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孫子齊王劉襄,剷除諸呂出力甚多,為何卻最終錯失帝位?

引言

西漢初年是我國曆史上較為難得的一段和平時期,司馬遷在評價這段歷史的時候曾說道:"孝惠皇帝、高後之時,黎民得離戰國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無為,故惠帝垂拱,高後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對這段歷史有著高度的評價。

但是,當呂后死後,西漢王朝內部卻發生了一起嚴重的流血事變,這就是非常著名的"諸呂之亂"。這場動亂最終以大臣與劉氏宗親的勝利而告終,然而在剷除諸呂的過程當中出力最多的齊王劉襄一族,卻離奇的與唾手可得的皇位失之交臂,皇位最終落到了在剷除諸呂當中毫無建樹的代王劉恆手中。那麼,齊王劉襄一族從何而來?他們為何要捲入這場內亂當中?最終他們又為何會錯失皇位呢?本文便來詳細講述這段歷史。

劉邦孫子齊王劉襄,剷除諸呂出力甚多,為何卻最終錯失帝位?

漢初大國

位於今山東半島的齊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大國,從春秋時期齊桓公率先稱霸開始,數百年間齊國一直活躍在歷史舞臺的中央。戰國之時,齊國是當時為數不多的能夠與秦國抗衡的國家,有"西秦"之美名。楚漢相爭之時,齊國更是因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從而成為楚漢相爭的焦點。

劉邦和項羽都非常重視齊國,當年項羽分封之後,齊地的田榮與漢中的劉邦同時起兵反抗項羽,雖然項羽一直視劉邦為心腹大患,然而由於齊國位於西楚國以北,致使項羽無法置齊國反叛於不顧而去攻漢,從而給了劉邦還定三秦的寶貴時機。楚漢相距之時,劉邦就一直想將齊國置於自己對抗項羽的大旗之下,不但下令韓信攻打齊國,而且又派酈食其勸說齊國投靠漢國,最終齊國被韓信給攻下。之後韓信更是大敗龍且領導的楚齊聯軍,齊國成為當時能夠左右天下局勢走向的重要國家。

劉邦孫子齊王劉襄,剷除諸呂出力甚多,為何卻最終錯失帝位?

韓信

韓信最終沒有選擇背叛劉邦,但他卻一直希望能夠在齊國稱王,劉邦為了拉攏韓信打敗項羽,便違心承認了韓信為齊王。但是,齊國國力之強盛,地理位置之優越,劉邦心裡是非常清楚的,他絕對不能容忍這樣一個地區交到一個能力比自己強而自己又無法完全控制的人手中,所以當項羽覆滅之後,劉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齊王韓信的帥印給奪了,改封他為楚王,齊國的王位也就此空置了下來。

漢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在經過百般思考之後,劉邦決定封自己的兒子劉肥為齊王,劉氏齊國正式出現在歷史舞臺之中。由於漢初特殊的國情,劉邦無法像當年的秦始皇一樣,在全天下實行郡縣制,而且漢初汲取秦二世而亡的教訓,認為秦之所以速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統治殘暴,另一方面則是由於未分封子弟為王,從而在天下動亂之時孤立無援。所以,劉邦建立的西漢王朝,實行的是一種折中的統治之策即郡國並行制,即在部分地區實行由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制,在部分地區分封諸侯王國以做屏衛。齊國距離西漢首都關中位置遙遠,中央無法有效管理齊地,所以劉邦便決定重建齊國。然而由於齊國的特殊地位,齊王的人選則必須慎之又慎,絕對不能將其交給一個會威脅西漢王朝統治的人手中,因此,劉肥被定為齊王的人選,也就呼之欲出了。

劉邦孫子齊王劉襄,剷除諸呂出力甚多,為何卻最終錯失帝位?

