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Key Group 首席生態官談區塊鏈項目跨國合作與文化差異管理

HashKey Group 首席生態官談區塊鏈項目跨國合作與文化差異管理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原文標題:《必讀!區塊鏈「中國通」Ben EI-Baz 的中文秀:工作中的那些文化差異(文字版)》

撰文:Ben EI-Baz, HashKey Group 首席生態官

如今,越來越多的行業都需要全球協作與跨文化溝通,區塊鏈行業也不例外。但是,大家在全球合作過程中,難免碰到一些中外文化差異。蜂巢學院線上公開課【直播間】第六期邀請到了 HashKey Group 首席生態官 Ben EI-Baz,他分享的主題是《中外文化差異管理:如何在區塊鏈行業中做好跨國合作》,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區塊鏈團隊理解中外文化差異的要點,提高合作效率。

萬向區塊鏈蜂巢學院每週四晚,都會邀請區塊鏈專家做客 B 站直播間,為大家分享區塊鏈的技術、應用、熱點事件和有趣經歷等。添加萬向區塊鏈小助手微信(fengchaoxueyuan)加入學習群,及時瞭解直播課程時間和直播入口。也可 B 站關注「萬向區塊鏈」,關注後續最新公開課【直播間】信息。

HashKey Group 首席生态官谈区块链项目跨国合作与文化差异管理

大家好!我是 Ben EI-Baz,是 HashKey Group 的首席生態官。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題是「中外文化差異管理:如何在區塊鏈行業中做好跨國合作」。

我是 2007 年本科畢業後來到中國,到現在差不多有 13 年的工作經驗。最早是從事金融行業,後面轉型到技術行業。

從事技術行業時先是在深圳一家跨國技術公司負責產品開發部門,開發的產品包括通訊產品、電子產品。之後我去了珠海的一家半導體公司,負責全球商務拓展部門。當時在中國已經差不多八年,想回美國創業,於是在舊金山灣區加入了一家早期初創公司。後來,我被斯坦福商學院錄取,讀了博士。在讀博士期間,我開始深入學習了區塊鏈,併成立了學校最大的區塊鏈社區。畢業後回到中國,加入 HashKey Group,擔任首席生態官。

今天我主要分享自己多年來,關於如何在技術項目中,尤其是區塊鏈開發項目中,管理好文化差異的經驗。這也可被稱作是一項「軟能力」。

市面上已經有很多講中外文化差異的書,但今天我的分享會圍繞一個更具體的主題:中外技術項目合作中,大家通常會遇到的文化差異,以及如何去應對它。

我的分享框架簡單來說有兩個重點:

  1. 合作中有哪些挑戰?
  2. 如何去應對它?

在跨國合作中,中外文化涉及都很廣,如何把問題拆分的更清晰、更簡單一些?我簡單分了兩大塊:

  • 語言障礙,包括小細節,禮貌語。
  • 工作風格,包括地區差異、組織架構差異、文化差異、社區建設差異。今天分享的目的是希望讓大家更好地理解在項目中可能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以及應該怎樣應對。

語言障礙——小細節

小細節,大影響。在語言溝通表達過程中很容易在小細節上出現誤解,比如你在寫郵件的時候想請對方做一件事情,語氣要特別注意,避免讓對方感到不舒服。我個人有一個建議,如果公司、團隊有能力,儘量請英語為母語的人再次確認敏感的溝通內容,避免不必要的誤解。

語言障礙——禮貌語

禮貌語在口語中是很重要的,按照我的理解,禮貌語的定義是語言的「buffer words/ 緩衝語」,這些 buffer words 的用途是讓對方聽得更舒服一些。但很難從課本中學到關鍵的 buffer words,當時我是通過非常好的同事學習中文禮貌語。對英文非母語的人來講,如果你想提高英語能力,我的建議是多聽英語口語的節目,或者多看正宗的英語商務郵件,可以多留意 buffer words。

工作風格——地區差異

外國人分很多種,有北美人、英國人、歐洲人、中東人、俄羅斯人、拉美人等,大家都有不同的工作風格。我個人認為美國人和中國人是最像的,在工作上、說法方式上有更相似的地方。

下述的工作風格分享是針對美國人的。我的建議是對你的合作伙伴的工作文化先做背景研究,最好的方式是直接問國外的朋友。不同的國外地區工作風格也會有差異,可以通過當地的朋友先多做了解。

工作風格——組織架構

許多在硅谷的技術團隊使用扁平化組織架構,但這僅侷限於技術團隊,監管方和大企業會不一樣。在圖中可以看出扁平化的組織架構和等級制架構的區別,圖 B 就是扁平化架構。

HashKey Group 首席生态官谈区块链项目跨国合作与文化差异管理

國內團隊會認為反饋意見一定要直接找老闆,但國外技術團隊的架構是比較扁平的,所以在團隊裡很多人有話語權。如果你要反饋給他們產品建議、戰略建議,我的建議就是對方團隊(上下級)都能影響決策,上下面的人你都可以去找。

