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中:“四好農村路”打通農村經濟“微循環”

修路致富常講常新。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四好農村路”這一新時代理念頻上民生工程“熱搜”。近年來,圍繞省“四好農村路”示範縣的創建目標,揚中市不斷推進農村公路建、管、養、運一體化發展,堅持“一路一風景、一區一特色”,讓一條條四通八達的“四好農村路”喚醒沉睡的村莊,架起鄉村振興的橋樑。

  “交通線”成“風景線” 打通城鄉“毛細血管”

  日前,記者在油坊鎮會龍村看到,一條嶄新的環島公路在江堤上蜿蜒,新澆不久的柏油味兒也展現著村裡的新變化。“環島路段因為年久失修,路面坑坑窪窪,附近企業工人出行真的苦不堪言。”會龍村村委會主任陳美華說,“現在道路通了以後,不僅村裡面貌煥然一新,也為周邊企業的交通運輸打通了發展瓶頸。”

揚中:“四好農村路”打通農村經濟“微循環”

向陽河西路施工現場

  位於三茅街道的向陽河西路是通向興陽村的一條主幹老道路,由於路面破損嚴重,使得長江漁文化風情小鎮的江島風貌未能全然綻放。在沿線老百姓及企業的迫切呼聲中,今年9月改造工程正式啟動,預計本月20日,這條長1670米的道路將建成通車。

  “道路建成後,我們會將周邊的綠化全部重做,並沿路點綴一些漁文化元素,讓公路文化融入鄉村特色,將‘交通線’變為獨特‘風景線’”。興陽村黨委副書記李偉表示。

   路在村間展、人在景中行,一條條四好農村路通往綠水青山,打通了鏈接城鄉的“毛細血管”。

   從2018年開始到今年底,全市已投入資金5000餘萬元,先後完成各鎮街區農村公路提檔升級近50條,新建或改建“四好農村路”達52.3公里,實現了農村公路幹線成格、支線成網、環線成鏈的交通格局,更打造了一批特色“產業路”“旅遊路”,並使之迅速成為“財富窪地”和“投資高地”。

  “蜀道難”變“富民路” 為群眾實惠不斷“加碼”

  公路通,百業興。截至目前,揚中市農村公路總里程共計970.325公里,舉“連城通鄉、進村入戶”之決心打通鄉村振興、農民致富的“最後一公里”。

  以新壩社區為起點、三欄公路為終點的“新新路”通車,讓附近村民到集鎮和市區的時間相較以往節省了至少15分鐘;鄰豐村積善路的改造不僅扮靚了村環境,還吸引了更多種田大戶來村承包……

揚中:“四好農村路”打通農村經濟“微循環”

  過去的“蜀道難”正成為一道道連接十里八鄉的希望之路,變成一個個鄉村振興如火如荼的“未來夢”,為群眾實惠不斷“加碼”:實現了行政村和居民點雙車道四級路全覆蓋;消除了農村公路危橋,完成安防工程345km;(管、養)農村公路列養率和(運)鎮村公交開通率均達到100%,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發展水平更是連續5年被評為省最高級AAAAA級。

  近年來,揚中市城鄉公交一體化建設不斷推進,得益於該市農村公路路網的越來越完善,道路通行條件的越來越好,319路、兩條毗鄰公交等線路的相繼開通,也讓老百姓的出行更便捷、舒心。

  “走得了”到“走得好”   探索農路“建養一體化”

  “四好農村路”,重建設,更要重管養。
   如何規範管養?背後靠的是科學管理機制的強有力“支撐”。為此,揚中將其納入市政府對各鎮街區的年度工作目標考核中,市鎮兩級建立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的農村公路管養資金保障機制;執行《省農村公路管理辦法》,對鄉村道路實施路政管理,做到農村公路路政管理全覆蓋。

揚中:“四好農村路”打通農村經濟“微循環”

養護一新的八橋新九路

   在養護好農村路方面,養護經費被納入財政預算,等級公路列養率達到100%,經常性養護率達100%……一條條精心養護下的農村路,正帶來我市發展的“後發優勢”。
  “尤其今年還是‘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創建驗收之年,對於農村公路的建設又有了新的要求。”揚中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何柏進表示,圍繞省農村公路“一縣一品牌、一區一特色”創建目標,交通運輸局將繼續以高質量、高標準建設為重,本著彰顯本地特色優勢、支撐產業發展、傳承本地文化、促進全域旅遊、服務鄉村振興的原則,堅持“建一條,成一品”,讓老百姓從“到得了、走得了”轉變為“走得好、走得暢”,讓不斷延伸的高品質農村公路傳遞改革紅利,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致富路、幸福路。□小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