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1+X證書的外在表徵與本質解構

1+X證書制度改革,關鍵點在於建立一套完整的國家職業技能等級標準,探究其外在與本質,外在表徵標準涉及道德標準、知識標準、技能標準,結構包括等級結構與課程結構。本質

解構體現在三方面:學歷證書的有效銜接與補充;職業院校增強產業適應能力的產物;職業教育教學理念的有效載體。1+X證書完善策略建議:加強1+X證書制度理論化、標準化設計;深化1+X證書制度試點運行;推動開發地方特色性1+X證書制度;創新1+X證書制度管理體制機制。


一、問題提出


伴隨經濟全球化和教育國際化進程加快,開發1+X證書成為我國溝通銜接學歷證書與資格證書、促進終身學習、提高教育質量、推動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和舉措,也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考察1+X證書制度的本質,1與X互相配合,互不替代。1是本位,X是補充,此證書制度增加了職業院校學生髮展的可選擇性,促進了職業教育適應產業發展的可持續發展能力。1+X證書制度改革,關鍵點在於建立一套完整的國家技能等級標準,最終目的是在政府引導下,通過多主體協同合作,實現培訓體系與評價體系一體化、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生涯化發展的終極目標。


從現有研究來看,大部分學者關注1+X證書制度設計與實施的外在機理和制度邏輯(孫善學,2019;唐以志,2019),也有學者基於1+X的外部影響探討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改革(徐國慶,伏夢瑤,2019),但只有從外在表徵(標準和結構)去解構1和X的本質內涵,才能更為深入理解1+X證書標準的邏輯形成。因此,本研究基於15份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對其進行編碼解析,挖掘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外在表徵,並從源頭解構1+X證書的本質,以期對培訓主體與評價主體申報1+X試點和政府決策者完善1+X證書制度提供理論參考。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方法的選擇及技術路線


研究使用文本分析法對15份職業技能等級標準進行分析,採用NVivo11版本質性分析工具,對15份文本材料構建分析維度,進而上升到理論層面對文本進行抽離解析,從中歸納出核心理論框架。文本分析法是定量和定性相互補充的內容分析方法,既指對文本自身內涵的解釋和理解,也是對文本作為一種媒介所直接或間接傳遞的價值傾向的分析。因此,在技術路線上,基於文本分析法的順序邏輯,先以2019年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發佈的15份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建立文本庫,從中梳理和抓取關於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文本內容,建立新文本庫;其次,用質性分析軟件NVivo11對新文本庫進行編碼分析,挖掘1+X證書中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三級節點,構建標準維度和結構維度;最後,以1+X證書中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和結構為核心,解構1+X證書的本質內涵(圖1)。

職業教育1+X證書的外在表徵與本質解構

(二)資料獲取與科學性論證


研究資料選取2019年3月26日與7月23日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發佈的《關於參與1+X證書制度試點的首批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及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公示公告》和《關於參與1+X證書制度試點第二批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及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公示公告》,以此確定15份職業技能等級標準。


基於文本的官方性、權威性與科學性,從文本層面考量1+X證書,明確職業技能等級標準是“職教20條”改革的新方向和新任務,在頒佈主體上體現國家意志。明確國家頒發此文本的目的是解決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不夠緊密,深化複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和評價模式改革等一系列問題。由此文本由表及裡、由外及內逐步表徵1+X證書標準結構與解構本質內涵,實現文本從外在表徵到本質解構的邏輯順序。


(三)研究方法


研究採用文本分析法對15份職業技能等級標準進行內部挖掘,從文本的表層描述挖掘出文本的深層理論內涵,以期立足文本制定者本身去把握文本標準結構及其本質特徵,揭示1+X證書制度的價值分配。文本分析法除了研究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自身的內在邏輯,還強調15份職業技能等級標準之外與其他政策文本、社會脈絡與歷史脈絡的良性互動,基於此分析層次賦予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實質性研究意義。研究使用NVivo11質性研究工具將收集的15份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編碼並概念化,從中發現分析邏輯和層次結構。大致步驟如下:第一步開放編碼,檢視職業技能等級標準關鍵詞並加以比較,將文本概念化和範疇化;第二步主軸編碼,按照所分析維度的相似條件、脈絡與行動策略,劃分出適當範疇,並找出三級節點之間的聯結及其關係;第三步是選擇性編碼,從標準和結構上表徵道德標準、知識標準、技能標準、等級結構、課程結構的所屬範疇,以建立概念解構1+X證書的本質內涵(表1)。

