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的肇阜門和三屯碑

烏魯木齊的肇阜門和三屯碑

肇阜門

  肇阜門是解放前烏魯木齊南城門的官稱,按照字義解釋,“肇阜”就是“開創幸福”的意思。

  從三屯碑到南門口,雖然是進入城內的通道;可是沿街都是簡陋的小土房,巷道窄狹,泥濘不堪。一九一五年春天;謝彬從北京來到烏魯木齊視察稅務,他看到當時的腐敗情景,就在《新疆遊記》中寫道:“抵南門,街道汙泥甚厚,車底馬腹醃髒不堪”,“街道泥濘沾衣,太陽蒸發,臭氣燻人”。一九二七年,楊增新政府把城垣北梁的清真大寺改為文廟,並在肇阜門南二百米處,修了一座拱跨街道的財神樓。據說:“有了財神樓,窮人能抬頭”。

  出肇阜門徑直南上,是早期兩個農墾地區的分界處;樹立在那裡的“三屯碑”,雖然被後來“洋行”的貿易圈拔除了,但是仍有幾十戶農民在那裡從事耕地。楊增新為推行“以夷制夷”的反動民族政策,抓住焉耆舊土爾扈特蒙古部落盟長滿楚克札布和部落活佛多布棟策楞車敏之間的矛盾,把滿楚克札布招來烏魯木齊,把三屯碑地區的農田、草場全部劃撥給滿楚克札布作采邑。從此以後,三屯碑地區的農民便成了向蒙古盟長納糧交租的佃戶。滿楚克札布所佔領的三屯碑采邑封地,雖然在一九三一年的“改土歸流”風潮中,被收歸公有。但是三屯碑的田園,大都成了牛羊踐踏的荒原。從一九三二年以後,官辦的“蘇新貿易公司”雖然取代了外國“洋行”的經濟特權。

  抗日戰爭時期,來新疆工作的共產黨人,幫助地方當局拆除了肇阜門,摧毀了財神樓,填平了護城壕,一條新修的碎石路從市區中心一直通到三屯碑。一九三七年夏天,新建的“新光電燈公司”從這裡開始發電。一九三九年春天,新修的新疆學院大樓在這裡莊嚴出現,共產黨人工作和居住的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和八戶梁招待所在這裡出現。可是,在盛世才公開暴露了反革命面目以後,沒有“肇阜”門的肇阜門外重新籠罩在陰雲裡。抗日戰爭時期所開闢的宣傳廣場,成了投機倒把、調抬物價的交易市場,販賣鴉片、兌換金銀的市儈們們成天在那裡作祟。英國的米字旗、美國的星條旗也在這升起來。外國教堂的銅鐘,重新發出了陰沉、恐怖的聲音。儘管如此,然而“陰雲是遮不住太陽的”,從事地下革命鬥爭的新疆人民,把從這裡秘密收抄到的新華社電訊,及時印成傳單,散發到全城。解放前夕,鄧力群同志也曾在這裡組織和平起義,實現了新疆和平解放。

  一九四九年十月二十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疆先遣部隊,浩浩蕩蕩地從三屯碑進入市區,從而把這條路改稱“解放路”。儘管有人把原來的“肇阜”門還習慣地稱作“南門”,但是從南門舊址一直到三屯碑,已經成為繁華熱鬧的新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