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祭祀都有哪些習俗?

老劉105751014


清明節在我國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我國每年最重要的祭祖節之一。在我們安徽老家,清明時節都要掃墓祭祖。

清明節這天,家家戶戶習慣在門頭上方插上買來的柳枝、往墳地祭祀已故的先祖和至郊鄉踏青遊春。清明節懸插柳枝的習俗由來很久,傳說以此可避邪御災,故有的婦女還習慣在這天將柳葉插於頭上。民諺曰:“清明不插柳,死後變黃狗。”此俗語雖屬無稽之談,但其卻印證了插柳俗是旨在避邪御災。

清明節踏青遊春,主要是為祭掃祖墳的,俗稱為上墳。上墳活動在清明節前三天後三天均可,但必須是在上午完成。上墳祭祀前,先在墳冢上方插上紙標和鮮花。然後是在墳冢前擺放祭品,通常為酒食及死者生前愛吃的菜餚或果品等,比較考究和富有的家庭,還常以豬、羊、整雞、整魚等物作祭品,真正的雞、魚、肉、蛋等食品,常在祭祀後取回,用以犒賞平日看墳的人和與先祖生前有交好的族人,以期保佑後輩平安、幸福和富貴。祭祀正式開始時,先焚燒紙錢、冥幣和柱香等,鳴放鞭炮和禮花,祭者按輩份先後向亡靈磕拜和祈福。動情者,祭祀者有時會失聲慟哭,悲情難止。

清明節的習俗除了祭祖、掃墓以外,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積極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求鍛鍊身體。



007東哥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主要是祭祀先人為先人掃墓。此外古時還有吃冷食以紀念先人的習俗,掃墓祭祀有很多禁忌的。比如不能穿紅色鮮豔的衣服,不能在墳前嬉戲打鬧。禁止大聲說話。這些都是對先人不敬。還有就是,小孩兒和體弱多病的人。最好不要去上墳。尤其是孕婦。如果燒紙,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引發火災。現在國家提倡綠色祭祀。大家可以考慮。改用鮮花水果祭祀。這樣綠色環保。



易君緣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公曆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之一,為法定節假日。

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節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是一年一度中國人對自己祖先表達敬意與感謝之意的節日!然而,在清明掃墓的期間,有些禁忌與忌諱是你該避免的。下面說說清明拜山的相關問題,為您理清如何避開煞氣、擋抵厄運。

清明祭祀--清明祭祀為何說“清明拜山”此處的清明拜山指的是掃墓的意思,江南及南方諸多墓園在山上,故稱為拜山。北方通稱為掃墓或上墳。含義都是一樣的,即祭祀逝者的一種活動。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在中國,祭祖是和孝道綁定在一起的。若是不參加祭祖,就是一個不孝順的人,一個忘記祖先的人。

清明祭祀--清明節掃墓有民族之分嗎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是我國最大的祭祖和掃墓的日子。因此我國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也有些民族會在其他日子裡進行類似活動。

清明祭祀--清明拜山的通常程序首先要先掃墓,就是將墓園打掃乾淨。其次是祭祀,這一程序很關鍵,一是寄託哀思,二是與先人相感,因為山有靈而無主,先人有主而無靈,與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山川的靈氣。這就是風水。掃墓時,人們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修整墳墓,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他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後人,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此後圍坐聚餐飲酒;也可放風箏,甚至互相比賽,進行相關活動。婦女和小孩們還要就近折些楊柳枝,將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條穿起來。有的則把柳條編成籮圈狀,戴在頭上,謂“清明不戴柳,來生變黃狗”。即:修正墓地--上香--上肉--敬酒--拜祭--放炮送別…

清明祭祀--清明拜山越早越好嗎不是,需要根據自己情況,最好是在5-7點,即寅時。古代曆法中,為一。當然,現在通常不會那麼早,最好在下午三點前完成清明拜山活動,因為陽氣已逐漸消退,陰氣逐漸增長,若是時運低的人,很容易會招惹陰靈纏身或騷擾。

清明祭祀--懷孕的婦女能清明節去拜山嗎通常來說懷孕的婦女要避開清明拜山活動,不僅如此。嚴格說來,女性來例假,最好也不要參加此類活動,特別是不能在下午三點後參加清明拜山活動。

清明祭祀--清明節可以在家拜祖先嗎清明祭掃儀式本應親自到墓地去舉行,但由於種種原因,很多人不能回鄉參加清明拜山活動,那麼也可以在家拜祖先。方法是在家裡陽臺或客廳,朝家鄉方向,擺上祭拜用的食品,燒上三支香,鞠躬三次,默唸相關詞語。然後,再燒紙錢祭祀。