職業教育1+X證書的外在表徵與本質解構

三、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外在表徵有度


通過對15份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展開三級編碼,研究發現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外在表徵體現在標準和結構兩方面:一是標準上包含道德標準、知識標準、技能標準;二是結構上蘊含等級結構、課程結構。因此,研究基於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外在表徵,解構1+X證書的本質內涵。


(一)標準表徵


1.道德標準

道德標準作為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首要條件,主要表現為勞動力市場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職業道德標準要求。


基於15份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文本分析(表2),發現只有Web前端開發、建築信息模型(BIM)、汽車運用與維修、電子商務數據分析、母嬰護理、失智老年人照護、特殊焊接技術7份標準提出了職業道德。Web前端開發和汽車運用維修兩個專業從其專業性本身詳細說明了職業道德,其餘5份證書的職業道德具有一般性,不具備職業道德專業特殊性。

職業教育1+X證書的外在表徵與本質解構

基於此,從7份證書提出的職業道德來看,篩選出現頻次大於等於2次的關鍵詞,發現遵紀守法、愛崗敬業、嚴於律己、開拓創新、盡職盡責、求真務實、精益求精、謙虛謹慎、誠實守信、團結協作符合篩選條件,遵紀守法共出現6次,佔比1.05%,愛崗敬業出現3次,佔比0.53%,其餘關鍵詞均出現2次,佔比都為0.35%。


從理論層面看,職業道德作為我國道德建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理論架構強調職業理想、職業精神、職業修養、職業傳統、職業觀念協調化發展。根據道德標準的劃分,精益求精、開拓創新體現的職業精神總佔比0.7%,遵紀守法、愛崗敬業、嚴於律己、開拓創新、盡職盡責、求真務實、謙虛謹慎、誠實守信體現的職業修養總佔比3.33%,團結協作體現的職業觀念總佔比0.35%。道德標準作為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的重要內容,在職業修養維度得到了較為普遍的重視,但立足崗位為人民服務,愛國與愛崗相統一的職業理想與勤儉節約、愛惜財物,積極提高生產率的職業傳統等維度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2.知識標準

在職業技能等級標準中,知識分類標準是直接影響證書標準科學性的重要指標,不同專業知識分類由不同標準所決定。從知識提供來說,知識要注意針對性,要針對個人或組織的具體需求,有目的地滿足。


對照15份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知識標準(表3),Web前端開發、建築信息模型、老年照護、汽車運用與維修、物流管理、母嬰護理、失智老年人照護、特殊焊接技術7個試點專業有明確的知識標準,其餘專業未明確提出,大部分包含在技能標準中。第一類知識是基於技術/工具知識參考點為6,在表述上多用“瞭解……工具”等,強調掌握“是什麼的知識”(Know-what)。第二類技術規律和技術原理的知識參考點分別為2和3,文本表述多為“把握……原理”等,多為規律性和原理性知識,即強調“為什麼的知識”(Know-why)。第三類基於技術操作和技術更新參考點為10和5,表述上多用“掌握……”“對……改良/更新”等,技術操作的知識佔比參考點最大,即強調“怎麼做的知識”(Know-how)。因此,從知識標準維度看,當前職業技能等級標準更強調技術/工具知識和技術操作知識,即“是什麼的知識”和“怎麼做的知識”。

職業教育1+X證書的外在表徵與本質解構

3.技能標準

職業技能等級標準中的技能標準表現形態是現代社會分工精細化、專業化的重要特徵,學習者通過一定模塊的專業化技能學習,獲取相關專業相應等級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實現職業的精細分工。可以說,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技能特指專門性技術和職業技能,以適應產業變革和技術更迭。


