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無”到“四好”:扶貧之下的瓦高村自我造血快速脫貧

從“三無”到“四好”:扶貧之下的瓦高村自我造血快速脫貧

從“三無”到“四好”:扶貧之下的瓦高村自我造血快速脫貧
從“三無”到“四好”:扶貧之下的瓦高村自我造血快速脫貧從“三無”到“四好”:扶貧之下的瓦高村自我造血快速脫貧
從“三無”到“四好”:扶貧之下的瓦高村自我造血快速脫貧

瓦高村貧困村民聚居點

10月17日是全國第六個扶貧日。18日,在大安區文聯和作協組織下,部分會員來到大安區何市鎮瓦高村採風。

瓦高村位於大安東部,與內江市伏龍鄉接壤。全村面積3.6平方公里,轄10個村組,共有村民3154人,910戶。2014年,瓦高村人均年收入僅4400元,而在貧困線(2735元)下的村民有280人,共89戶,因而被列入了省級貧困村。長期以來,“三無一多”——無主導產業、無集體經濟、無種養大戶和土坯房多,導致了瓦高村的貧窮與落後。

从“三无”到“四好”:扶贫之下的瓦高村自我造血快速脱贫

瓦高村貧困村民聚居點一角

“貧困村民”住進“小別墅”

汽車行駛在一個個小山丘中,彎道很多,但硬化的路面很平整。透過車窗玻璃,我們偶爾能看見淡淡的晨霧瀰漫在山水之間。進入瓦高境內不久,映入眼簾的是滿山的果樹和矗立在山腰的核桃產業基地招牌,以及忙碌的工地和轉動的塔吊。我隱隱感到疑惑:這是貧困村嗎?

到了村部,眼前的一幕幕更加出乎我的意料。村民活動廣場的入口對面,立著一個鮮紅的黨旗雕塑,兩旁分別樹有四個大字:“黨建領航”和“脫貧奔康”。廣場的兩側,一邊是格調高雅的村辦公樓,另一邊是別致有趣的文化長廊。站在停車點,放眼周邊,兩處工地正在緊張施工,而更為顯眼的,則是池塘邊的一排排小樓房,白色的牆體與藍天和綠樹交相輝映。這分明就是一幅新農村的景象嘛!

从“三无”到“四好”:扶贫之下的瓦高村自我造血快速脱贫

村民活動廣場立著“黨建領航、脫貧奔康”八個大字

陪同我們採風的,是三個月前下派來的瓦高村第一書記洪穎和村黨支部副書記柳用全。洪穎畢業於警察學院,是一個活潑、健談的小姑娘;柳用全則是土生土長的瓦高村人,言語不多,卻對村情瞭如指掌。交談中我們得知,緊挨村部修建的是幼兒園,與其相鄰的是土地增減掛鉤項目,完工後,27戶107人非貧困村民將喬遷於此。這些樓房每平米售價為1288元,因其單家獨戶又相鄰成片,單戶最大居住面積150平米,故被稱為“小別墅”。而稍遠的池塘邊的白色樓群,則是貧困戶易地搬遷聚居點,人均居住面積25平米,有產權,每人只需交費2250元,每戶所交不超過1萬元。2014年,全村有貧困戶89戶,至去年底,全村所有貧困戶均實現脫貧,貧困村“帽子”已摘帽。除已搬入聚居點的27戶外,其他散居貧困戶也根據情況,通過易地搬遷政策及危房改造政策喬遷新居、鞏固住房。此外,不少村民還自己掏錢改擴建了住房。

从“三无”到“四好”:扶贫之下的瓦高村自我造血快速脱贫

貧困村民新舊居對比

我們興致勃勃地參觀了貧困戶聚居點。幾乎每家房前都有菜地,有的住戶還餵了家禽。幾處樓房的牆上有繪畫,並寫著“勤致富”、“和為貴”等字樣。我不禁感嘆道:貧困村民竟然住進了“別墅”!洪穎笑著說:“瓦高村已在去年成功脫貧,如今已沒有一名貧困人員。去年全村人均年收入9千元,今年我們是鞏固脫貧成果。現在的瓦高村,已是省級環境優美村和市級四好村了!”

