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中的紕漏丨持湖北健康“綠碼”到甘肅卻被確診

2020年3月29日,甘肅省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確認,一名從湖北咸寧市前往甘肅的復工人員,雖然持有湖北健康碼,經核酸檢測確診為新冠肺炎患者。

據事後調查推測,湖北健康碼是以個人健康為基礎,由居民自主通過《湖北健康碼登記系統》網上申報,結合湖北市新冠肺炎疫情相關數據進行大數據比對核驗,生成個人專屬動態(實時)二維碼。

而由於這湖北咸寧市是低風險區,全市新冠肺炎患者已清零。目前全市都推行了健康碼登記與發放。領取健康碼不需要進行核酸檢測以及其他檢測,湖北健康碼是以個人健康數據為基礎,由個人申報、後臺比對,生成個人專屬二維碼。

大數據中的紕漏丨持湖北健康“綠碼”到甘肅卻被確診

大數據中的紕漏丨持湖北健康“綠碼”到甘肅卻被確診

即只要在咸寧沒有任何確診、疑似、發熱等記錄,從後臺申請後自然發放綠碼。而據相關工作人員稱,他是不是在咸寧感染的目前不清楚,他也有可能是復工路上被傳染,這也不好說。

健康碼本質是人和信息的緊密結合

從杭州市委副書記在接受白巖松在《新聞1+1》 中的採訪時,對健康碼的評判來看,健康碼來源於三個維度,一個維度是空間,根據疫情風險程度,杭州市的大數據公司按照有關數據已經可以精確到鄉鎮(街道);第二個維度是時間,某人去過疫區的次數以及時間的長短,這個與傳染路徑有關聯;第三個是人際關係維度,與密切接人員接觸狀態等個人有效信息,量化賦分後最終生成相應的三色碼。

當下依託大數據打造的各種碼,已經成為疫情期間輔助城市管理的重要工具。而在實際應用中,其也確實展現出了具體的價值。依託各種各樣的碼,人們對城市的管理變得更加高效、精準和有效,不管是成本還是收益方面,都要遠勝以往。

而健康碼在應用時的各種反饋,也充分說明了現在很多信息只有互相連接起來時,才是完整的或是有用的。本次持湖北健康碼“綠碼”人員,到甘肅卻被確診的事故,本質上還是數據鏈的斷裂所致。

尤其是當下處於智慧城市建設初級階段,由於技術能力、標準框架、頂層設計不成熟,大多數城市重建設而輕應用,散落在街頭巷尾和部門、企業服務器的海量數據,彙集到城市大數據中心,也只是換了個“睡覺”的地方,“聚而不通、通而不用”的情況比比皆是。一旦出現錯漏,這類“數據的孤島”往往是“爆雷”區。

彌補可能出現的錯漏,需要為健康碼做這些

首先便是數據互通問題,數據是未來城市管理的基礎,只有對數據掌握的越多,利用起來才更加能發揮價值。目前各部門、各地區、各省市直接數據之間的互不相通,就像盲人摸象,大家各自只能利用自己掌握的數據摸出局部信息,卻始終形不成一個整體。

雖然當前我國數據隔閡正在被打破,但有不少省份出現湖北持綠碼復工人員仍被隔離、觀察的情況。但隨著互通互認工作的推進,部分省份政策相應調整。

但調整的過程中切勿好大喜功,數據的互通才是一切的基礎,像本次案例中這位持湖北健康“綠碼”到甘肅卻被確診復工人員,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打破隔閡”的過程中忽略掉了些什麼。

其次需要注意的則是隱私問題,拋開本次這種特殊案例來看,當下普遍存在的現象便是填取健康碼後,短時間莫名的接到了多個電話。

大數據技術的應用的前提是對用戶個人信息的採集,而一旦人們的信息數據交付出去,就難免會遭遇安全問題。不管是黑客入侵還是管理方主動洩露,隱私安全問題的出現都會給人們帶來不小的危害與損失。

疫情當前,相關疫情的數據安全應與常規的信息洩漏相區分,要從國家安全戰略高度,認識到相關數據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要繃緊數據安全這根弦。同時,相關部門要加大對侵犯數據隱私行為的打擊力度,防止政府、醫院、科研機構及工作人員非法洩露、惡意傳播數據隱私,必要時可通過大數據手段進行後續追責與清查,以“數”治“數”也亦是不錯的選擇。

結語

甘肅3月26日發佈《關於調整湖北來甘返甘人員相關管控措施的通知》,稱對從湖北省低風險區零散來甘返甘人員,各地社區、鄉村和用人單位要核驗健康碼為“綠碼”的,無需進行隔離,加強對其健康監測管理和隨訪觀察。

隨後因為這名持綠碼確診的病例而改變了現行甘肅防控政策,對於自駕返甘、來甘人員,需要提前與居住社區報備,社區工作人員會聯繫當地聯防聯控工作小組,第一時間對其進行核酸檢測,核酸檢測呈陰性,社區將對其進行隨訪觀察。觀察7天后需進行第二次核酸檢測,兩次檢測陰性者才可正常復工、出行。

這就意味著各地對於湖北健康碼復工人員互通互認工作的推行必將受阻,進而可能導致多地多企業多個體無法及時復工,對於本就飽受疫情摧殘的經濟來說更是一次雪上加霜的打擊。而這一切,卻源自於數據鏈某一環的缺失......

健康碼這一被忽視的奇點事件,背後所包含的紅利是驚人的,但若想享受到科技紅利下的收益,目前看來仍有相當的一段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