從15份職業技能標準證書來看,具有三種技能標準形態(表4):一是“能使用A技能解決A問題……”等表述反映了核心技能和專一技能,參考點分別為14和9,指向專業型技能。二是“能使用AB技能解決BC問題……”等表述既有綜合型技能,又有多領域技能,參考點分別為12和8,指向複合型技能,即能綜合運用多領域的專業知識與技術技能解決生產一線複雜、複合或疑難問題。複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不僅需要對不同職業之間的能力進行復合,還需要對不同層級人才的能力進行復合。三是“能利用ABC技能解決/設計/改良BCD問題……”等表述包含創造型技能和改良型技能,參考點分別為10和8,指向創新型技能,具有在本專業領域進行工藝革新、技術改良、流程改革甚至發明創造的能力。可以看出,就技能標準維度而言,專業型技能、複合型技能和創新型技能在職業技能等級標準中均得到了足夠的體現。

職業教育1+X證書的外在表徵與本質解構

(二)結構表徵


1.等級結構


等級結構作為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在層次和水平上的映射,包括了初級、中級、高級三個等級,等級結構揭示了等級證書對接不同教育階段的層次和不同崗位的層級,蘊含不同等級同一專業證書的區別和同一等級不同專業證書的相似性。


基於15份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等級結構分析,找出各等級對應的道德、知識、技能標準(表5)。首先,初級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對應的道德標準包含職業理想、職業修養、職業傳統,知識標準強調技術操作和技術更新即“怎麼做的知識”,技能標準要求掌握核心技能和專一技能即專業型技能。其次,中級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課程結構對應學習者在掌握初級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基礎上,道德標準更強調職業修養和職業觀念,知識標準除了強調“怎麼辦的知識”,也強調技術知識即“是什麼的知識”,技能標準包括綜合型技能和多領域技能即複合型技能。最後,高級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課程結構對應學習者在掌握中級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基礎上,道德標準強調職業精神和職業修養,知識標準強調“是什麼的知識”“為什麼的知識”,技能標準強調掌握創新型技能。

職業教育1+X證書的外在表徵與本質解構

從教育層次來看,不同等級結構的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對應的申請者在學歷水平上有所差異,依據等級結構主要分為三類:


第一類初級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申請者是三大群體:一是中職專業畢業生(含在校應屆畢業生);二是中職非專業畢業生經本級培訓並取得合格證書者;三是高中及以上畢業且從事專業相關工作滿1年以上(含1年)者。


第二類中級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對應的申請者有四大群體:一是高職專業畢業生(含在校應屆畢業生);二是高職非專業畢業生經本級培訓並取得合格證書者;三是取得初級證書後,連續從事本專業對應的工作3年以上(含3年),經本級培訓並取得合格證書者;四是大專學歷畢業且連續從事專業類工作或相關工作5年以上者。


第三類高級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對應的申請者有四大群體:一是本科(含高職本科)專業畢業生(含在校應屆畢業生);二是本科(含高職本科)非專業畢業生經本級培訓並取得合格證書者;三是取得中級證書後,連續從事本專業對應的工作5年以上(含5年),經本級培訓並取得合格證書者;四是本科學歷畢業且連續從事專業類工作或相關工作5年以上者。


可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體現出良好的層次性和銜接性,與現有的學歷教育及工作經歷之間形成了很好的對接性,為今後依據國家資歷框架和學分銀行,開展等值互換、成果積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課程結構

現代生產技術結構是由多學科知識功能模塊化重組而成,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課程結構與生產技術結構在內部操作層面具有一致性,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課程結構通過對道德標準、知識標準、技能標準進行模塊化組合後,各模塊由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雙方共享,區分通用性知識和專業性知識,避免重複知識的重組浪費,不同專業依據自身專業知識特色形成不同的課程結構,這是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實現書證融通的本質所在。