劉邦

劉肥是劉邦的長子,但劉肥此人在劉邦家中的地位非常的尷尬。劉肥之母曹氏,史稱為劉邦的"外婦",即劉邦在外的情婦,也就是說劉肥並非是劉邦明媒正娶的妻子所生的兒子。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劉肥雖然為劉邦的長子,但他的政治地位就遠不如他的弟弟劉盈,劉盈的生母呂雉是劉邦的正妻,所以劉盈是劉邦的嫡長子,日後也就順理成章的被立為了皇太子。

劉肥雖然與皇位無緣,但他畢竟是劉邦的長子,劉邦對他還是有感情的,所以當日後選擇齊王的人選時,劉邦毅然選擇了劉肥。劉肥不僅一舉獲得了齊國七十多座城市的擁有權,而且劉邦還下令,凡是天下會說齊國方言的人,都歸齊王管轄。於是,齊國一躍成為當時天下實力最為強盛的諸侯王國,齊王劉肥的政治地位也就大為提高了。

劉氏齊國的出現在西漢初年的歷史中是一件大事,它不僅穩固了剛剛建立不久的西漢王朝的統治秩序,更是在多年之後成為了剷除諸呂的一股中堅力量,為安穩劉氏天下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新仇舊恨

遠在千里之外的齊國為何會成為日後剷除諸呂之亂的中堅力量?簡而言之,是由於呂氏家族與劉肥家族間一系列新仇舊恨所引發的。

呂氏家族與劉肥家族間的第一個仇恨,是劉肥差點死於呂雉之手。漢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劉肥按照傳統進京朝見漢惠帝,惠帝劉盈便在宮中大擺宴席招待劉肥。

劉邦孫子齊王劉襄,剷除諸呂出力甚多,為何卻最終錯失帝位?

劇照-幼時劉肥

漢惠帝劉盈為人較為寬和,尤其是對於自己的兄弟子侄非常的照顧,所以劉肥此番前來朝見,劉盈非常的高興,在宴席上與劉肥相親無二,並且對劉肥執兄長禮,絲毫沒有擺皇帝的架子。劉盈覺得這沒有什麼,但此舉卻惹怒了一個人,那便是呂太后。呂太后此人在政治上非常的敏感,她願意不惜一切代價穩固她兒子的皇位,因為這也是間接穩固她自己的地位。劉盈與劉肥之間毫無君臣禮儀的行為,讓她非常的不舒服,同時又加上劉肥身後是實力強大的齊國,聯想到這一點的呂太后更是坐立不安。於是,盛怒之下的呂太后便想出了一條毒計,她命人倒了兩杯毒酒給劉肥,想趁機毒死他。劉肥不知酒中有毒,本想用其為太后祝酒,誰曾想劉盈也拿起了另一杯有毒的酒,欲與劉肥一同為太后祝酒。呂雉驚慌之下打翻了劉盈手中的酒杯,劉肥驚訝太后此舉,頓覺此中有詐,於是便假裝醉酒,稍後逃離了宴席。

事後,劉肥找人打探消息,這才得知酒中有毒。驚慌失措的劉肥非常擔心自己的安危,害怕無法活著離開京師,正在憂慮之時,他手下的一個臣子給他獻了一計,讓其獻出自己的一部分國土給呂太后的女兒魯元公主祝壽,說不定呂太后一高興就會放了他。無奈之下,劉肥聽從了他的這個臣子的建議,將城陽郡獻給了魯元公主,並尊魯元公主為王太后。

劉邦孫子齊王劉襄,剷除諸呂出力甚多,為何卻最終錯失帝位?

魯元公主

按輩分來算,魯元公主是劉肥的妹妹,但劉肥卻尊其為太后,無疑是將其拔高了一個輩分。哥哥尊自己的妹妹為太后,在當時是一個很丟臉的舉措,但劉肥為了活命,不得不如此。幸運的是,劉肥此舉成功打動了呂雉,呂雉高興的收下了劉肥的"獻禮",沒有追究他先前的過失,放他回了齊國,劉肥這才撿回了一條命。

劉肥雖然撿回了一條命,但平白無故的丟了一個富庶的城陽郡,這讓劉肥心中也很是鬱悶,四年後即漢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劉肥在鬱鬱寡歡中去世,諡號悼惠王,他的長子劉襄繼承了王位。

呂氏家族與劉肥家族間的第二個仇恨,是奪地之恨。先前劉肥為了活命,將齊國的城陽郡獻給了魯元公主,但呂太后對齊國國土的惦記,卻並沒有因此而結束。

呂后稱制的第二年,即公元前187年,呂雉開始分封呂氏宗族成員為王,呂雉的侄子呂臺被封為呂王。然而呂國的封地卻並不是新增的,而是直接從齊王劉襄的封國中割出了濟南郡作為呂臺的封地。這還不算完,六年後,即公元前181年,呂雉又割出齊國的琅琊郡作為劉澤的封地,封劉澤為琅琊王。

劉邦孫子齊王劉襄,剷除諸呂出力甚多,為何卻最終錯失帝位?