清明祭祀--清明節悼念逝者買什麼花合適通常是菊花,因為我國古代把菊花當作寄託之花,有思念和懷念的含義。白色菊花是最適合的,也可以搭配一些綠草,如百合,綠葉,康乃馨等,會更漂亮。黃色菊花有長壽菊之稱,比較適合看望病人。

清明祭祀--清明節早上為何要看看自己的額頭掃墓的當日早上,洗漱之前,先照鏡看自己的額頭,看看有沒有烏黑的氣色,如有則表示時運較低,儘量當日避開掃墓為宜;若一定要去,可隨身佩戴玉器(古玉效應更好),以作化解。

清明祭祀--掃墓之前需禁食嗎掃墓之前最好禁食:當你動身開始掃墓,就最好不吃食物或食素了,衣著整齊,以表示對先人的禮貌和尊重。

清明祭祀--掃墓為何需要奉香給山神土地掃墓時,除了將帶來的香燭冥鏹、鮮花果品、紙錢、酒等物及先人生前喜歡吃的東西(祭祀禮品多寡隨意),擺放在墓前外,還要燃點香燭,奉香給看管墓地的山神土地,因為山神土地是墓地的守護神。此後才是恭敬地向先人叩拜上香獻花,然後燃燒冥鏹,奠酒(即將酒灑在地上,這代表向先人敬酒),禮畢,可以聚餐飲酒,待香燭點完後可離開。

清明祭祀--掃墓時為何不得嘻笑怒罵因為墓地是陰靈的安居之所,故不可跨過墳墓及供品,大聲喧譁、嘻笑怒罵,汙言穢語,亂跑亂碰,隨處小便,這樣做不單隻對自己的先人不尊敬,更且對附近的靈體構成滋擾。更不能踐踏別家墳墓或對墓穴設計評頭品足,會被視之為褻瀆,遇到不好的氣場,那便惹到一身麻煩回家。清明祭祀--為何要謹慎在先人墓地照相在中國,祭祖並不只是紀念祖先,而是明顯得帶著向亡靈敬拜,祈求的意思,在此特別提醒朋友們:謹慎在先人墓地照相,無論是掃墓者自身合影,還是掃墓者與墓地合影。更忌諱照相時將其他墳墓拍進鏡頭。否則,你的運勢很可能下降,各方面失衡。清明祭祀--清明節什麼情況 “燒包袱”“燒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一種形式。所謂“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屬從陽世寄往“陰間”的郵包。所謂“包袱皮”,即用白紙糊一大口袋。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用木刻版,把周圍印上梵文音譯的《往生咒》,中間印一蓮座牌位,用來寫上收錢亡人的名諱,如:“已故張府君諱雲山老大人”字樣,既是郵包又是牌位。另一種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圖案,中間只貼一藍籤,寫上亡人名諱即可。亦做主牌用。

清明祭祀活關於包袱裡的冥錢,種類很多:一、大燒紙,九K白紙,砸上四行圓錢,每行五枚;二、冥鈔,這是人間有了洋錢票之後仿製的,上書“天堂銀行”、“冥國銀行”、“地府陰曹銀行”等字樣,並有□都城的圖案,多系鉅額票面,背後印有佛教《往生咒》;三、假洋錢,用硬紙作心,外包銀箔,壓上與當時通行的銀元一樣的圖案;四、用紅色印在黃表紙上的《往生咒》,成一圓錢狀,故又叫“往生錢”;五、用金銀箔疊成的元寶、錁子,有的還要用線穿成串,下邊綴一彩紙穗。舊時,不拘貧富均有燒包袱的舉動。是日,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設供案,將包袱放於正中,前設水餃、糕點、水果等供品,燒香秉燭。


漠雪


鞦韆

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之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扎心電影


首先,清明節全國上下的人應該都會去祭奠,祭奠先人,懷念已故親友等,這也是清明節的傳統。眾所周知,清明節本來就是為了祭祀而設立的。

另外,有些地方在清明節的時候會做清明粑和清明果,算是一種清明節的飲食傳統了吧!

接下來就是春遊踏青了,清明節前後天氣開始回暖,萬物復甦,正是春天出遊的好時機,趁著放假,邀上幾個好友去賞春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還有的說法,清明節要盪鞦韆,鞦韆寓意著避諱,也體現著勇敢的精神和達到運動目的。

放風箏也是清明節大家喜愛的娛樂方式之一,天氣晴朗的時候,帶上風箏在開闊的地方放起來,似乎也能夠使人心情愉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