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將白起等22人踢出武廟,又由誰替代他們呢?

小馬談古今


白起血腥,關羽剛愎,誰還能沒有缺點,踢出武廟去本身不是問題。

問題是趙匡胤讓人找來放進武廟,替代他們的人,確實真都不咋地。多的是五代十國,或離宋代比較近的武將重臣。這隻能說趙匡胤在夾帶私貨,在當時有拉攏人心的考慮吧。

可時間無情,也從來是最公正的真偽鑑別大師。名聲能流傳到2020年的,是諸葛關羽白起,而不是這些替代者中的許許多多。

所以,也不用費心去了解是誰誰誰了吧。已經湮滅的,就任由他湮滅在歷史長河裡好了。


劉羽舟和蕭銘珏


開國皇帝趙匡胤下過的命令,真正執行起來未必到位,下面就是典型的例證!

963年,趙匡胤參觀唐朝修建的武成王廟,準備重新修葺一番。參觀之時他看到了白起的塑像在武成王姜子牙塑像的左首第一位,用馬鞭指著白起的雕像說:“白起屠殺已經投降的士兵,不是武將所為,根本不能配享於武成王廟之中!”,立刻命人把他從武成王廟搬出去。

把白起的雕像搬出去這事立馬執行了,極有可能放到了倉庫裡面。趙匡胤的大秘書高錫拍馬屁的水平確實高,立馬上書要把南朝梁國大將王僧辯也要搬出去,稱他沒有善始善終。於是趙匡胤馬上成立了一個資格審查委員會,尋找武成王廟中有瑕疵的歷史名將,一起將他們移出廟宇,不能享受朝廷的祭祀。(武成王廟配享的名將畫像)

趙匡胤審查資格的結果如何?

趙匡胤牽頭,吏部尚書張昭、工部尚書竇儀、左拾遺知制誥(趙匡胤的大秘書,負責草擬詔書)高錫組成了武成王廟配享人員審查委員會。不久他們就搞出了一個大名單,要替換裡面的22個武將,準備升級人員名單如下:

灌嬰、耿純、王霸、祭遵、班超、王渾、周訪、沈慶之、李崇、傅永、段韶、李弼、秦叔寶、張公謹、唐休璟、渾瑊、裴度、李光顏、李愬、鄭畋、葛從周、周德威、符存審。

這23個人是準備升級到武成王廟的人物,個個也是一時的名將。準備替換下來的名將有:

吳起、孫臏、廉頗、韓信、彭越、周亞夫、段紀明、鄧艾、陶侃、關羽、張飛、杜元凱、慕容紹宗、王僧辯、吳明徹、楊素、賀若弼、史萬歲、李光弼、王孝傑、張齊丘、郭元振。

合計共有22人,是徹頭徹尾的大換血了。

趙匡胤讓搬走的白起雕像並沒有被移出武成王廟,而是降級了。而且這一名單也不是最後敲定的升降具體名單,還有後來的調整方案。

趙匡胤是不是閒著沒事幹,倒騰武成王廟的配享祭祀的歷代名將幹什麼?這裡面有深意,雖然趙匡胤在961年“杯酒釋兵權”了,一批大將退位讓賢,不再統領軍隊,但是還有不少怨言的,畢竟權力突然就沒有了,優越感不存在了。大將手下有很多部下還在位,對趙匡胤逼退大將頗有微詞,他們是宋朝軍隊的中堅力量,趙匡胤搞得這一套有卸磨殺驢的意味。

一語驚醒夢中人!

其實真實的情況讓各位是大跌眼鏡了!趙匡胤要撤換的22人歷史名將一個都沒有被撤換,那些候補人員名單中一個也沒有進入武成王廟之中,看來那23個人的大名單根本趕不上唐朝確定的人員名單。

這個替換名單剛一公佈,就惹來了一位通達明白的大臣的激烈反對,這位大臣就是梁周翰。梁周翰可是北宋初年的文學大家,與高錫、柳開、範杲等人引領北宋初年的文壇,當時有“梁高柳範”之稱。梁周翰對替換武成王廟一事分析的非常透徹,主要有三點:

一、找缺點人人都有。

按照趙匡胤的說法,被剔除的人員個個都有瑕疵,譬如白起殺降、吳起殺妻、孫臏是殘疾人士、廉頗曾經被俘虜等所謂的重大個人瑕疵,因此被移出武成王廟。

梁周翰根據制定名單的準則找出了很多尚留在武成王廟名將的重大瑕疵。列舉如下:樂毅也曾經被俘、諸葛亮侍奉的是偏安之君、李廣因為誤了軍期自殺、鄧禹敗於回溪、竇嬰因為朋黨被殺等,

梁周翰這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名單是有大紕漏的,那個名將沒有瑕疵,吹毛求疵誰都會的!

