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恆順糟坊”記:談談鎮江為什麼出好酒?

週六發了一篇朱兆懷,和這座180年老字號的傳奇故事!的文章,發出後,一位卞先生留言給我:30多年前,他在清真寺北側邊門對面,原恆順醤醋廠酒車間圍牆上看到,靠水井旁不遠的圍牆上砌有一塊刻有

“恆順糟坊“長約30到50公分長的條石,如方便可以去實地查看一下,要是還在可以取回來為醋博物館增添一份佐證。

我趕緊和卞先生取得了聯繫,這位熱心的老先生告訴我,這塊條石碑是塊界碑,上面可能還有年代,如果找到很有紀念意義。

我是急性人。今早天剛亮,就到大西路清真寺巷尋找這塊碑刻了。

圍著清真寺,轉了好幾圈,沒看到有井。倒是大門對面的“陳錦華公館”裡面有一口井,進去轉了一圈後,問了門衛大叔,在巷子拐彎口有一棵樹下,過去確實有一口井的。

再到巷拐處,順著牆一陣尋,連周圍的牆角石頭都翻了一遍,還是沒找到,失望而回。

午後我把這個事情跟文史群裡的朋友說了,薛龍和老師告訴我,當年確確實實有這塊碑的,上面也是“恆順糟坊“四個字,他經常路過看到,碑刻下方是一口井。

如今這口井已經被填了,而那塊碑刻大約在七、八年前(《血色陳香》熱映時),被有心人鑿掉拿走了。

真教人遺憾啊。



薛老師拍的視頻,指出當年這塊碑刻的位置。

尋找“恆順糟坊”記:談談鎮江為什麼出好酒?

鎮江為什麼出好酒?

晚上把這個尋訪結果告訴卞老先生,他聽罷也有點失望。


老先生告訴我,這個位置就是當年恆順醬醋廠生產“百花酒”和”封缸酒“的酒車間了。碑刻是當年糟坊在巷子裡的界碑,建廠房的時候就把這塊界碑一起砌到了圍牆裡。


這堵圍牆為什麼砌那麼高?因為牆外是清真寺,廠裡的噪音和氣味,儘量不要衝犯了廟宇。


牆角那口井,據說當年清澈見底,水質很好,極有可能糟坊裡也使用過。


多年之後,這一片變成了房管、恆順廠以及商務局的宿舍,很多過往的故事都難尋蹤跡,只留下一縷酒香。


恆順的鎮江香醋遠近聞名,但恆順最初是釀造酒出名的,所以叫“恆順糟坊”,舊時,釀酒的企業,都叫糟坊。


鎮江釀造的酒,歷史上還是很有名氣的,這座城市的“酒文化”,可謂古韻悠長,趣味盎然。


鎮江釀酒的歷史有記載的可以追溯到三國時代,孫權邀請劉備來京口議事,就擺過酒宴。


到了東晉,王嘉寫過一本志怪小說集《拾遺記》,敘述上古到東晉的異聞,書中記載“……雲陽(今丹陽市)出美酒。”


另據《晉書》記載:“京口兵可用,酒可飲”。這是正史給鎮江特產打的廣告啊,特別珍貴。


北魏孝文帝南征前與劉藻將軍辭別,相約勝利會師時,以美酒款待百姓。劉藻對孝文帝說:“……輒當釃

曲阿之酒,以待百家。”——“釃”,即斟酒的意思。


曲阿就是現在鎮江丹陽一帶,當時還在南朝齊國版圖裡,劉藻要用曲阿的酒慶祝勝利,皇帝聽了自然非常開心。


到了南朝梁代,顧野王的一部風土誌《輿地志》裡記載:“……京口出酒,號曰‘京清’。”


從這些酒的記錄中,我們可以看出,江南是稻米種植比較早的地區,這些農作物的充足,讓鎮江成為了釀酒的產區。


另一個細節是,三國和東晉開始,鎮江就是一座軍事重鎮,有北府軍等重兵駐紮。有部隊,當地的安全係數就高,民間的生產就穩定。古人喝的酒,以糧食釀造為主,生產穩定,原料就足。加上鎮江也是交通要衝,客商雲集、餐飲發達,民間消費酒水多。部隊犒賞三軍,酒水消耗也多。


在喝酒還是一種奢侈的消費時,鎮江的釀酒業已經逐漸成熟了。


不得不說,鎮江是一塊富足的土地。

尋找“恆順糟坊”記:談談鎮江為什麼出好酒?

尋找“恆順糟坊”記:談談鎮江為什麼出好酒?

南國新豐酒


丹徒區辛豐鎮,古稱“新豐市”,佳釀“新豐酒”,唐代就特別出名。


李白寫過一首《出妓金陵子呈盧六》詩云:

“南國新豐酒,東山小妓歌,

對君君不樂,花月奈愁何。”


一邊喝花酒,一邊撩小妓。李白真的很有錢啊!


