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漢字不滅,國家必亡’到燕雀怎知鴻‘浩’之志,有感。

關於‘漢字不滅’‘國家必亡’這的確是魯迅先生說過的,其實他的本意是想說中國應該廢除繁體字,實行白話文。不過魯迅先生一向比較激進就難免說出一些比較激進的話來。讓人產生誤解,現在看實行簡體漢字確實是民心所向。十分正確!

從‘漢字不滅,國家必亡’到燕雀怎知鴻‘浩’之志,有感。

自古以來歷朝歷代識字率普遍是很底的,繁體字太過複雜,那時普通人想要功名利祿光學習漢字就要許多年景,否則文獻典籍,文言文字都認不全怎麼理解其意思,要能熟讀聖賢之書,成為飽學儒士根本就是鳳毛麟角。《五柳先生傳》說五柳先生‘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這對當時的學著來說已屬難得!況且,沒有一定的財力支持更難有功名。要不也不會有五柳先生這樣的人了。也不用有人幻想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中的無奈。更不會有《陋室銘》中作者為自己的清貧自我找臺階下!可見學繁體字的難度了。

從‘漢字不滅,國家必亡’到燕雀怎知鴻‘浩’之志,有感。

當時民國的‘新文化運動’提倡白話文,學習拉丁文拼音,簡化學習漢字的複雜程度,提高國民的識字率,此做法也是‘極好的’!但我國早年語言學家趙元任為代表的另一派表示反對拉丁文拼音,白話文簡體!於是他寫了一篇奇文《施氏食獅史》來表達漢字是其他語言無法取代的,如下: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氏視十獅恃矢勢,使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試食是十獅屍。食時始識十獅屍,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呵!這的確是篇好文章,全文就一個音shi只不過音調不一樣,還被大英百科收錄。可見趙先生文壇之地位。當時的外國人恐怕看到這篇文章望而生畏了吧!。

從‘漢字不滅,國家必亡’到燕雀怎知鴻‘浩’之志,有感。

其實兩派人真是誤會彼此了,想想看他們都是為了漢字的傳承而憤憤,要是能坐在一起討論也不會有派別之分了。目的都一樣,為何還要對立?你激進我比你還激進,你要禮讓,我比你更禮讓,越是講‘禮’,禮越是繁瑣,總之,不說也罷!。文學家們有自己的‘江湖’我們旁觀者也不要跟著亂站隊了。

前年,北大某校長在畢業生典禮上把‘燕雀怎知鴻鵠之志’中的鴻鵠讀成了‘鴻浩’,後來發了上千字的道歉信。表示自己當時確實不認識‘鵠’字,說自己早年插隊,有幸考上北大,不可同日而語!。我表示理解,誰還沒幾個自己不認識的字呢?。還有某明星在一期節目中把‘棘手’說成辣手,等等,,,。這也從側面反應出我國文字的‘博大精深’,簡化後的漢字尚且容易讀錯,寫錯,何況以前的繁體字!。不得不說文壇巨匠們是有先見之明的,學者愛國也不是一句空話,誰在說書生百無一用,我第一個反對!

從‘漢字不滅,國家必亡’到燕雀怎知鴻‘浩’之志,有感。

很慶幸我們有自己獨特的語言,更慶幸我們的拼音,簡體,白話文,讓更多的國人更容易的學習漢字,文盲幾乎快沒有了。這是國家的進步,人民的福祉!現在各種詩詞大會,文化愛好者比比皆是。諾貝爾文學獎我們也得到了!國民的愛國情緒越來越高漲。我想先輩們會很欣慰,國家終於有了自己應該有的樣子!漢字的地位,值得我們每一箇中國人去捍衛。我從未像現在這樣為祖國驕傲過。

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