二、搬走22員歷史名將對大宋將來不利。

梁周翰還稱,你趙匡胤修建武成王廟,目的是激勵將士,北宋還沒有完成統一大業(此時是963年),你整了這麼一出么蛾子,到底是弘揚武將的精神還是貶低武將?

吳起和兵聖孫武並列,當時號稱“孫吳”、白起是戰神、孫臏是兵家亞聖、韓信被後世尊為“兵仙”等,你把這些人都搬出武成王廟,那武成王廟還是武成王廟嗎?支撐武成王廟的不是姜子牙一個人,而是古代名將的集結和昇華。搬走這22人,武城廟的威信在社會中掉價不少,幾乎沒有了公信力了。

宋朝的武將們對這事雖然沒有發表意見,但是他們的內心卻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武將戰功多等於白乾,說不定還有殺身之禍,誰還盡心盡力為宋朝征戰?

三、民間對這些早就耳熟能詳,撤換使得民間思想混亂。

在趙匡胤確定遷出武成王廟的歷史名將中,在民間的影響力非常大,尤其是如下幾位:

吳起、孫臏、廉頗、韓信、周亞夫、鄧艾、關羽、張飛、杜預、李光弼等人。

民間的販夫走卒和兒童們都瞭解這些人的點點滴滴,已經深入民心了,而且很多人把這些人作為人生的楷模,對他們十分仰慕。如果朝廷將這些人的神位移出武成王廟,必然使得百姓議論紛紛,對此事十分疑惑不解。議論是難免的,恐怕有人對其進行誤讀的宣傳,更是禍亂民心。

況且這些人都已經作古了,是非功過自然有人評說,何必對死去的人吹毛求疵,對死去的人發憤慨,根本就沒有必要。(梁周翰像,阻止了趙匡胤全面撤換武成王廟名將名單)

最後實施的結果如何?

梁周翰一語驚醒夢中人,趙匡胤感覺這事太草率了,沒想到撤換這些歷史名將的害處有這麼大。不過這事總要動一動,一些人要進行升降,增補來體現自己說話一定要算數,不然丟臉大了。至於具體怎麼安排,沒有多少記載,不過到宋徽宗時期有武成王廟具體祭祀名單和名將們的排名。和唐朝排名的對比情況如下:

一、張良。

唐朝時期,張良是十哲之一,坐在武成王姜子牙右手第一位。宋朝時期改了,他站在姜子牙雕像的身邊,配享祭祀。

二、十哲排位變了。

唐朝如此排列:

白起、韓信、諸葛亮、李靖、李勣列於左,張良、田穰苴、孫武、吳起、樂毅列於右。

宋朝如此排列:

管仲、孫武、樂毅、諸葛亮、李勣並西向,田穰苴、范蠡、韓信、李靖、郭子儀並東向。

三、吳起、白起排名如何?

吳起居於西廡排名第一位,白起居於東廡排名第一位。他們由十哲降了一個等級,但仍然居於東西的首位。

趙匡胤的心思一看便知,張良是謀聖,他配享武成王廟有點說不過去,他沒有真正率領軍隊打過仗;管仲更是齊國的相國,唐朝根本就沒有將他列入,趙匡胤列入了一個文臣,讓他排在十哲的首位,明顯的是提高文臣的地位,打壓武將們,遏制武將的國策居然也提現到武成王廟中了。

趙匡胤開了一個先例,隨意升降撤換武成王廟的名將名單,為後來武成王廟關閉埋下了禍根。金國打下中原之後,把自己的女真族的名將加了進去,有著名的完顏宗弼,又稱金兀朮等人忙的不亦樂乎。到了明朝朱元璋時,面對這種亂象,於是下令明朝廷不再進行祭祀武成王廟了。