工作風格——文檔

我認為完整的文檔是跨國技術項目合作的成功因素之一,跨國、跨時間、跨語言的時候,很容易出現說法問題、定義問題,雙方在寫文檔的時候需要把各個影響因素都列出來。但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很多技術團隊不一定善於寫對外的需求文檔。

我的建議是不要怕請對方優化產品、API 文檔,不管是社區項目還是公司商務合作項目,如果你認為某些文檔寫的不夠完整、不夠清晰,都可以提出來,雙方不斷優化。

工作風格——社區建設

前面我分享的內容不一定侷限於區塊鏈行業,但這部分會更針對區塊鏈——關於社區建設的文化差異和工作風格差異。

成功的海外區塊鏈項目都有一個特點,社區是歸屬於產品開發而非營銷。做社區不是讓更多人註冊參與營銷活動,很多成功海外項目是把社區當做產品開發過程中的一個環節。比如說從以太坊項目中可以看出來,治理方式、代碼開發、基金會討論等都是依靠社區。

「社區導向」項目有幾個特徵:

1.公開 Github 推送是開發過程的重點環節而不是「終點」環節,不是作為最後的一部分,而是作為中間很重要的一環。

2.活躍論壇。在國外項目和團隊眼裡,他們不太害怕在公開論壇裡給項目提出建立,我們可以看到大家討論的話題是很多元化的。比如 Riot/Discord/Slack/Telegram 群會討論多樣化的正⾯面話題。

3.示例代碼。好的項目會有非常詳細的在線文檔,示例代碼也會非常詳細,比如節點配置指導。

4.清晰開源軟件授權政策。想有社區性的項目開發需要對開源代碼使用權有比較清晰的政策。

以上是我的一些觀察,「開放」是國外產品開發的重點環節,可能有時候會涉及到敏感信息,遇到這種情況可以多問對方背景原因,多瞭解用途是什麼,對整體項目、整體社區有什麼幫助等。

最後總結一下我今天的分享:

第一,跨文化技術項目管理很難。你可能會認為在項目裡大家已經制定好所有的規則,比如合作方式、商務條件、時間表等。但在溝通上很容易出問題,管理問題點很難。

第二,英語為母語的人是團隊的重點支撐 。如果團隊裡有少部分英語為母語的人,在特定環節上可以作為重點支撐。

第三,當中外團隊遇到異議的時候,大家可以先考慮上述文化差異的因素,避免誤解了對方。

第四,國外區塊鏈項目開發是把「開放」當做社區建設的重點需求,把社區當產品開發部門的一部分。今天我的分享就到這裡,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價值。

以下為 Ben EI-Baz 互動問答節選:

問題一: 中美區塊鏈發展側重點分別在哪裡?各自有哪些亮眼的表現?

Ben EI-Baz:區塊鏈行業還是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我覺得 2020 年在擴展性問題上大家都已經有不小的進步。我覺得兩邊技術架構都在不斷優化,只是兩邊針對的問題點有所不同。中國的一些關注底層技術的項目發展得很好。美國的很多項目想要解決金融、支付系統的問題,但是在中國已經有支付寶、微信支付,這些問題在中國已經解決了。

問題二: 對 2020 年落地有什麼預測?中國和美國的地域差異會導致區塊鏈落地方向有什麼不同嗎?

Ben EI-Baz:區塊鏈應用能不能落地還是取決於能不能積累足夠的用戶,能不能積累足夠的用戶取決於底層的速度和擴展性能不能承載幾百、幾千萬的用戶。目前全球區塊鏈應用最豐富的鏈是以太坊,但是以太坊還是支撐不了(大規模的用戶使用)。今年的大走勢我還是看好供應鏈金融方面的應用,我覺得在美國、歐洲的金融支付應用會相繼落地,包括在資本市場的金融應用。

問題三: 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學習語言的好方法嗎?

Ben EI-Baz:沒有百分之百好的方法,但是學語言和學任何知識都一樣,需要你有決心、計劃和學習節奏。當你計劃好學 ABCD,第一天學了 A,第二天學了 B,第三天你要知道要學 C,明天要學 D。關鍵是計劃能力和執行能力要強,我自己也是一直處於不斷學習的狀態。

問題四: 為什麼會對中國文化這麼感興趣呢?

Ben EI-Baz:那麼多年的歷史,那麼豐富的文化,應該有不少美國人和當時的我一樣,覺得中國是很神奇的國家。我在美國受到的教育中大多數還是西方知識,學習東方的知識較少,但我對中國文化有很大的興趣。

問題五: 有什麼方法可以使國外團隊更好地理解中國?

Ben EI-Baz:可以通過看書、看文章、看視頻瞭解,但最好的瞭解方式就是來中國,或者跟中國團隊合作。當面去看、當面去溝通是最直接的方式,所以要有更多的跨國互動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