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起“長江三鮮”取消專項捕撈許可—長江刀魚禁捕之後

上個月起,江蘇長江、淮河干流水域進入為期4個月的禁漁期。今年也是長江刀鱭、鳳鱭和中華絨螯蟹取消專項捕撈許可的第一年。

長江刀魚為何徹底禁捕,人工養殖現狀怎樣?如何留存“長江三鮮”等“舌尖上的美味”?記者進行了調查。

“再啟捕撈要等十年”

長江江鮮,什麼時候能夠再啟捕撈?

“等長江休養生息,魚類恢復一定數量,可能需要十年。”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張建軍說。這意味著,長江刀鱭、鳳鱭和中華絨螯蟹取消專項捕撈許可後,至少等十年以後才能再捕,目前可用人工繁殖替代。

張建軍告訴記者,發出長江刀魚禁捕令,是因為放開捕撈也捕不了多少了,長江魚類資源不斷萎縮,已不能形成食物種群。也就是說,再不禁捕,這些魚蟹逐步要絕種了。

長江刀鱭、鳳鱭和中華絨螯蟹三種江鮮中,中華絨螯蟹有河湖野生及大量養殖;鳳鱭,消費者不十分追捧;只有刀鱭,俗稱刀魚,禁捕後社會反響最大。

刀魚屬洄游性魚類,每年2月分批從海洋進入長江,上溯至產卵場進行繁殖。歷史上,從長江口至湖南洞庭湖,都是刀魚出產地。到了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湖南湖北江段就基本上找不到洄游的刀魚了。1996年左右,安徽江段也形成不了魚汛。整個長江流域刀魚年產量從最高4000多噸,下降到年產不足100噸。

刀魚分江刀、湖刀、海刀等幾種。江刀售價十分高昂,喜歡吃刀魚的食客,嘗的就是江刀魚一口鮮味,海刀和湖刀口感就差多了。由於長江環境的變化和捕撈過度,江刀數量已十分稀少。江刀名貴,主要還是數量少的緣故,“物以稀為貴”,一條小小的江刀,動輒大幾百、上千元。

引長江水人工養殖刀魚

“長江第一鮮”江刀全面禁捕,退出市場,人工養殖的刀魚成為人們的新選擇。專家介紹,刀魚的人工養殖技術前兩年已有突破,產量也在逐年提高。

4月4日,在省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水產研究所揚中基地,一條條人工繁育的刀魚,在成品區待售的巨大水池場中游弋。揚中江之源生產技術部副部長曹文景告訴記者,池子裡的刀魚,二三兩大小規格不等,別看這些刀魚不起眼,身價可不菲,二三兩以上就要600元/條,三五兩的1050元/條。

“刀魚不吃人工餌料,投餌魚蝦都是活的,刀魚味才鮮美。”曹文景說。基地的養殖區域,在清明前後1-2天拉一次網,4日起捕。為讓刀魚口感接近野生刀魚,基地塘口引長江水養殖。記者看到,基地開挖的人工河設置了水閘,引長江水潮來潮去,模仿長江生態養殖。

在省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李全傑等專家的指導下,中心基地揚中江之源2014年開始試養長江刀鱭,2017年2000尾刀魚上市,2018年達到10000尾;同時,基地2016年開始人工繁殖長江刀鱭,至2018年累計繁育長江刀鱭大規格苗種95萬尾,預計2019年繁育長江刀鱭大規格苗種100萬尾以上,養殖50萬尾。

揚中江之源總經理朱紀坤介紹,目前,基地養殖的江鮮有暗紋東方魨(長江河魨)、長江刀鱭、七星鱸魚、鱖魚、白魚、螃蟹等,其中暗紋東方魨(長江河魨)、長江刀鱭為主導產品。

我省刀魚養殖,主要是中洋集團、揚中江之韻兩家。中洋集團副總經理、長江特色魚類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理事長朱永祥坦陳,中洋與江蘇省淡水中心進行了刀魚課題組合作,刀魚人工養殖正在逐步成熟過程中。

中洋的刀魚生產量今年達到四五十萬尾,但成品不多,僅上市一兩千條。因為人工繁殖刀魚研發至今十年,人工養殖刀魚生長速度慢,一些刀魚規格達不到成魚規格。朱永祥透露,中洋與揚中江之韻兩家,明年有望上市刀魚10萬條,其中中洋6萬條,揚中江之韻4萬條。

“江鮮館”還有江刀賣嗎?

省漁政監督總隊漁政執法處處長陳建榮介紹,長江流域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已全面禁捕,保護區以外水域7月1日—12月31日禁捕結束,從2021年1月1日起長江干流全面禁捕。

長江流域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共1100多條船,漁民2000多人,地方政府將按照政策讓漁民轉產地方,養老就業,任務艱鉅,保護區僅江蘇就涉及10多個市、縣、區。

南京漁民餘金髮告訴記者,以往他每年長江刀鱭、鳳鱭特殊魚類捕撈收入至少10萬元,但長江魚越來越少,長江漁業資源在枯竭。揚州市漁業社有100多戶專業漁民,漁民李老伯說,禁捕期4個月政府給漁民補貼,一個月710元。

刀魚禁捕,長江又進入禁捕期,江鮮館還有江刀等江鮮賣嗎?

“現在江鮮少了要預定,養殖的佔到99%。”南京一漁港廚師長張濤透露,現在南京的江鮮館正常沒有刀魚,一般都是養殖的。但客人辦重要的事,江鮮館還是會提供正宗江刀,蕪湖、馬鞍山那邊還有的。張濤說,刀魚正常2兩左右就要300多元,再大點,2兩7、2兩8的最少600多元。而海刀是“黑刀”,一眼能分辨出,一條2兩的100元左右,五六百元一斤,但海刀“味道不行”,口感像馬鱤魚。湖刀2兩一條200元都不到,市場上刀魚大都是湖刀。

禁捕難禁吃。張濤坦言,“正宗江鮮一直有客人打電話要。長江這麼大水面,很難控制,對偷捕的人來說,一天打幾條魚就夠了”。

採訪至此記者提醒,有關部門對偷捕、加工長江刀魚的違法行為,應加強流域聯動執法,加大打擊力度,不能讓刀魚禁捕令在某些地方淪為一紙空文。

本報記者 丁蔚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