穿越再現彼岸


被踢出的:魏吳起、齊孫臏、趙廉頗;漢韓信、彭越、周亞夫;後漢段紀明;魏鄧艾、晉陶侃、蜀關羽、張飛;晉杜元凱、北齊慕容紹宗、梁王僧辯、陳吳明徹;隋楊素、賀若弼、史萬歲;唐李光弼、王孝傑、張齊丘、郭元振。這些人都是他們認為功業有瑕疵的人,然後就都被踢了出來。

23人被選進了武廟,分別為漢灌嬰;後漢耿純、王霸、祭遵、班超;晉王渾、周訪、宋沈慶之;後魏李崇、傅永;北齊段韶、後周李弼;唐秦叔寶、張公謹、唐休璟、渾瑊、裴度、李光顏、李愬、鄭畋;梁葛從周、後唐周德威、符存審。

個人小觀點:

趙匡胤之所以要這樣做,

一是因為白起,戰國時期魏國的名將,殺死了太多趙氏家族的人,趙匡胤為趙姓後人,多少會心裡不爽,為了立威,把白起為首的一些武將以有汙點的名義清出了武廟。

二是為了安住身邊武將的心,起到殺雞儆猴的效果。


黎傳宇


白起,作為戰國時期秦國著名將領,他的名號在中國是響亮無比,而且,白起作為戰神被人供奉的同時,他還有著令人畏懼的“殺神”的稱號。在唐朝時期,唐玄宗為了表彰並祭祀歷代名將,設置了著名的武廟,而“武廟十哲”的說法便就此流傳來了下來。

在宋朝建國初期,趙匡胤一統天下後,也來到了武廟對姜子牙進行祭拜。來到此處後,趙匡胤按規矩上香,在這之後,他繼續端詳了上面供奉的諸位武將,在看到白起時,趙匡胤勃然大怒,並表示白起不配待在上面

單從戰績上來看,白起是絕對當得上武廟十哲之一的,殺降是他的品德問題,儘管他自己自殺前也感慨:“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唐朝議定武廟人選的時候,並不注重品德,但到了趙匡胤這之後,武廟裡的武將都是要功業無暇的,比如王僧辯這種遭襲慘死的,一併踢出武廟。

趙匡胤祖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戰國時屬趙地,趙氏的起源肇始於造父,趙國便是由造父的直系後裔所創立。趙氏子孫無不以戰國時的趙國為榮,而長平之戰無疑是趙氏子孫的最大傷痛之事。白起雖因其赫赫戰功位列武廟十哲而受享二百餘年之香火,但最終卻被趙氏子孫趙匡胤趕出了武廟十哲之列,也不能不說是一種冥冥之中之事




鋒在起時


趙匡胤之武廟清洗——白起關羽等22人被踢出,晉升的又是哪23位?

宋太祖趙匡胤做皇帝期間,對武廟七十二將進行了一次大清洗。不但罷去白起,還罷去關羽等人。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他們非“功業始終無瑕者”!

武廟是祭祀姜太公以及歷代良將的廟宇,始置於唐玄宗開元年間,當時以姜太公為主祭,以漢朝留侯張良為配享,並以歷代名將十人從之,秦武安君白起正是這十人中排名第一!

北宋建立後,宋太祖趙匡胤巡幸武成王廟看到白起的畫像時,突然指著白起的畫像說:“起殺已降,不武之甚,何為受享於此?”然後就命人將白起的畫像摘除了,白起就這樣被趙匡胤踢出了武廟,而他的理由就是白起殺過降兵,這是為人所不齒的,白起也就不配在這武廟裡受人祭祀。

就因為趙匡胤說功業有瑕疵者不配受享武廟,導致了武廟的一次大洗牌,有22人被踢出了武廟,分別是魏吳起、齊孫臏、趙廉頗、漢韓信、彭越、周亞夫、後漢段紀明、魏鄧艾、晉陶侃、蜀關羽、張飛、晉杜元凱、北齊慕容紹宗、梁王僧辯、陳吳明徹、隋楊素、賀若弼、史萬歲、唐李光弼、王孝傑、張齊丘、郭元振。這些人都是他們認為功業有瑕疵的人,然後就都被踢了出來。

