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中經開區:一村一特色 涵養文明鄉風


近日,江蘇揚中綠島傳統文化服務社4個創作小組20餘名文學愛好者來到揚中市長壽村——福源村,圍繞該村的長壽文化開展集中採風,由此拉開了“傳統文化鄉村行”新時代文明實踐公益項目的序幕。

福源村位於揚中經濟開發區,全村百歲老人4人,80歲以上老人170餘人,是個名副其實的長壽村。近年來,該村在鄉村振興工作中大力弘揚“孝文化”,並把“孝和”家風文化作為支點展開鄉村治理,村容村貌、村風民風都取得了了可喜變化。

在福源村,有一個全省首家村級投資打造的孝文化園,佔地12畝,總投資130餘萬元,文化園的主題就是“孝和福源”,為的就是要更好地在村民中傳承孝文化,推崇孝行為,宣傳孝規範。不僅如此,該村還將“孝文化”融入鄉村治理工作中,將“尊老愛幼”“與鄰為善”“孝悌友愛”寫入“村規民約”;每年重陽節,組織全體村民開展“孝和之星”“長壽之星”等評選,讓“孝事”“孝行”層出不窮——

好兒媳姚寶英無微不至地照顧年近百歲的婆婆,如今老人家身體健康、生活幸福;好孫媳石紀鳳連續30多年照顧103歲的婆奶奶,老人還能自己穿針引線納鞋墊;102歲的丁林氏自己能洗衣做飯,晚輩們買的牛奶、桂圓等補品從不斷線……這裡,子孫賢良孝順,老人長壽幸福的故事也每天都在發生。

據悉,此次“傳統文化鄉村行”活動中,文學愛好者們將定期深入福源村蒐集整理陳家醬園、東新港碼頭、孝老愛親、百歲壽星故事等,充分挖掘福源村的“孝文化”“壽文化”“村域文化”特色,並創作成文學作品。

孝老愛親蔚然成風、農村環境乾淨整潔、身邊好人不斷湧現……不只是福源村,在經開區各個村社區,到處都湧動著文明之風,煥發著生機和活力。圍繞鄉村振興目標,該區以“打造新生活、弘揚新風尚、培育新農民、傳播新文化”為新時代鄉村文明的重要抓手,堅持“一村一主題,一村一特色”的原則,根據各村特有的歷史和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實施村民文化涵養、鄉風文明培育等工作,避免千篇一律。

“我來繳納特殊黨費,前段時間不好出門,今天總算把這個心願了了。”日前,經開區雙躍村黃氏家族91歲的老黨員黃裕厚來到村委會,以捐款的形式為疫情防控盡一份綿薄之力。疫情防控期間,黃氏家族子孫們慷慨解囊,並積極報名參與卡口值守,充分彰顯了優良的黃氏家風。


揚中經開區:一村一特色   涵養文明鄉風

早在200多年前,黃氏老祖宗黃忠華到揚中定居時,就為子孫立下了“敦孝悌,睦宗族;和鄉鄰,明禮讓;務本業,端人品……”等42字的 “黃氏祖訓”,鞭策黃氏子孫“做事先做人,立業先立身”。如今,黃氏家族300餘人不僅能做到“一家有難齊幫忙”,居住在經開區雙躍村的黃氏家族成員更是形成了尊老慰問、生病看望等制度,黃氏家族的家風故事不僅為雙躍最美鄉村建設增添了精氣神,更帶動了全村民風向善向上,“點爆”了文明雙躍的滿滿正能量。


揚中經開區:一村一特色   涵養文明鄉風

在經開區三躍社區,514戶門牌上的家規家訓格外引人注目,“立志興家,自立自強”“不求財富多,只求子孫賢”……社區將一句句樸實的家風家訓貼上牆,以此喚醒廣大家庭的道德自覺,以好家風塑造好民風。而在良好家風家訓的薰陶下,三躍社區也不斷湧現出一名又一名“鎮江好人”。

恆躍村針對村域內有著經開區最大拆遷安置小區的特點,不斷豐富樓道文化內涵,並組織老黨員、熱心居民進行廣泛宣傳,全村文明之風更盛;德雲村建設“鄉賢廣場”,開展“鄉賢好人”評比活動,全力培育鄉賢文化,無論是鄉村治理、矛盾調解,還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各項工作中,鄉賢的作用都得到了有效發揮;興城村通過“最美興城人”表彰活動褒揚典型,不僅傳遞了正能量,更在全村營造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圍……因村制宜推動鄉村文明建設,如今揚中經開區,正處處煥發著鄉風文明的新氣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