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平价理论和美联储大撒币

既然昨天挖坑说介绍这个理论,今天就兑现诺言。水平有限,错漏之处请大家指正。


首先说说为什么要介绍这个理论,还不是因为欧美猪队友的傲慢大意导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当然有些官方金融机构还在犹豫现在到底是不是金融危机呢?

简直了。外围都跌成那个熊样还用数据和分析吗?


最近的投资大佬纷纷亏损霸屏,什么巴菲特,达利欧,blahblah。今天说的风险评价和达利欧有关。他是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Bridgewater(桥水)的创始人,目前管理约1600多亿美刀的基金。


达利欧出了一本书《原则》,一度被奉为投资圈的圭臬。有个段子说,深圳某私募大佬当年业绩优秀,为树立企业文化,让员工全部学习《原则》,依照《原则》进行投资,然后把多年来没原则挣来的收益全部有原则的亏了回去。

风险平价理论和美联储大撒币


玩笑归玩笑,看业绩大佬还是非常有实力的。具体细节了不展开,大家可以自行搜索。大佬公司最广泛使用的一种投资策略就是all weather策略。

风险平价理论和美联储大撒币

懂行的朋友可以发现其实桥水是明显的超配了中长期美债的。为啥呢?要知道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债收益率曾经长期高于10%。对,你没听错,为了对抗通胀,政府信用背书的国债收益率比现在的p2p还高,神奇吧!其实我们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也有过收益十几的国库券发行,当然这些应该是1970以前出生的人才会有记忆吧!


扯远了,桥水全天候策略的最主要理论依据就来自于risk parity(风险平价)策略。这个策略现在全球有上万亿美金在使用,它的创始人是个中国人——钱恩平博士。


Edward Qian(钱恩平)2005年在PanAgora(磐安资管)创立这种理论的文章只有6页,非常简洁,但却影响深远。


资产量级越大越要分散配置。不同的资产大类各配置一定比例可以分散风险,这是教科书中有的内容。但是Markowitz的方法在实现中实现起来有很大缺陷,尤其是最优比例的确定。当然后来有了进化版的Black-Litterman模型。


但是risk parity的出现让问题从资产配置的比例转到了风险配置的比例:

风险平价理论和美联储大撒币

举个例子你有10万块钱,股票的潜在收益是10%一年,收益的标准差是15%,债券收益是4%,其标准差是5%。那么应该怎么配置呢?为了承担相同的风险,应该是3份债券1份股票,就是7.5万投债券,2.5万投股票。这是的风险收益比最合适,夏普最高的方法。当然实际操作中可能还要考虑杠杆和大类资产的相关性,这里就不展开了。我回头研究一下如何提供百度网盘的链接,有兴趣的可以自行下载。


实际上桥水的今天亏损最多的是pure alpha大约21%,而all weather大约在14%左右,无论哪一个其实都低于市场指数表现。所以要说表现很差,不公允。只是大佬盛名在外,大众的预期也被调高了而已。当然由于风险比例固定,当资产价格下跌时,由于其比例降低可能会触发权益资产的买入行为,这也是为什么在risk parity盛行的美国,暴跌中有些诡异的长阳。包括从我们这和全球其他地方流出的美刀不是去抄底,而是被动的为了比例平衡而买入。从这个角度讲,risk parity确实是市场的平抑器。


今天早上就得到了美联储大撒币的消息:

(1)承诺增加购买“必要数量(in the amounts needed)”的国债和MBS,没有具体的数量限制,随即纽约联储发表声明称本周工作日将每天购买750亿国债和500亿MBS;

(2)ESF注资100亿美元到CPFF(商业票据融资便利)并扩大购买范围;

(3)购买投资级信用债和相关的ETF,通过设立分别针对一级和二级市场的企业信贷便利(PMCCF和SMCCF),将采用财政部汇率稳定基金(Exchange Stabilization Fund,ESF)分别注资100亿美元成立SPV的形式,购买投资级以上的公司债和相应追踪公司债的ETF基金;

(4)扩大MMLF(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便利)的购买范围;

(5)购买资产证券化产品(ABS),具体操作同样还是以财政部ESF注资100亿美元成立SPV的形式,购买以学生贷款、汽车贷款、信用卡贷款及小企业管理局(SBA)贷款为资产抵押的ABS。


美联储最骚的操作就是没有具体数量限制那几个字,简直就是玩游戏开作弊:"show me the money。"的现实版本。至于结果,我们师母已呆吧!


点在看、点转发、点关注、点星标。点点点点点!

欢迎关注“宏观数据种草”,希望抛砖引玉,启发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