基於15份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分析,課程結構主要體現在三方面:第一,從課程類別來看,分為知識型的核心理論課和技術型的實習實訓課。其中,初級與中級證書核心理論課與實習實訓課評價佔比為20∶80,高級證書核心理論課與實習實訓課評價佔比為60∶40。第二,從課時標準來看,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課時數與1~2門學校課課時數大體相當。如Web前端開發在職業技能培訓要求中明確提到了課程培訓課時,初級職業技能培訓時間不少於96標準課時;中級職業技能培訓時間不少於224標準課時(含初級培訓課時);高級職業技能培訓時間不少於320標準課時(含初級培訓課時和中級培訓課時)。汽車運用與維修強調每個等級的每個模塊60實訓學時。第三,從課程內容來看,職業技能等級標準主要基於知識標準和技能標準展開課程設計,知識標準強調“是什麼的知識”“怎麼做的知識”,技能標準強調專業型技能。


四、1+X證書本質解構


通過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外在表徵,明確了標準與結構的相互對接關係,明晰了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作為學歷證書的補充、強化和拓展,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不是兩個並行的證書體系,而是兩種證書的相互銜接和相互融通。1+X證書本質是一個促進學生多項職業選擇和技能培訓的制度框架,旨在促進學生技能流動和終身學習,它不是資格證書制度的替代品,而是要更好地實現個體技能的選擇性和兼容性。1+X證書適用於個人從各種教育與培訓路徑取得的有效結果,這些結果可以轉換、積累,從而實現技能等級水平的提升。因此,從1+X證書本質解構來看,首先是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學歷證書的有效銜接與補充;其次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職業院校增強產業適應能力的產物;最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職業教育教學理念的有效載體。


(一)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學歷證書的有效銜接與補充

研究通過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外在表徵,形成了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自身的話語體系,可以說,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學習者通過相關課程學習,在道德標準、知識標準、技能標準等維度達到的對應等級能力的證明。因等級結構的層次差異,不同等級結構劃分證書的不同標準,但總體而言,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道德標準強調職業修養、職業技能和職業觀念,知識標準強調知道“是什麼的知識”和知道“怎麼做的知識”,技能標準滿足專業型技能、複合型技能和創新型技能的整體水平。


相比較學歷證書而言,學歷證書作為受教育者在學制系統內完成了一定階段的學習任務獲得的文憑證書(表6)。

職業教育1+X證書的外在表徵與本質解構

根據國家最新頒佈的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標準,參考2019年6月教育部頒佈的《關於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和2019年7月教育部發布的《高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等政策文本,可以看出,學歷教育在同一維度下,道德標準強調職業修養、職業精神、職業理想,尤其注重課程思政,例如《指導意見》提出“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學生職業素養養成和專業技術積累,將專業精神、職業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知識標準更強調“是什麼的知識”和“為什麼的知識”,尤其強調通用性的公共基礎課,例如《指導意見》強調“傳授基礎知識與培養專業能力並重……”;技能標準強調複合型技能和創新型技能,《指導意見》強調“加快培養複合型技術技能人才,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在結構維度上,學歷教育的等級結構主要體現在學歷層次上,分為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由此區分學歷證書的等級水平。在課程結構上,課程類別分為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技能)課程,課程內容突出應用性和實踐性,注重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精神的培養。一般按照相應職業崗位(群)的能力要求,確定6~8門專業核心課程和若干門專業課程……”;課時標準上,學歷證書強調“三年制中職總學時數不低於3 000,公共基礎課程學時一般佔總學時的1/3;三年制高職總學時數不低於2 500,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公共基礎課程學時應當不少於總學時的1/4……”


因此,基於標準和結構的表徵,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學歷證書的有效銜接與補充,一是知識域層面的補充與銜接,二是層次水平的遞進與互通,實現了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的生涯教育一體化發展與證書的等值互認,形成了“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制度框架。


(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職業院校增強產業適應能力的產物


隨著數字經濟的到來,產業結構將發生顛覆式轉變,現代農業、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數字化產業迅速崛起,同時面臨的是新興產業在技術技能人才的缺失,勞動力市場將重新洗牌。在此背景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職業院校為應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經濟形態,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新工業革命以及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的背景下形成的產物,目的是為了增強職業院校的產業適應能力,滿足快速增長的人力資源需求。