李白出生於富商之家,但散財的他很快就揮霍光了。他二十五歲那年,第一次東遊吳越,不到一年,三十萬金散盡(曩者遊維揚,散金三十萬)。其中一大半大概是和朋友喝酒花掉了,而且不是簡單地喝酒,要找美女陪酒,給小費就所花不菲吧。難怪朋友滿天下啊!


在大唐開元盛世年間,人民安居樂業,四夷來朝,連年豐收,糧食多得吃不完,就用來釀酒。所能供應的酒總量充足,價格也不是很高,所以鎮江的酒,連長安的市場都能開通。


可惜安史之亂爆發之後,天下陷入混亂,李白加入了永王李璘的部隊,開始了“永王東巡”。


但永王的武裝被唐肅宗定為叛亂,永王駐紮潤州後,廣陵長使、淮南採訪使李成式派遣部將趙侃等人渡過長江,到達新豐,意欲在此截住李璘。


到新豐之後,趙侃等大將首先是喝酒,而且喝了個大醉,“皆因醉而寐”。說起來,這新豐酒在南朝至唐時名氣太大,讓趙侃等人到新豐之後顧不上打仗了,先去找來喝個痛快,也是能夠理解的。這場大醉,差點讓這支貪酒的部隊全軍覆沒。


安史之亂後,很多人(比如杜甫)潦倒到連廉價酒也喝不起的地步。


新豐酒,見證了大唐從盛轉衰的歷史。


到了南宋,周密寫的《武林舊事》是一部追憶南宋都城臨安城市面貌、土特名產、歲時風俗、民間文化等內容的筆記,書中有“諸色酒名”筆記一則,敘述臨安市場供應的各地佳釀有54個花色品種,其中鎮江名酒有

“第一江山、北府兵廚、錦波春、浮玉春。”作者“夾註:並鎮江。”


到了元朝,鎮江釀造的酒,品種開始繁多,其名稱有“清心、介壽、白禮、京口、還京、真珠、不老、中泠泉”等品種。《至順鎮江志·酒》中還記載了一則酒的神話,鎮江有高驪山“傳雲:昔高驪女來此,東海神乘船致酒聘之,女不肯,海神撥船覆酒,流入曲阿(今丹陽市),故酒美。


明朝時候,丹徒新豐市又復興了,其酒肆經營很有地方色彩。嘉靖年間進士馬一龍的《新豐夜泊》詩云:

"新豐市上酒家邊,夜泊沽酒不用錢。

北風吹雨欲作雪,客子到家將近年。“


到了清代,鎮江的百花酒開始出名了。李汝珍在《鏡花緣》中列舉當時全國名酒55種,而鎮江百花酒排名第12位。


尋找“恆順糟坊”記:談談鎮江為什麼出好酒?

清代小說《紅樓復夢》中也寫到了百花酒,書中稱明朝詩人祝露得了兩壇二十年陳百花酒,高興異常,

要留作祝老太太生日慶典上享用。


百花酒不僅正史裡有名, 野史裡也有名。徐珂的《清稗類鈔》,書中有“百花酒”筆記一則:“……常(州)、鎮江間有百花酒,甜而有勁;產鎮江者,世稱之曰‘京口百花’。


百花酒以“仙糯米”為原料,除用大麴外,還自制“細粬”,並用好水釀製而成。質地優良。具有“香、甜、苦、辣、醇“特點,酒性溫和,既有興奮作用,又有滋補功能。1908 年,鎮江百花酒在巴拿馬博覽會上榮獲金質獎章;1910年,南洋勸業會上,百花酒又榮獲金質獎牌,清朝地方官採為“貢品”獻給皇上。就連當時京城負一時盛名的”京江會館“,也改名為“百花會館”


我收藏的一張恆順醬醋廠1984年產品介紹上有詩讚曰:

“百花酒香煞百家,萬家舉杯譽萬家。

酒香好似花上露,色澤猶如洞中春。”


這張產品介紹上,除了百花酒,恆順還有封缸酒、中國老酒等色酒比較有名氣。


尋找“恆順糟坊”記:談談鎮江為什麼出好酒?

▲ 我收集到的恆順老產品介紹上有百花酒的詩。

可惜1960年前後的三年自然災害,當時糧食供應不了,百花酒那些年沒有生產,之後恆順一直就以民生產品香醋、醬油為主打,打出了一片市場。


後來在大西路的老廠地窖中,發現了過去庫藏的老酒。用這些老酒作為基酒,恆順又生產出了“一品蘇黃”等佳釀,終於讓人們又品嚐到舊時百花酒的滋味。


“把酒漫談三代事,推窗好納六朝山。”這是晚清名臣彭玉麟寫在鎮江“京江第一樓”的楹聯。酒運即時運也,在歷史的長河裡,這有酒喝的幸福日子,非要是在國泰民安的時代、富足太平的地方不可。


所以,生活在鎮江這個地方,還是非常不錯的。


最後,有開頭提到的

“恆順糟坊“那塊碑刻線索的朋友,無論如何請留言給我,讓鎮江留住這段珍貴的歷史見證,謝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