呂后

劉澤雖然為劉氏宗族之一,但他本人是劉邦的遠房親戚,而且此時已經娶了呂雉的侄女為妻,因此在政治立場上來看,他偏屬於呂氏集團。劉邦在世之時,劉澤被封為營陵侯,未被封王,此時他依靠呂雉被封為琅琊王,自然是求之不得。那麼,從劉肥時期開始算起,呂氏一族從齊國就拿走了三個大郡的土地,這不得不引起當時的齊王劉襄的不滿。然而,當時的呂氏宗族有呂太后的庇護,勢力正盛,齊王劉襄也只能是敢怒不敢言,只能任由他們分割自己的國土。

呂氏家族與劉肥家族間的第三個仇恨,是呂氏家族對劉氏天下的侵奪。呂后稱制之後,不但先後害死了劉邦的幾個兒子,而且大肆分封諸呂為王,朝中更是呂氏黨羽遍佈之地,呂氏家族大有取劉氏而帶的趨勢,這不得不引起劉氏宗族的忌憚。

作為劉氏宗族中實力最為強大的劉襄一族,當初其受封齊國的目的之一便是屏衛劉氏天下,呂氏侵奪劉氏的天下,自然會引起他們的不滿,更何況呂氏幾年間從齊國奪走了那麼多的土地,新仇舊恨加在一起,劉襄一族自然對呂氏一族格外的"惦記"了。

在劉襄一族中,劉襄的弟弟劉章與劉興居是對呂氏一族不滿的佼佼者,他們居於京師之中,時刻注視著呂氏宗族的一舉一動,劉章更是娶了呂祿的女兒為妻,意圖對呂氏一切舉動了如指掌。這一切,都為日後齊國在剷除諸呂中的作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錯失帝位?

呂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在朝中稱制多年的呂太后去世了,西漢王朝的統治中心頓時陷入了緊張的氣氛之中。由於呂氏多年的侵權之舉,朝中已有不小的反抗之聲,呂雉死前亦是擔心朝臣與劉氏宗族對呂氏不利,於是在臨終前將守衛京師長安的南北軍的指揮權交給了自己的兩個侄子呂祿與呂產,並告誡他們千萬不能放掉軍權。

呂雉死後,呂祿與呂產擔憂朝中大臣作亂,呂氏大權不保,於是密謀作亂,想要一舉傾覆劉氏天下,建立一個呂氏天下。他們的這個計劃不慎被劉章得知,憤怒之下的劉章也頓時感覺這是一個可以徹底剷除呂氏宗族的良機,於是就派人暗中告知他的兄長齊王劉襄,計劃讓劉襄發兵,與自己裡應外合,一舉殲滅呂氏。

劉邦孫子齊王劉襄,剷除諸呂出力甚多,為何卻最終錯失帝位?

呂祿

劉襄得知此消息後,卻並沒有馬上發兵,而是派人前往琅琊國,告知琅琊王劉澤呂氏將要為亂的消息,讓其迅速趕往臨淄商議大事。劉澤沒有考慮太多,徑直前往臨淄,結果剛進王宮就被劉襄給劫持並軟禁了起來,隨後劉襄接管了琅琊王的軍隊,並加上自己國家的軍隊,這才開始西進,以剷除消滅不當為王者為口號,朝京師長安逼近。

