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中立新村:“一鍵美顏”煥發美麗鄉村“好氣質”

一道道平坦整潔的水泥路穿村而過,綠樹掩映的村道連接起千家萬戶;一條條臭水溝變身清水河,歷經刻骨銘心“變形記”;一面面圖文並茂的文化牆取代了農村“牛皮癬”,雜亂暗淡的老屋煥發出別具一格的韻味……這“桃花源”似的生活便是如今揚中市新壩鎮立新村的真實景象。


“磨皮”:黨群連心換新顏

清垃圾、拆舊房、種花草……3月31日,記者來到立新村整治現場,大家忙得熱火朝天,黨員帶頭幹、村民自覺幹,每村每戶都“擼起袖子加油幹”。

揚中立新村:“一鍵美顏”煥發美麗鄉村“好氣質”

在人居環境整治攻堅戰中,立新村貫徹落實“建強黨小組,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要求,超前謀劃、提前部署。該村將支部建在網格上、黨小組建在網點上,把“黨群驛家”建到群眾身邊,打造“支部帶黨小組、黨小組帶黨員、黨員帶群眾”的“三帶”管理新格局,因地制宜優化黨小組設置,真正實現了黨小組在自然埭“生根”,在村民家中“落戶”。

“我們還建立了由分工定村幹部、黨員、村幹部、村民小組長、群眾志願者等人員組成的‘一長四員’,即網格長、網格員、巡查員、督查員、聯絡員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隊伍。”立新村黨委書記肖勝告訴記者,“面子”“裡子”一起抓,黨員、村幹部們主動化身“宣傳員”“保潔員”,群眾齊參與,村容村貌和村風民風持續提升。

“我們百姓肯定支持這項工作,老貌老埭換新樣,確實弄得很不錯。”織緊一張網、樹好一面旗、擰成一股繩,立新黨群聚力共治理。


“修容”:“找茬團”專治“頑疾”

“該拆!該扔!”立新村十組的村民孫叔叔笑著說:“原來我和隔壁家過道里全堆滿東西,我說地是我的,他說地是他的,吵了不知道多少次,這次村裡幫我們整理乾淨了,村民代表王紀貴還上門進行了勸說,你瞧,事兒就解決了,環境好了,心情也好。”拆除殘牆斷壁,清理垃圾雜物,為美麗鄉村“騰地方”,立新村部分老圩埭界址糾紛、土地糾紛等多年遺留的“疑難雜症”迎刃而解。村民們還兼任調解員,有“小喇叭”馮群、“熱心腸”田成喬等等,原本緊張的鄰里關係在治理中也得以緩解。

除了“調解隊”還有“找茬團”,“每月月底,各個小組都會進行考核,分工定村幹部、村幹部、村民組長等組成‘找茬團’助力環境整治。”立新村大學生村官姚婭文告訴記者,立新村創新方式,實行考核機制,倒逼環境整治進度,增強整治效果,“找茬團”用腳步丈量工作,尋找問題、發現問題,列出整改清單,並幫助村民解決問題,實現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制度化、常態化。此外,立新村積極發動群眾開展“清潔行動”,每戶出一人,活動於小組內各個角落,探索出共建、共治、共享新路子。

互相較勁,誰都不願落後。立新村組組亮新招,戶戶齊動手,卯足了勁振興鄉村、建設美麗家園。


“美妝”:鄉村牆上繪文明

“愛生活、愛運動”“孝老愛親”……村道旁老宅牆上一幅幅牆畫映入記者眼簾,簡潔的文字配以生動的畫面,構成文化牆豐富的內涵,成為一道美麗風景線。

揚中立新村:“一鍵美顏”煥發美麗鄉村“好氣質”

今年以來,立新村集思廣益,繪製“文化牆”,助力人居環境整治邁向新臺階。一花一世界、一牆一風景,用牆繪勾勒出特色田園風貌,給予村民們精神世界的豐盈,一面面牆壁變成了會“說話”的文化牆。

“你還別說,這畫得可真有趣,不起眼的小平房粉飾出新光彩。”村民汪金連喜笑顏開。她說,文化牆的建設不僅美化了環境,營造了文化氛圍,而且易被大眾接受,村民們在欣賞美景、美畫的同時,也養成了自覺維護鄉村文明的好習慣。

據瞭解,下一階段,立新村將繼續推進“文化牆”建設,將文明禮儀、村規民約、移風易俗等內容融進牆繪作品,通過文化牆樹立農村新風尚、新氣象。

揚中立新村:“一鍵美顏”煥發美麗鄉村“好氣質”

門前路面掃乾淨、磚瓦牆上來作畫、花草蔬菜間綠其中,潔淨是美麗鄉村的底色,“氣色”好了、“顏值”飆升,“全國文明村”的招牌被擦得更亮了。□張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