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期間青蝦體系在行動(十三)團隊和基地工作事例與總結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江蘇省青蝦產業技術體系全體成員全力以赴,開展了“抗疫保供”相關工作。集成創新中心也陸續收到各創新團隊和推廣示範基地的工作事例與近期工作總結。

苗種繁育團隊近期工作總結

春節期間是傳統的青蝦銷售高峰期,由於今年疫情管控,餐飲停業、菜市場關閉、道路封閉,許多養殖戶前期銷售的少,導致青蝦大量存塘。南京市陸正芳家庭農場今年養了300多畝青蝦,目前只賣出十分之一不到;溧水區晶橋鎮的浙江養殖戶沈阿平由於道路管控無法在江蘇行駛,青蝦運不出去。如果疫情持續,隨著氣溫逐漸升高,會導致起捕損傷大,養殖管理難度增加,可能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養殖戶們心急如焚。江蘇省青蝦產業技術體系苗種繁育創新團隊崗位專家、南京市水產科學研究所周國勤研究員積極響應省農業農村廳工作號召,他一方面主動組織項目團隊成員一幫人電話聯繫100多戶養殖大戶,瞭解他們的青蝦銷售情況,及時將青蝦嚴重滯銷的情況向有關部門反映,一方面指導養殖戶搞好塘口生產管理,以期提高壓塘青蝦的成活率;同時積極幫助引導銷售,在原有南京青蝦體系工作微信群的基礎上,發動各區水產技術推廣站把滯銷的青蝦養殖戶拉進群裡,統一反映和及時解決問題,第一時間發佈信息,幫助養殖戶進行青蝦銷售。另一方面積極為養殖戶開拓銷售渠道:呼籲聯繫農業農村局及交通部門,為養殖戶辦理疫情控制期間車輛綠色通行證,使養殖戶的青蝦可以外運通行;建議養殖戶多嘗試與團購電商平臺、配送平臺合作或採取合作社直銷配送的方式進行點對點銷售,還親自聯繫對接到了南京的盒馬鮮生、雲廚一站等網絡銷售平臺。並針對活蝦運輸保存操作難度大、成本會增加的不利因素,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應急解決辦法,可將青蝦分成每份1公斤,採用保鮮盒加水淹沒速凍,操作簡單,成本低廉,便於運輸,客戶到家冰箱保存3-5天仍能食用如鮮。

育苗團隊積極配合南京市農業農村局業務部門領導經過連日不懈努力,南京的青蝦銷售有了起色,盒馬鮮生成立了疫情期間農產品採供對接工作小組,確定了青蝦等水產品的收購流程。各區養殖戶以合作社或村為單位,將產量、規格和價格等彙總至各區水產站,並由市農業農村局統一與超市對接,以便盒馬超市充分對南京市青蝦進行採購,並在江浙滬區域聯銷。育苗團隊還積極推送許多養殖戶加入由南京農業農村局和南京報業傳媒集團攜手打造的“齊心戰‘疫’送菜到家”社區團購,進行小區團購點對點派送,既能促進提升青蝦銷量,又能提高派送效率。以上途徑,最大可能的解決我市存塘青蝦的銷售問題,起到為養殖戶減損、止損的作用,穩定了今年春季青蝦的正常養殖生產。

(苗種繁育創新團隊 供稿)

丹陽基地多措並舉拓展疫情期間青蝦銷售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以來,江蘇省青蝦產業技術體系丹陽基地始終關注疫情的發展,關注青蝦基地的銷售情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穩產保供,努力把對青蝦養殖的影響降到最低。

因抗擊疫情需要,人員限制流動,交通實行管制,餐飲業關閉,導致青蝦運輸受阻、市場交易量低迷,許多養殖戶因無法正常銷售致使大量青蝦存塘。目前,據初步調查,丹陽市3.2萬餘畝青蝦存塘比例較高,存塘量約1700餘噸,大部分養殖塘口成蝦沒有上市銷售。為了進一步加大青蝦銷售,為春季青蝦養殖做好準備,丹陽基地想蝦農之所急,急蝦農之所難,除聯繫辦理運輸青蝦車輛通行證外,想方設法拓展青蝦銷路。

一是小區上門服務。丹陽市開發區練湖社區養殖戶沈先民,養殖青蝦100餘畝,由於其戶籍是浙江湖州,不能外出銷售青蝦。在丹陽水產群裡看到基地主任建議到社區、居民小區上門送貨賣蝦的辦法,其妻子宋麗芳就與水產站聯繫,介紹了幾個500人的居民小區微信群給她,現在她每天要去4-6個小區送青蝦,銷售量近50斤,另外還聯繫青蝦商販,每天出貨約100斤。目前存塘蝦比例下降到40%左右。

二是高速路口交易。考慮外地人員和車輛不能隨意出入丹陽,丹陽基地聯繫滬寧高速丹陽西河陽出口交警,懇請在入口處有序訂單銷售青蝦。由丹陽基地或者青蝦合作社聯繫揚州、泰州等地商販過來交易,目前每天交易量3000餘斤。

三是鼓勵在縣域交界處銷售。河蟹套養青蝦模式得到養殖戶歡迎,春季蝦苗需求急迫。丹陽基地在微信群、電話指導中,建議延陵鎮、司徒鎮青蝦養殖戶聯繫常州新北區、金壇區和鎮江丹徒區、揚中市周邊縣市河蟹養殖戶,擴大蝦苗銷售量。鑑於人員流動受限、交通管制,由養殖戶送往縣域交界處進行交易,滿足周邊河蟹養殖戶的需求。丹陽基地雨禾家庭農場茅建俊,通過丹陽市水產站聯繫,落實了與揚中市新壩鎮水產養殖園區500斤蝦苗銷售訂單,於18日送至揚中三橋。

(出處: 江蘇省青蝦產業技術體系 丹陽推廣示範基地 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