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國之後,你發現了哪些關於英語口語的誤區?

關注 ,輕鬆學英語~


在全英文環境工作快一年啦,跟同事和朋友學到了很多,想分享一些學到的知識點:(我覺得應該不算誤區,但確實是跟母語者長期交流後學到的,別的答案提到的I’m fine太經典了!這裡就不提啦)

  1. 我之前一直分不清口語中can和can't怎麼發音才能區分開來,後來跟外國人講話多了,發現其實就是如果要說can,他們會很輕地帶過,但can’t會特別重讀強調;
  2. get這個詞原來非常好用,get + 動詞完成時這個組合在口語中出現頻率太高了!比如get paid/get sth done/get the problem fixed/get delayed/get the jacket cleaned
  3. make it這個短語也是出現頻率極高!以前如果別人邀請我參加活動我去不了,只會說I can't come/join,後來才發現外國人最常用的其實是I can't make it
  4. 英文課本學的請求別人幫忙是can you do me a favor?後來我工作後發現,這個表達我幾乎沒聽過英語母語的人講,他們一般都說:I have a favor to ask/I need some help/can I use your help/could you give me a hand?
  5. 以前只會用I don’t know來表達我不知道,後來發現還有I have no clue/I have no idea/not sure
  6. 剛開始工作有天一個美國同事經過問我what are you up to?在我的認知範圍裡,up to相關的句子只有it’s up to you啊!我瞬間懵逼在那裡!不過我臉皮厚,就問他這是什麼意思,後來小哥給我解釋了一下我才明白等於what are you doing?後來工作中發現這真是個高頻句子,比如問別人最近過得如何?我們課本一般教的是how have you been/how’s it going?其實也可以是how have you been up to?



  1. 在外面點餐很地道的表達想要什麼用I’ll go with + 食物 (I’ll go with meatballs),如果要問某個食物有沒有配什麼,用does it come with + 食物(does it come with coke?)
  2. grab又是一個高頻次,之前我用的最多的是have lunch後來發現同事更喜歡用Let‘s grab (some) lunch together;而且越來越覺得grab這個詞很傳神,特別是很忙沒啥時候吃飯,所以匆匆去grab a sandwich
  3. 一開始要表達我想去洗手間一直挺尷尬的,總覺得toilet是不是不太好;後來從朋友那裡學到其他表達: I wanna pee(我看都是男生用)/ I wanna visit the restroom/washroom/bathroom/I wanna hit the loo,但我最喜歡的其實是I’ll be right back!還有更禮貌的用法(很正式的場合)包括:would you excuse me / please excuse me / May I be excused?
  4. 平時想詢問同事有沒有做某事,一開始我都是直接問did you do sth? Have you done sth?後來發現母語者會更委婉說(我問了同事他說我原本的沒錯,但是聽起來不那麼禮貌)how did sth go?或者Have you had the chance to do sth?
  5. 之前表達我不喜歡某物喜歡用dislike,I don’t like,後來學會了更委婉的表達:I’m not a big fan of sth/I’m not very fond of sth
  6. 當沒聽清別人說什麼請他重複一遍,課本上教的是pardon?但現實中我看大家用的更多的是:sorry?/ come again, please?/ could you say/repeat that again, please?/ what was that?
  7. 口語中經常出現的四個詞,gotta/wanna/gonna/kinda(都是口語,書面不可以這樣寫哈):gonna=going to(I’m gonna buy a new dress),gotta=got to(I’ve got to go now=I gotta go now),wanna=want to (I wanna learn English), kinda=kind of(I was kinda happy when they came)
  8. 跟外國人交流多了我慢慢發現英文口語好的一個標誌是可以靈活運用很多動詞短語,比如bring up(代替raise)、bring in、try out、check out、work out之類的;值得一提是我前不久看到一個youtuber的視頻他也提到了phrasal verb對於想要將英文講得更地道的重要性
  9. 一開始分不清here you go/there you go/ here we go,後來看到網上一個外國人的解釋明白了:把一個東西遞給某人的時候說here you go/there you go; 當某人自己解決了問題或提出了很好的想法,你可以用there you go;當什麼東西準備要啟動、發生的時候(比如過山車開始了)可以用here we go
在出國之後,你發現了哪些關於英語口語的誤區?

在出國之後,你發現了哪些關於英語口語的誤區?

16. 對於yes/no的問題,我一直以來都因為中文思維永遠回答的不對,後來發現不用想那麼多,是就是yes,不是就是no,例如don’t you like apple?喜歡就是yes, I do.不喜歡就是no, I don’t.還有一種情況是問句以are you sure或者do you mind開頭+句子,那回答是針對開頭的確不確定/介不介意。比如Do you mind if I sit here?介意(不想別人坐這裡)yes, I do.不介意no, I don’t mind.(I don’t mind還有很多近似的表達,比如Go ahead/Not at all)

在出國之後,你發現了哪些關於英語口語的誤區?

在出國之後,你發現了哪些關於英語口語的誤區?

17. 一開始我老是被同事問are you okay?特別是打電話的時候,我一直覺得很奇怪。後來才知道原來講英文時語氣要往上揚(我母語是粵語,所以其實講話很平),尤其當兩個人不是面對面,比較平的語調會讓外國人覺得我心情不好。後來每次別人問我how are you?我都會瞬間亢奮I’m great!/Good!除非我真的很累很困不開心,才會說I’m ok之類的。

同樣的,句子中個別詞的重讀也很重要呀,這樣才能更快將關鍵信息傳遞給對方。

18. 我覺得對於英文口語沒有那麼好但是又希望交流能夠比較流暢的話,要轉變一種思維,不用每個句子都像課本一樣完完整整說出來,因為英文本質也是一種交流用語呀。所以我跟同事、朋友很casual講話的時候,不會再像以前一樣想怎麼反問,用什麼連接詞,而是很直接就將主要動詞名詞時態說清楚就好了(比如my work is almost done直接almost done;I am finally back in Bangkok直接finally in bangkok;Does your friend stay there?直接your friend stay there?)這樣對話輸出快對方也能理解。這應該算是我今年對於英文口語最大的思維轉變,語言的本質是交流!是交流!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並不需要做到完美的表達和語法技巧,沒必要抱著如臨大敵的學術態度去看待英文。能夠表達出對方能聽懂的意思,也能明白對方說什麼,這才是最重要的。



19. 我的外國朋友特別感謝我或者說話情緒比較濃厚的時候都會不斷提我的名字(還可以加上眨著星星眼真誠看著對方眼睛),我覺得這個蠻好用噠。比如我感謝同事Jack,可以說really appreciate your help, Jack, I mean it.

20. 有很多人說英文害怕口音,我想說我認識的外國人幾乎沒有人會因為這個說你英文不好,相比口音,時態跟流暢度更重要。不僅我們中國人,很多國家的人講英文也有口音撒,只要不是太誇張不要因為這個不自信!


關注,每天學習英語知識,瞭解英語資訊!

有什麼想看的主題或內容也可以在下方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