有人出來自然就有人進去,經過商議,有23人被升進了武廟,分別為漢灌嬰、後漢耿純、王霸、祭遵、班超、晉王渾、周訪、宋沈慶之、後魏李崇、傅永、北齊段韶、後周李弼、唐秦叔寶、張公謹、唐休璟、渾瑊、裴度、李光顏、李愬、鄭畋、梁葛從周、後唐周德威、符存審。

其實,趙匡胤之所以要這麼做,也是有其特殊原因的,其主要原因有三。

1、收買人心

雖然趙匡胤兵不血刃就篡奪了後周江山,但是想要統一天下似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想統一天下,其實有一個最簡單的方法,那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但投降了之後呢,殺降的先例又不是沒有,所以誰心裡也沒個準。而趙匡胤在這個時候將殺降的白起踢出武廟正是給那些仍想做困獸之鬥的君主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只要你們來降,我大宋一定予以優待!我想這正是趙匡胤這個武將出身的皇帝的智慧吧!

2、為祖雪恥

白起出廟,“趙”字是關鍵。敢殺“趙”卒40萬,能不讓“趙大”震怒!沒有白起,趙國不會亡。殺祖之仇不共戴天,面對國仇家恨,趙匡胤當然不會讓人祭拜祖先死敵!

其實人屠白起在秦國立場看也沒錯,10萬敵國兵士放下武器是俘虜,拿起武器就是敵人,當時各國戰事不斷就是吃了這虧。

3、為手下立威

宋太祖這麼做無非是給當朝武將一個警示,做武將的一定要安分守己,別做出格的事情,哪怕你功勞在高,一但做了不該做的事那我也照樣搞你,黃袍加身這事只能做一次,不然即使是戰神武勝我宋太祖也能把你拉下來。


小馬談古今


武廟全稱武成王廟,前身是唐玄宗開元十九年(731年)設立的太公尚父廟,主祭周朝呂尚,即姜子牙。在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唐肅宗尊呂尚為“武成王”,武廟正式出現。

武廟與文廟的規格是對應的,在開元二十七年(739年)唐玄宗追封孔子為“文宣王”後,確立了種種祭祀禮儀,唐肅宗追封“武成王”後就直接將之對等。

文廟有亞聖、十哲、七十二子等,武廟也有副祀、武廟十哲、六十四良將,白起就是武廟十哲之一,居左列第一位。

宋朝建立後,也學著唐朝建了武廟。某天宋太祖趙匡胤來了興致,跑去武廟“膜拜”一下歷史上的同行,結果看到了白起的畫像。

初,上幸武成王廟,歷觀兩廊所畫名將,以杖指白起曰:“起殺已降,不武之甚,胡為受饗於此?”命去之。——《續資治通鑑長編》

趙匡胤本人就是武將出身,他知道殺俘不祥,也深以為恥,認為不武,直接命人把白起踢出了武廟十哲之列。

單從戰績上來看,白起是絕對當得上武廟十哲之一的,殺降是他的品德問題,儘管他自己自殺前也感慨:“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

唐朝議定武廟人選的時候,並不注重品德,但到了趙匡胤這之後,武廟裡的武將都是要功業無暇的,比如王僧辯這種遭襲慘死的,一併踢出武廟。

可人無完人,真正完美的人是找不到的,有心人隨便找個由頭,其實就能把武廟所有人都踢出去,秘書郎梁周翰就上書反對這個政策:“凡名將悉皆人雄,苟欲指瑕,誰當無累!一旦除去神位,吹毛求異代之非,投袂忿古人之惡,似非允當。臣心惑焉。”

當然,反對無效,白起還是被踢出武廟十哲之列。

當然現在史書記載白起還在武廟十哲裡面,所以如果要是白起被踢出去,代替的人有很多,畢竟古代名人有很多,戰績也很輝煌。




電視劇情的人生


這就根之前有人說岳飛抗金是內戰,不應該稱為民族英雄是一個道理。都是今人按照現在人的視角作出的認知。都是不正確最起碼是不全面的,我們評價歷史人物應該站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去看他對當時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