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神話的破滅:馬島戰爭次年,“海鷂”被手下敗將幻影III痛扁


一個神話的破滅:馬島戰爭次年,“海鷂”被手下敗將幻影III痛扁

“海鷂”對幻影III

英國“海鷂”垂直起降戰機,是上世紀世界空戰史的一個傳奇。在馬島海戰中,“海鷂”創下了21:0的驚人交換比。“海鷂”作為亞音速戰機,甚至擊落了10架2倍音速的法制“幻影III”和以制“短劍”戰鬥機,而自己無一架在空戰中被擊落。

但事實上,“海鷂”的無敵神話僅一年就被粉碎了,而且對手恰恰就是曾經的手下敗將——“幻影III”戰鬥機。


一個神話的破滅:馬島戰爭次年,“海鷂”被手下敗將幻影III痛扁

1982年馬島戰爭中的“海鷂”

“海鷂”在馬島的“空戰神話”

1982年馬島戰爭期間,英國共出動了28架“海鷂”和14架“鷂GR3”垂直起降戰機。英國皇家海軍的“海鷂”全部配屬於“無敵”號、“競技神”號航空母艦,首要用於奪取制空權,英國皇家空軍的“鷂GR3”則主要用於對地攻擊。

在爭奪馬島的戰鬥中,阿根廷空軍出動上百架“幻影III”、“短劍”、A-4“天鷹”、“堪培拉”等戰機,對英軍艦隊發起了多輪猛烈空襲,擊沉擊傷多艘英艦。作為英軍防空主力的“海鷂”戰鬥機,憑藉出色性能先後擊落了21架阿根廷戰機,其中包括9架“短劍”戰鬥機、1架“幻影III”戰鬥機、8架A-4“天鷹”攻擊機、1架“普卡拉”攻擊機、1架“堪培拉”轟炸機和1架C-130運輸機。


一個神話的破滅:馬島戰爭次年,“海鷂”被手下敗將幻影III痛扁

“海鷂”導彈攻擊“短劍”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幻影III”和“短劍”(以色列仿製的“幻影5”)都屬於二代戰機,最高速度達到2.1-2.2馬赫,“海鷂”最高速度則只有0.95馬赫。亞音速戰機以壓倒性優勢擊敗兩倍音速戰機,在世界空戰史上屬於首次,在那個年代引發了轟動。

“海鷂”的出色戰績,除了性能先進的AIM-9L紅外跟蹤空空導彈外,擁有矢量噴管發動機是一個關鍵。作為垂直起降戰機,“海鷂”憑藉矢量噴管意外獲得了“超機動性”,能夠在低空做出一系列非常規機動動作,例如突然急升或平移(即“書架”機動)。因此,“海鷂”很容易甩脫對方咬尾或鎖定,同時機頭容易搶先指向對方,並使用先進的AIM-9L導彈迎頭攻擊敵機。


一個神話的破滅:馬島戰爭次年,“海鷂”被手下敗將幻影III痛扁


一個神話的破滅:馬島戰爭次年,“海鷂”被手下敗將幻影III痛扁

”海鷂“與“幻影III”的對比

正因為如此,“海鷂”的超機動性曾經影響了不少國內軍迷的看法,垂直起降戰機也被當成了“空戰能力超強”的機種。但是,“海鷂”的超機動性價值其實被嚴重誇大了。

僅僅在馬島戰爭的第二年,“海鷂”的空戰神話就被無情地粉碎了,而且對手的戰機型號非常微妙。


一個神話的破滅:馬島戰爭次年,“海鷂”被手下敗將幻影III痛扁

澳大利亞空軍的幻影IIIO戰鬥機

同樣的飛行員和敵機,“海鷂”在澳大利亞被痛扁

1983年,英國皇家海軍“無敵”號航母訪問澳大利亞,艦載機部隊與澳皇家空軍進行了一次聯合演習。參加演習的英軍飛行員不少都參加過馬島空戰,好幾人還擊落過阿根廷戰機,而且戰績不止一架。

澳大利亞參加演習的飛行員,駕駛的是“幻影IIIO”單座戰鬥機以及“幻影IIID”雙座戰鬥機,與阿根廷空軍的“幻影IIIEA”和“短劍”同屬“幻影III”家族,性能基本相當。主要差別在於,“幻影IIIO”型增加了較先進的導航設備,主要武器為美製AIM-9G空空導彈,替換了法國的R550“魔術”導彈。


一個神話的破滅:馬島戰爭次年,“海鷂”被手下敗將幻影III痛扁

被澳軍幻影III判定擊落的“海鷂”

擁有豐富實戰經驗的英國海軍飛行員,在與“幻影III”進行模擬對抗前,獲勝信心其實並不強,因為他們自己最瞭解“海鷂”的缺陷。果不其然,“海鷂”再次面對“幻影III”時,雙方的空中戰局變得與馬島迥然不同。不僅如此,“海鷂”的表現竟然比想象得還糟糕——格鬥中竟然咬不到“幻影III”!

