。她說:美有不同的演繹方式,自己站在舞臺上,就代表了一種精神,有了這種精神,才能很好地將作品展現出來。

若有詩書藏於心,擷來芳華成至真。這,大概就是對書香所賦予女人芬芳氣質的最好詮釋吧,好想成為這樣美麗的女子。


莫文蔚經典詠唱驚豔康震:唯書香浸染過的女子,方能美出神韻


1

春路雨添花,一眸閱盡萬紫千紅

春風十里,疫情封鎖的腳步踏不出半里。縱然如此,只要一卷在手,便看得見春水初生,感受得到春林初盛,也讀得到武漢的櫻花正慢慢綻開。

讀書,就是這樣開闊著一個人的視野,完善著一個人的人格。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總之,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

開卷有益。無論什麼書,總會給讀它的人以回報,你花在讀書上的每一秒時間,都會在某一刻回饋於你。

不走半步,卻能踏遍萬水千山;只一顆心,卻能體味人生百態。視野的廣度,思維的深度,皆由此獲得。

讀書足以給予我們這樣的格局美。


莫文蔚經典詠唱驚豔康震:唯書香浸染過的女子,方能美出神韻


2

首夏猶清和,晚來妝面勝卻荷花

你知道嗎?讀書是可以改人容顏,增人氣質的。

三毛說: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夏日週末的早晨,睡到自然醒,起床洗漱早餐完畢後,暖暖的陽光已經傾瀉而入撒滿整個屋子,似乎到處都是金光閃閃。

無案牘之勞形,無絲竹之亂耳,把每時每刻都還給孩子們。媽媽在身邊,孩子們就會很安心。玩累了,我靠著沙發,坐在地墊上,打開一本喜歡的書,輕輕吟讀。

放下焦慮用心陪伴的我如此溫柔,陶醉書本汲取智慧的我如此放鬆,孩子們似乎也能感受得到,不哭不鬧,十分配合媽媽的步調,一切都變得協調而令人舒服。

書卷滋養之下,我內心平靜,態度理性,寫在臉上的,都是滿足和充盈。

兒子說:媽媽今天真美!我說,是書本妝扮了媽媽。


莫文蔚經典詠唱驚豔康震:唯書香浸染過的女子,方能美出神韻


3

樹樹皆秋色,眾山之高我獨為峰

秋風秋雨愁煞人,煙雨濛濛易迷茫。在那些苦悶迷惘的日子裡,讀書可顯撥雲見日之效。

書籍如燈,能幫助我們找到自我,看清方向,照亮我們前行的路。

在“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做嫁衣裳”升職無望的時候,在“青青芳心動,夜夜不眠時”感情受挫的時候,在“落夜無聲隨風逝,光陰似水任逍遙”孤獨無助的時候,在“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工作不順的時候……書,就是指引人生方向的智慧之光。

讀傅佩榮的《哲學與人生》,讀蔣勳的《孤獨六講》,讀柴靜的《看見》,讀喬丹·彼得森的《人生十二法則》,等等,用心讀完一本書,便覺人生開闊,山重水複之後,是柳暗花明,是羅馬大道。

無論何時,都不要拒絕書籍帶來的光亮。我們喜愛讀書,既使無法達到“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的境界,只要堅持去讀,去思,人生就會現出光芒。


莫文蔚經典詠唱驚豔康震:唯書香浸染過的女子,方能美出神韻


4

冬來天欲雪,傲然挺立任爾風雨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如冬之寒冰,溫度使然,非你我所期。

而讀書,便如冬日暖陽,能給遠行的人帶來溫暖與撫慰。人生苦難的歲月裡,讀書會賜予我們力量。

高爾基說:讀書愈多,精神就愈健壯而勇敢。

那些讓我們欽佩或豔羨的才女們,如林徽因、楊繹,如楊瀾、董卿,如林青霞、劉若英,不是沒有經歷過苦痛,也並非總是一帆風順,只不過是因為詩書涵養,她們的內心堅韌而有力量,在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時,能夠泰然應對,淡然處之。

既使如我般凡人,因了讀書,也生了面對苦難的能力。那些曾經的懼怕,那些手足無惜,那些六神無主,因為讀書,已經不再可怕,書籍給我的力量,既能夠享受和風細雨,亦足以抗擊悽風苦雨。

林清玄先生在《生命的化妝》裡說:三流的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的化妝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便是給予生命最好的化妝。

春夏秋冬,日落日升,書香氤氳,亦夢亦幻,竟覺得自己便是最美讀書人了……


莫文蔚經典詠唱驚豔康震:唯書香浸染過的女子,方能美出神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