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玻璃心”,家长别忽视,4招让孩子回到“平常心”

文|小宝妈妈

朋友的女儿莉莉,是个安静温顺的小姑娘,但是这样可爱的孩子,在学校里却没有一个好朋友,原因无他,莉莉太“玻璃心”了,跟莉莉玩耍过的小朋友,下一次都不愿意跟莉莉在一了。

就拿我知道一件事来说,在一次绘画课上,老师表扬了一位同学画的好,莉莉就不开心了,开始闹脾气,要知道,之前的绘画课上一直被表扬的是莉莉。

但是这一次却表扬了其他人,莉莉的心理开始失衡了,先是听到老师表扬其他人之后自己一个人坐在座位上面抹眼泪,在班主任来安慰她的时候又开始小声哭泣起来,最后发展到非要让大家承认她比被夸奖的同学画的好,老师被磨得没了办法,只能打电话把朋友叫去。

孩子“玻璃心”,家长别忽视,4招让孩子回到“平常心”

据朋友描述,她赶到教室的时候,莉莉正拿着自己的画跟另外一位同学的画做对比,口口声声说自己画的最好,其他小朋友都是一脸的不赞同,场面非常尴尬。

同时,莉莉的“玻璃心”,也在生活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被夸奖的不是自己,就委屈;被批评了,也委屈,动不动就心情低落掉眼泪,甚至会因为感觉委屈而攻击别人,因为这事,朋友天天发愁。

父母教育方式的不恰当,容易养成孩子的“玻璃心”,要想让孩子回到“平常心”,就要找到孩子“玻璃心”的根本原因。

孩子“玻璃心”,家长别忽视,4招让孩子回到“平常心”

孩子为什么会有“玻璃心”

很多父母会有这样一种认知,只有给孩子足够的鼓励和夸奖,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孩子的潜能。但是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过多的夸奖和称赞,很容易让孩子迷失方向,变得骄傲自满。

孩子习惯了听别人对自己的正面评价,当有人说出孩子的缺点或者想要批评孩子时,孩子的心境来不及做出转换,就会深感受伤,变得“玻璃心”。给孩子的夸奖越多,孩子的心理就会越脆弱,受不了别人的一点批评,而这一切的起源,却是出于父母的好心,最终过犹而不及。

孩子“玻璃心”,家长别忽视,4招让孩子回到“平常心”

“玻璃心”对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玻璃心”影响的是一个人的心境,从而可以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

1、很难接受批评

接受别人的批评,就等于是承认自己的错误,否定自己之前的想法,这是很难做到的。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坚守”则更为固执。让他们充满“优越感”的,是大人,而否定他们的,也是大人,习惯了自己的是对的,自己是最好的,对于别人的批评,孩子很难接受,严重的甚至会引发矛盾。

2、容易情绪低落

我们的心情,很多时候都会受到心境的影响,心境处于失落无助的状态,心情自然非常地低沉,而孩子的“玻璃心”,往往会频繁的营造出不良的心境,让孩子看起来消沉低落,没有活力。

3、影响人际关系

在人际交往中,平等的姿态才能更好的维持稳定的关系,而拥有“玻璃心”的人,更多的是看重自己的得失,很难顾及到他人的感受,这让他们看起来比较自私,难以受到大家的欢迎。

孩子“玻璃心”,家长别忽视,4招让孩子回到“平常心”

4招帮助孩子回到“平常心”

拥有一颗“平常心”,才会拥有更好的生活状态,才能让孩子更好的学习和生活,以下四点,可以帮助父母,帮助孩子回到“平常心”。

1、适度的表扬

适当的表扬可以起到激励孩子的效果。对孩子的正确行为和做法加以表扬,可以督促孩子一直保持这样良好的习惯,同时,人前人后的表扬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既不骄傲,也不自卑,保持心态的稳定性。

2、多说孩子的优点

有些父母总喜欢说孩子的缺点,很少提及孩子的优点,在他们看来,只有让孩子时刻牢记自己的不足,孩子才会一直进步,但是这样会损伤孩子的心理,让孩子无法认可自己。

父母要多说孩子的优点,这样孩子才可以从心理上肯定自己,内心充满自信,更愿意通过努力来获得更好的自己。

孩子“玻璃心”,家长别忽视,4招让孩子回到“平常心”

3、教会孩子面对失败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要面对不计其数的失败,教会孩子面对失败解决失败,可以让孩子在逆境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更快更轻松的摆脱阴霾,领先别人一步走向成功。

4、对孩子的教育保持“平常心”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未来早有规划,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达到怎样的程度,都是父母非常关心的问题,反应到孩子身上,就是父母给了孩子非常大的压力,一直对孩子严苛要求,孩子在巨大的压力下没办法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情绪容易崩溃。父母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用温和积极的态度督促孩子的成长,给孩子喘息的机会。

“玻璃心”不是小问题,它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持续的影响,父母一定要早发现早解决,孩子越早回到“平常心”,就会越早拥有稳定的成长。

孩子“玻璃心”,家长别忽视,4招让孩子回到“平常心”

我是小宝妈妈,一个三岁宝宝的妈妈,在日常育儿中也遇到不少的育儿问题,在这里希望能和各位宝妈一起分享、探讨育儿知识和经验,一起陪伴宝宝健康快乐成长!想了解更多育儿知识关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