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共享單車、網約車業務虧損收窄

從瘋狂到理性,美團的付出和收入是成正比。

3月30日,美團點評對外發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財報。

數據顯示,去年全年,美團收入達975億元,同比增長49.5%,經調整淨利潤達47億元。其中,餐飲外賣業務,到店、酒店、機旅遊業務,以及包括B端供應鏈解決方案、共享單車、網約車等新業務的營收貢獻分別為548億元、223億元、204億元。

具體到新業務中,財報顯示,2019年新業務及其他分部的收入為204億元,同比增長81.5%,淨收入則從2018年的負43億元增至2019年正23億元。

美團:共享單車、網約車業務虧損收窄

2019年,美團收入之所以能夠保持比較高速的增長步伐,則得益於過去一年中美團“展現理性”的結果。據財報顯示,美團共享單車業務和網約車業務已經成功收窄虧損,提高運營效率。其中,美團收購摩拜單車遺留下的舊單車已經逐漸被新的美團單車替換,且單車使用入口也逐漸轉換為美團APP,從而能夠和其他業務形成協作發展。

而在網約車方面,美團在2019年放棄了自營網約車的模式,轉而推出了“聚合”模式,採用輕量化的運營方式,從而使美團的虧損得到有效控制。截止2019年年底,美團已經在全國54座城市提供了網約車服務。

美團“理性”的結果

從瘋狂到理性,美團的付出和收入是成正比的。

2017年到2018年間,不管是出行,還是共享單車,雖然市場格局基本已定,但還都可以算得上是“風口上的豬”,人人都想分一杯羹,美團自然也不例外,畢竟,美團的野心從來不只是外賣。

2017年2月,美團打車在南京試點上線運行,一年後實現日訂單量突破10萬單。2018年,美團想要重走當初滴滴走過的路,以期以價格戰的方式,從滴滴手裡搶奪市場份額,但最終卻以失敗告終。

美團在出行市場大打價格戰的同時,其也並沒有放過共享單車市場。同年4月,美團正式收購共享單車領軍者之一的摩拜單車,耗資27億美元。收購完成之後,摩拜單車這個從始至終一直未盈利的業務,並沒有給美團帶來預想中的成果,反而變成了負擔。

美團:共享單車、網約車業務虧損收窄

價格戰+巨資收購,2018年美團的“瘋狂”也成功體現在其當前的財報中。

2019年3月,美團發佈2018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業績報告,財報顯示,2018年美團實現營收652.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92.3%。

受收購摩拜、發展出行等新業務持續投入影響,美團2018年在排除優先股等特殊會計處理後,經調整的虧損淨額為85.2億元,其中摩拜貢獻45.5億元,而另一部分的虧損,則大部分來自出行業務。

當然,在瘋狂試錯之後,美團也表現出了其“理性”的一面。

2018年末,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率先對外釋放“冬天來了,需要修煉內功”的信號。此後,美團在對待新業務上保持了謹慎態度,並從2019年第二季度開始盈利,並維持全年。

具體措施方面,針對出行市場,在2018年大打價格戰被相關部門約談之後,美團約車幾乎可以說是沉寂了下去,直到去年10月份,美團宣佈推出“聚合模式”,通過接入第三方出行平臺,解決用戶三公里以上的出行需求。

共享單車方面,美團一方面逐漸將摩拜單車美團化,不僅車身更新為美團單車,還將共享單車的入口集成到美團APP中。同時,美團還縮減了摩拜在海外的業務,將重心放到國內市場。

雖然目前共享單車和出行業務在美團整體業務中依然屬於不盈利的,但就像美團CEO王興在解讀財報時所說,共享單車業務有利於公司業務多元化,服務的多場景應用,提高交叉銷售的可能性。

事實上,對於美團在出行領域的佈局,所想要打造的,就是吃喝玩樂行一站式服務,共享單車能夠為美團用戶解決一公里內的出行,而網約車則可以解決用戶三公里以上的出行方式。因此,對於美團而言,雖然在具體運營措施上進行了管控,從而使虧損收窄,但王興也表示,公司將繼續基於長期投資的回報情況,加大在新業務上的投入。

疫情催生美團無人配送落地應用

美團此次財報中,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點,那就是由於受疫情影響,本次財報預估今年第一季度業績虧損,未來幾個季度的經營業績亦會受到不利影響。

這也就意味著,美團的各項業務,包括外賣、到店酒旅等業務在Q1都已經是確定性負增長,從全年看來,也存在著高度不確定性,何時恢復正常水平未知。

事實上,在美團的營收中,外賣業務各項指標持續增長,可以說是美團營收的核心來源。然而,該項業務不僅面臨阿里巴巴攜支付寶、餓了麼圍剿,更重要的是,其外賣騎手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數據顯示,目前美團在線騎手已經有399萬,且數字一直在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繼續增長。與此同時,財報數據顯示,美團餐飲外賣業務的銷售成本由2018年的329億美元增加至2019年的446億元,同比增長35.7%,成本的增加主要就是因為外賣騎手成本的增加。

一方面,疫情面前,“無接觸配送”成為必然選擇,另一方面,高昂的騎手成本以及疫情期間運力緊張等問題,也急需美團解決。雙重因素之下,在今年2月份,美團的無人配送車已經正式落地運營,進行配送。

據瞭解,美團推出的“無人配送防疫助力計劃”是通過其無人配送車,通過美團買菜來為城市居民提供配送服務。美團買菜在順義地區有2個服務站點,而此次率先落地的則是出現疑似病例的社區,從而讓“無接觸配送”儘可能的減少人員接觸。

美團:共享單車、網約車業務虧損收窄

在美團無人配送體系下,無人配送車主要分為三類:機器人“福袋”針對室內無人配送、低速無人配送“小袋”針對室外封閉園區場景、“魔袋”定位於半開放道路長距離場景。

據悉,此次無人送菜讓“魔袋”實現了美團無人配送技術在公開道路上的突破。同時,為了保證自動駕駛場景的用網需求,美團無人配送還與中國聯通北京分公司合作,優化落地區域5G網絡。

當然,這次疫情讓美團無人車正式落地應用,而在疫情之後,美團方面也將繼續提供無人配送服務,並在未來增加餐飲外賣、日用百貨、藥物等多品類的無人配送服務,同時,其也將不斷擴大配送範圍,將美團無人配送技術向全場景本地生活服務全鏈條延伸。

車雲小結:

從共享單車到網約車,再到無人配送,美團在汽車領域的佈局,一直是圍繞著自身核心業務展開。美團的野心,也一直是昭然若揭,即打造吃喝玩樂行一體化平臺,包括無人配送,也是為其平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並且,相較於2018年瘋狂試錯,2019年謹慎理性的美團已經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即輕量化運營,收縮重資產投入,有效提高運營效率,收窄虧損。

不過,不管是美團的核心業務,還是新業務,在2020年疫情影響下,都將受到影響。基於此,今年美團業務發展如何,還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