原來如此!不過,驚訝之餘,我的疑問又隨之而來:這短短几年,瓦高村何以能摘掉貧困帽子,由“三無”變“四好”?村民人均年收入又何以能翻番?

从“三无”到“四好”:扶贫之下的瓦高村自我造血快速脱贫

貧困村民新居前的菜地

从“三无”到“四好”:扶贫之下的瓦高村自我造血快速脱贫

貧困村民聚居點的健身設施

自創產業 挖掘“造血”潛力

從村部出發不到十分鐘,我們來到了瓦高村雪山草雞養殖場。指著山腰上的大棚,洪穎告訴我們,村裡為江蘇立華公司代養草雞,共建了十個這樣的大棚,每個大棚能養8000只。按一年出欄3批草雞計算,全年可交付約25萬隻,每隻草雞的毛利在2.5元左右。自2017年底首次出欄以來,現已交付6批,累計獲利62萬元。

从“三无”到“四好”:扶贫之下的瓦高村自我造血快速脱贫

雪山草雞養殖大棚

从“三无”到“四好”:扶贫之下的瓦高村自我造血快速脱贫

瓦高村第一書記(右二)向大安作協分員介紹代養草雞情況

很可惜,我們沒能目睹飼養中的雪山草雞,因為兩天前剛被立華公司回收,大棚裡只剩下一袋袋雞糞。“雞糞也是寶呢,可以賣給肥料公司,這可是純利潤。”洪穎笑著說,“目前,養雞是我們最為成熟的產業,不僅給5名貧困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每人月收入達2600多元),到了年底,利潤的70%還會用於村民分紅,人均有1000多元,而貧困村民的入股資金僅為10元。”柳用全補充說:“看見養雞有利可得,村民們又自行修建了5個大棚,有位村民還計劃再建4個。到明年,全村可代養40多萬隻草雞。”

參觀完養雞場,我們又來到核桃產業基地。在大大小小的山巒上,村民們已栽種了1400多畝核桃樹。去年,核桃樹首次結果,產量不算太高,村裡收入3萬餘元。隨著核桃樹的成長,未來幾年中,核桃產量將逐年提高,收入也就更為可觀。

从“三无”到“四好”:扶贫之下的瓦高村自我造血快速脱贫

瓦高村核桃產業基地(永嘉鄉已撤,瓦高村歸入何市鎮)

“再告訴你們一個秘密。”洪穎略顯神秘地說,“你們看,核桃樹下還栽著什麼?”見無人能回答,她才樂呵呵地說:“是丹參。去年,成都中醫大學專家來考察我們的核桃栽種,意外發現瓦高的野生丹參個頭大、質量非常好,是個寶。專家建議我們同時種植丹參,由他們來收購。村民利用核桃樹間的空隙,已種植了上百畝丹參,長勢很不錯。如果效益好,我們將擴大種植面積,將來又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从“三无”到“四好”:扶贫之下的瓦高村自我造血快速脱贫

核桃村下種植丹參

从“三无”到“四好”:扶贫之下的瓦高村自我造血快速脱贫

瓦高村的丹參個大、藥性好

一路上,聽著兩位村幹部的介紹,我們能感覺出瓦高村人的自豪與自信。憧憬中的4000頭生豬養殖場、200畝水產、百畝藤椒,還有蔬菜大棚……但願都不會離瓦高村太遙遠。我在想,醫治貧血,最佳做法是讓病人能夠正常造血——扶貧亦如此,瓦高村就是一例。如果說,在扶貧政策的引領和支持下,這個相對偏遠的村落,這個曾經的“三無”村莊,硬是在短短几年間闖出了一條自創產業、快速脫貧的路子,那麼,我們也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將來,瓦高村定能開創出一個興業富民的新局面。

从“三无”到“四好”:扶贫之下的瓦高村自我造血快速脱贫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从“三无”到“四好”:扶贫之下的瓦高村自我造血快速脱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