從應對產業來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指向現代農業、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新產業,實施目的即為了推動以學生能力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模式。長期以來,我國職業教育系統和產業部門之間產權制度改革的異步性,使得二者之間原本產教一體的治理架構,開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構的過程中逐漸分軌而行,這就導致職業教育和產業部門之間漸行漸遠,職業教育只好以過去的、間接的知識和經驗作為課程內容的來源,知識體系的創新力度、速度、頻度、幅度等與產業部門的人才需求之間越來越無法接軌。在此背景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出現促使職業院校快速適應產業發展需求,讓學生就業機會的選擇越加寬泛,以適應全新產業發展需求。


因此,基於產業發展的新趨勢,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面向產業變革的新樣態,是職業院校產業適應能力提質增效的最佳載體,是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多樣化選擇。


(三)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職業教育教學理念的有效載體


1+X證書制度的特色在於“1”與“X”之間的協同配合。當“1”與“X”在組織、資源、時空、制度等宏觀和中觀層面實現整合後,兩者協同的重心就應該是微觀層面的整合,也就是如何在課程與教學層面實現整合。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作為職業教育教學理念的有效載體,強調職業教育類型的課程設計,在職業教育教學理念指導下強化培訓內容對接職業標準的能力。依照標準維度和結構維度綜合考量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科學性,人社部組織制定職業標準,教育部組織開發課程標準,對學校課程未涵蓋的內容和需強化的課程組織開展專門培訓,實現複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縱深化發展。


基於職業教育教學理念,傳達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課程設計思路,依據標準與結構等外在表徵,構建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設計思路,實施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改革,遵循產業——行業——專業——職業崗位群——課程的邏輯順序,實現課程設計的模塊化組合。基於新興產業的發展態勢,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在專業設置上指向新興專業,在此發展中指向現代職業教育技能培養中仍需拓展、強化、完善、創新的職業崗位群。面向職業崗位群,需拓展職業崗位群指向當前技能發展已達到飽和的相關專業,需要進一步延伸、拓展、補充共同或相似崗位群,組建新興技能領域,實現職業技能的深化,如汽車運用與維修、物流管理。需強化職業崗位群指向專業技能性較強,需適應專門行業的變革和發展,並進一步強化相關職業道德、職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如建築信息模型。需完善職業崗位群指向欠缺完整技能培訓體系的部分服務行業,包括老年照護、母嬰護理等社會亟須豐富完善的服務行業。需創新職業崗位群指向亟須同步更新適應產業變革的技能領域,如Web前端開發等信息化產業。


因此,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職業教育教學理念的有效載體,按照道德標準、知識標準、技能標準等標準設置不同等級的課程結構,並以產業——行業——專業——職業崗位群的需求確定最終課程標準,並將課程標準轉化為人才培養標準,使一個學歷證書可面向多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以此適應全新職業工作崗位群的需求,深化複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五、結論與建議


(一)加強1+X證書制度理論化、標準化設計

加強1+X證書制度理論化、標準化建設是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也是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全面提升職業教育教育教學質量與水平的必經階段。1+X證書制度理論化既是1+X證書制度書證融通本體理論內涵,更是人才培養模式和評價模式頂層化設計的理論構建。1+X證書制度標準化既是專業標準與產業標準的對接,更是職業標準與課程標準的對接,它以社會需求、工作崗位(群)需求和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為依據,指向每一個學生在完成學習後知道什麼、理解什麼和能夠做什麼。


首先,在1+X證書制度語境下,人社部組織制定職業標準,教育部依照職業標準牽頭組織開發教學等相關標準,注重職業標準和教學標準的整合,建設基於職業標準、教學標準、課程標準、專業標準、產業標準、實訓標準、考核標準、企業標準、行業標準等系統化標準制度,形成模塊化職業技能教學和考核體系。


