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讀了那麼多年書,我們卻要說:盡信書,不如無書。

“盡信書,不如無書“這句話出自《孟子.盡心下》。古語常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但是隻是讀書而不去思考,就算是破萬卷,也僅僅是多了一個書呆子而已。

從小到大讀了那麼多年書,我們卻要說:盡信書,不如無書。

讀書不是目的,而是要學以致用。所謂知行合一,將所學的知識在具體的操作中靈活運用,如果只知道學習,但是不知道具體怎麼應用,那等於沒有學到任何東西。就像家裡有個大金礦,卻沒有挖掘出來進行錢生錢,那永遠無法完成家族興旺,階級躍遷的夢想。

歷史中有相當多的例子,趙括熟讀兵書,卻不過是紙上談兵,一場大戰,落得個萬箭穿心的下場。袁隆平老先生研究雜交水稻的時候,很多人都勸阻他,國際上有論文說自花授粉系不可能雜交,但是袁老先生卻始終不為所動,用實際行動告訴所有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以盡信書,不如無書。

從小到大讀了那麼多年書,我們卻要說:盡信書,不如無書。

​馬雲和吳曉波等大咖的演講,很多人趨之若鶩。他們為什麼能夠在當今這個商業社會中脫穎而出,成為其他人學習的榜樣。不是因為他們讀的書比我們多,而是他們能夠將知識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從而獲取巨大的成功。所以讀書不在於說你讀了多少本書,更在於你能否將學到的知識實際運用到工作生活中去。

從小到大讀了那麼多年書,我們卻要說:盡信書,不如無書。

書本,在某種程度上是記載經驗以及歷史信息的一種工具。古人常說:讀史以明智。講的便是從古人經歷過的事情中,去領悟做人做事的方法。在互聯網發達的當今社會,出版的書籍多如牛毛,網絡上的信息浩如煙海。如何能夠去判斷信息,並且靈活運用學到的知識,去獲取利益或者為社會謀福利,是我們應該永遠思考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