澳大利亞空軍在演習前,反覆研究過馬島空戰的戰例,研究了充分的應對戰術。在與“海鷂”的對抗演習中,澳軍“幻影III”堅持能量機動的原則,充分發揮戰機高速優勢,不與英軍戰機在低空進行周旋,打了就跑。


一個神話的破滅:馬島戰爭次年,“海鷂”被手下敗將幻影III痛扁

被澳軍鎖定“擊落”的“海鷂”

雙方具體戰績沒有對外公開,但是有資料稱“幾乎所有在馬島獲過戰績的‘海鷂’飛行員都被擊落了”,而英軍飛行員擊落的“幻影III”卻寥寥無幾。

面對難看的對抗成績,英國軍方顏面無存,飛行員們聲稱“幻影戰機配備的AIM-9G導彈是獲勝關鍵”。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一個神話的破滅:馬島戰爭次年,“海鷂”被手下敗將幻影III痛扁

澳軍的幻影III

性能原因還是武器原因?

對抗演習輸給澳大利亞“幻影III”後,英國飛行員事後宣稱對方的AIM-9G“響尾蛇”導彈是獲勝的決定因素。但是如果仔細對比雙方的導彈,就知道這些理由純屬藉口。

AIM-9G紅外跟蹤格鬥導彈,是美軍在1960年代中期吸取越戰教訓,對第一代AIM-9B進行改進後開發出的第二代空空導彈。雖然跟蹤能力有所提高,但AIM-9G仍採用老式真空管電路,只能對敵機進行追尾攻擊,仍無法實現全向攻擊。美國“響尾蛇”導彈在1970年代初期發展到AIM-9J型,採用晶體管電路,開始具備了一定的全向攻擊能力,可以面對敵機迎頭髮射。


一個神話的破滅:馬島戰爭次年,“海鷂”被手下敗將幻影III痛扁

澳軍的幻影III

英軍的“海鷂”戰機配備的AIM-9L,則是1978年全新開發的第三代空空導彈,具備更完善的全向發射能力,不需要追尾攻擊。AIM-9L及其改進型AIM-9M導彈,在1991年海灣戰爭時仍是美軍戰機的主力武器。可以說,澳軍“幻影III”的AIM-9G遠不如“海鷂”的AIM-9L更好使。

馬島戰爭期間,阿根廷“幻影III”和“短劍”戰鬥機配備的法制R550“魔術”空空導彈,與AIM-9G同屬於第二代。所以說,澳大利亞空軍的裝備與阿根廷空軍並沒有性能上的差距。英軍“海鷂”在空戰中的失利,完全是戰機性能缺陷和戰術錯誤導致的。


一個神話的破滅:馬島戰爭次年,“海鷂”被手下敗將幻影III痛扁

“海鷂”戰鬥機

被誇大的“海鷂”

在澳大利亞演習中的失利,證明“海鷂”和“鷂”並不能對抗真正的三代機,甚至是採用正確戰術的二代機。垂直起降技術附帶來的“超機動性”,不能彌補因此造成的速度低、翼載高、航程短等性能缺陷。上世紀的垂直起降戰機,不能代表戰鬥機技術的主流發展方向,F-15、幻影-2000、蘇-27這樣的三代機才是發展正路。

“海鷂”在馬島空戰中的出色成績,主要原因是阿根廷戰機航程不足。尤其是“幻影III”,從阿根廷本土不遠千里飛到馬島上空,只能短暫停留幾分鐘,無法選擇更合理的戰術和戰位。而作為“幻影5”仿製版的“短劍”,在當時更是作為攻擊機使用,在低空滿載炸彈時,很容易被“海鷂”捕捉。在嚴格意義上講,阿根廷戰機在當時並沒有機會與“海鷂”進行條件公平的空戰。


一個神話的破滅:馬島戰爭次年,“海鷂”被手下敗將幻影III痛扁

相比之下,“海鷂”雖然是亞音速戰機,而且翼載高,但是發動機推力十分驚人(空戰推重比高達1.2),加上矢量噴管,在低空擁有很強的加速性和盤旋能力,以及另類的超機動性。所以,當“幻影III”和“短劍”為躲避英軍雷達,不得不低空進入戰場後,各種戰場優勢就被“海鷂”佔盡了。此外,“海鷂”可全向發射的AIM-9L導彈,更是賦予戰機更自由的開火機會。

但是,“幻影III”也有自己的優點。雖然該機推重比不高,但2.2馬赫的最高速度是“海鷂”無法匹敵的。而且,“幻影III”採用大三角翼設計,翼載很低,具有很強的瞬間盤旋速率,有利於空戰中搶先將導彈對準敵機。因此,澳軍的“幻影III”採用了正確的能量機動戰術,確保戰機保持足夠的速度和高度,避免在低空低速狀態下與“海鷂”交戰。


一個神話的破滅:馬島戰爭次年,“海鷂”被手下敗將幻影III痛扁

以色列製造的“短劍”

在能量機動戰術面前,“海鷂”的缺點暴露無遺。“海鷂”安裝碩大的“飛馬”發動機,機體阻力大,無法超過音速,在高空高速敵機面前容易陷入被動。此外,“海鷂”的“藍狐”機載雷達性能不錯,探測距離可達75公里,但是不具備發射半主動雷達導彈的能力,也就是不能進行超視距攻擊。“海鷂”配套的AIM-9L熱跟蹤導彈射程短,迎頭射擊最大有效射程不大於12公里,尾追射擊則不到7公里,如果敵機採用“打了就跑”的戰術,“海鷂”是難以發射導彈進行追擊的。

由此可見,“海鷂”的長處和短處都非常明顯,熟悉這款戰機的性能後,所謂的“空戰神話”就很容易被擊破。

馬島戰爭,成為“海鷂”和“鷂”式僅有的空戰表演機會。此後,這款垂直起降戰機將主要用途放在對地攻擊方面,再也沒有去爭當奪取制空權的主角。(作者:陶慕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