得知齊王發兵西向,呂祿等人連忙派灌嬰率軍迎戰,結果灌嬰率軍走到滎陽之後,非但不與劉襄交戰,反而是派人聯絡劉襄欲與其一同誅除呂氏,劉襄同意了灌嬰的請求。然而,由於灌嬰的大軍佔據滎陽,他雖然名義上是欲與劉襄聯合,實際上也阻止住了劉襄軍隊的西進,灌嬰的目的是為了等待朝中事變,最後再根據實際情況發兵予以解決。劉襄的大軍無法繼續西進,於是也只好暫時停止西進,以待時變,劉襄也趁此機會攻佔了被呂雉割走的濟南郡。

此時的西漢朝廷已經劍拔弩張,劉章等人有所行動,大臣們也沒有閒著,以周勃、陳平為首的一干大臣最終設計成功騙呂祿交出了兵權,劉章便與周勃等人聯合進攻誅殺了呂祿、呂產等人,同時將呂氏宗族的人斬盡殺絕,諸呂之亂最終以大臣與劉氏宗族的勝利而告終。

諸呂之亂被平定之後,接下來的一個大問題就是立誰為皇帝。由於呂后稱制的需要,朝中的所立的漢少帝其出身與政治背景都對獲勝的大臣們不利,於是他們便打算擁立一個新人做皇帝,而在此次事變中出力最多的齊國劉襄一族,則成為皇位的熱門人選。

首先,他們出自劉肥一脈,可謂血統純正,其次他們在事變中立有大功,劉襄率軍在外給呂氏宗族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劉章等人也是身先士卒,親自斬殺了呂產等人,可謂勞苦功高,本來立他們中的某人為帝亦在情理之中,然而事情卻因為一個人的出現而得到了改變。

這個人就是琅琊王劉澤,此時他已經來到了長安,劉澤進京後,以諸呂故事對大臣說:"齊王的舅父叫駟鈞,他為人兇殘暴戾,是有著官威的老虎。國家剛因呂氏族人的緣故差點大亂,現在又立齊王,就等於再扶植一個呂氏集團。代王的母親薄氏,是忠厚的正人君子;而且代王是漢高祖的親子,今又倖存,而且最為年長。他作為兒子繼位則順理成章,輔佐善良厚道的人繼位則大臣放心。"他的一番話,成功改變了周勃、陳平等人的看法,最終他們迎立了代王劉恆為帝,史稱漢文帝。

然而當我們仔細去分析劉澤的話,他的這番話真的能夠改變大臣們的意願嗎?其間有沒有什麼其他的原因?

劉邦孫子齊王劉襄,剷除諸呂出力甚多,為何卻最終錯失帝位?

劉恆

其實,劉澤的話最重要的一點是他提醒了大臣,劉襄一族是一股他們難以控制的力量。劉襄、劉章、劉興居三兄弟都可謂有本事,尤其是劉章,呂雉在世之時,他就敢當著呂雉的面譏諷呂氏擅權,劉襄也是在諸呂作亂當中唯一一個起兵反抗呂氏的諸侯王,他們功勞雖大,但對於大臣們而言,也是將來難以控制的。

以周勃、陳平為首的大臣集團積極參與反抗諸呂的事變當中,其原因除了忠於劉氏江山之外,另一個重要的目的亦是希望在其中謀求政治利益,所以如果將來立一個個人能力強,性格亦難以把控的人為帝,那麼他們日後的政治權益肯定是得不到保證的。基於這點考慮,劉襄一族被立為皇帝也就排除出了大臣們的選項之中。

劉襄一族雖然在剷除諸呂的事變中出力甚多,但他們並非是時局的掌控者。朝中周勃掌握了南北軍的指揮大權,朝外灌嬰的大軍亦是劉襄軍隊的絆腳石,阻擋住了劉襄率軍進入京師的途徑,也就杜絕了他們爭奪皇位的機會。所以當大臣們決定擁立劉恆為帝之後,縱使劉襄一族有再多的不滿,也於事無補。代王劉恆進京入繼大統,西漢王朝的歷史又掀開了新的一頁。

由此可知,劉襄一族雖然很遺憾地與帝位無緣,然而當我們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與各個人物之間的厲害關係來看的話,他們最終錯失帝位,亦是歷史的必然,因為選擇權從來都不在他們的手中。

參考資料:《史記》;《漢書》;林劍鳴《秦漢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