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餐好還是多一雙公用筷子好


分餐好還是多一雙公用筷子好

準備端上餐桌的美食——烤肉

我們國家多年的飲食習慣是全家老小圍坐一張桌子吃飯,桌子或圓或方,幾盤美味佳餚擺在桌子中間,一家人紛紛用自己的筷子往盤子裡面伸,吃得高高興興,家庭氛圍也其樂融融。

可是問題來了,從健康角度來說,這樣的就餐方式真的不太衛生。尤其是有一種叫螺旋桿菌的病毒,就是通過飲食、共餐傳播的。一家人還好說,如果跟朋友們出去聚會也是用這樣的方式就餐,得病的幾率會更大。

你想想,一盤菜裡,幾雙已經經過嘴的吸嘬過的筷子,再同時伸到菜盤中,有多少細菌存活?我們祖先留下來一句話叫:病從口入。相信我們的家長也會教育自己的小孩注意衛生,把病從口入四個字也總掛在嘴邊。

其實,分餐會更安全、更衛生。我這裡不想說外國人怎麼怎麼好,主要講她們的就餐方式很健康。無論就餐人數多少,不管是家人進餐,還是在外邊朋友聚餐,她們的聚餐方式都是分餐。一個菜盤擺在桌子中間,旁邊放著公用的刀叉,各自座位的前面分別擺放盤子、刀叉,根據自己的用餐量,再用公用的刀叉往自己的盤子裡送餐,完後大家邊聊天邊安安靜靜地把自己盤子中的菜餚吃乾淨。


分餐好還是多一雙公用筷子好

分餐用的餐具

這次新冠狀肺炎疫情的爆發,更加凸顯了餐桌革命的重要性。分餐,不是說分開吃,而是大家把桌子上的菜餚用公筷分發到各自的盤中,再用自己的筷子夾著吃,這不是挺好的嗎?擺在你面前的盤子吃著方便,想快吃慢吃都隨意,一樣能跟鄰座的家人、朋友們聊天。

我們有五千年曆史文化的泱泱大國,很早就講究用餐禮儀。筷子是中華民族飲食文化所獨有的一大特色。流傳至今,我國人餐桌上無論是國宴還是普通老百姓都熟練地用筷子夾菜、吃飯。

記得我家長從小就教育我們吃飯的禮儀:長輩沒有上桌吃飯,晚輩不要搶先落座;長輩沒有動筷,晚輩不能先動筷;夾菜只能夾靠近你眼前的,不要過河夾菜。也就是不要將筷子伸得老遠去夾飯桌對面的菜餚,這樣很不禮貌,也不衛生。現在想想,這不就是跟用公筷沒有什麼區別嗎?其實你夾靠近你的菜餚,別過界就是一種衛生習慣。當然了,現在情況變了,各種病毒無孔不入,我們要嚴格把好病從口入這個關口。

另外用筷子給別人夾菜也要看具體情況。雖然用筷給客人夾菜可以表示尊重和熱情,不過,當你用自己的筷子給人夾菜時,會讓客人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禮多人不怪,千萬記住管好自己,不要熱情過度,更不要用自己的筷子給別人夾菜。

“袁府盛宴佳餚美,總統筷上口水鮮。”說的就是袁世凱當臨時大總統時在宴席上的尷尬事,雖說“禮多不為怪”,但這種不衛生的“禮”顯然難以令人接受。

我非常贊成分餐制,多一雙筷子固然不錯,但是在一些美食中不太合適。比如吃火鍋,用一雙公用筷子就不方便(除非一人一個小火鍋)。你覺得呢?想在餐桌上,多一雙公筷,還是贊成分餐制?

分餐好還是多一雙公用筷子好

所有的佳餚擺上餐桌,每個人用自己的盤子盛美食,桌子中間有公用餐具,盛完後,再用自己的刀叉品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