其次,從證書等級評價與認證的角度出發,對證書標準的道德、知識、技能等維度劃分次級維度和基本要素,構成技能等級證書的框架指標,構建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相互銜接和等值互認的國家資歷框架,並根據不同類型等級的特點對各個等級進行單元化和學分化設計,探索建立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增加技能等級學習的彈性,降低勞動者就業門檻,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邁向1+X證書制度理論化、標準化。


最後,技能證書標準申報不僅要重點解析知識標準、技能標準、道德標準、等級結構、課程結構等基本要素,還要深化理論知識權重表和技能要求權重表、職業能力特徵、職業技能鑑定要求、技能培訓站、師資培訓等其他關鍵要素。


(二)深化1+X證書制度試點運行

深化1+X證書制度試點運行,堅持政府引導、社會參與,育訓結合、保障質量,管好兩端、規範中間,試點先行、穩步推進的原則。將中等職業學校、高等職業學校、應用型本科作為1+X證書的實施主體,中等職業學校、高等職業學校可結合初級、中級、高級職業技能等級開展1+X制度試點,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學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及國家開放大學可根據學校專業實際情況選擇。


第一,政府應考慮地方經濟建設需求,從政策層面對發展不均衡現象給予重點關注,秉持“先富帶動後富”的原則,發展前列的省份需帶領落後的省份共同深化1+X證書制度試點運行,從設計、開發、實施、評價和認證證書標準、專業標準、課程標準、教學標準等過程建立地方幫扶關係,實現優質資源共享。建議每年徵集試點運行情況,形成典型案例並推廣深化,利用國家現行政策導向和地方試點運行實現1+X證書制度試點運行效率最大化。


第二,積極推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融合,不斷完善社會力量參與1+X證書制度試點運行,充分發揮行業組織在1+X證書制度中的指導作用,發揮企業在組織開發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引領作用,鼓勵和規範1+X證書試點運行,不斷提高行業企業參與1+X證書的程度,形成政府主導、多元開發1+X證書的格局。


(三)推動開發地方特色性1+X證書制度


1+X證書制度在國家層面的統籌協調下,應建立地方化1+X證書制度。


首先,從地方層面出臺地方性1+X證書試點院校和試點專業相關政策規定,結合地方自身發展的特點和屬性開發1+X證書,考慮不同學習對象的不同學習特點和不同類型等級水平的評價特點設計1+X證書標準,而不是全國層面採取“一刀切”的方式。


其次,當前在不斷擴大1+X試點規模的過程中,應結合地方經濟產業發展選取具有典型性、示範性的試點區域與試點院校,把1+X證書制度中試點專業優秀案例推廣到全國,形成區域示範性效應。


第三,根據地方經濟發展實力開發地方1+X證書制度標準,在國家1+X證書制度標準的統領下,中央要扶持經濟實力較弱的地方開發實施地方性標準體系,在社會急需專業上加大開發力度。


第四,在院校和專業層面,明晰專業建設邊界,加強中高職專業建設,鼓勵應用型本科和高職本科申請證書培訓,提高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含金量。


(四)創新1+X證書制度管理體制機制


在開發1+X證書制度過程中,深化“放管服”改革,從國家層面加以組織協調,從政府層面推進實施國家技能開發戰略,資助企業技能開發活動,教育部和人社部共同整合職業標準和技能標準,形成跨部門的1+X證書制度。一是公開招募並遴選優秀培訓評價組織,在全國層面設立技能開發設計部,負責協調指導全國技能開發與培訓指導工作,加強宏觀層面協調與配合。二是設立專門技能開發推進和1+X證書管理實施機構,設立國家技能開發署、國家技能開發公司等機構,加強國家技能等級證書制度在國家層面的協調和實施,破除部門利益糾葛。三是設立具有廣泛代表性的國家技能等級評價委員會,負責制定1+X證書政策和評價標準。四是明確中央各部委和各級地方政府的職責,協調推進1+X證書制度實施,釐清技能等級監管機構、教育培訓機構、企業行業的職責,形成技能等級證書上下聯動機制。


本文摘自《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年第6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