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是什么人,做了哪些事呢?

南山居史


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女婿,李嗣源诛灭李存勖全族称帝,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得力助手,李嗣源死后,李从珂欲灭掉石敬瑭称王,石敬瑭知道不是李从珂的对手,拉拢辽国一起火并李从珂,条件是割让燕云十六州,大辽一看条件相当诱惑,就出兵助石敬瑭灭了李从珂,石敬瑭遵守约定,把燕云十六州割让个大辽,自己建立后晋称帝,是历史上著名的“儿皇帝”,他之所以称儿皇帝是李嗣源和辽帝约为兄弟,他是李嗣源的女婿,感觉当个儿皇帝不吃亏,但是被记入史册,遗臭万年。

石敬瑭为一己之私,拉拢大辽,出卖燕云十六州,导致中原王朝失去燕云十六州几百年,到了明朝才重新收回,石敬瑭罪过大了,倘若宋朝有燕云十六州在,大宋也不至于畏惧大辽、大金。


饕餮中国


石敬瑭是什么人?这么说吧,他是北宋南宋的仇人,他如果活到宋朝,肯定被宋朝君臣和百姓们生吞活剥了。为什么?因为是他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然后让宋朝陷入了恶性循环。

没有燕云十六州,宋朝组建不起强大的骑兵;没有强大的骑兵,就无力与游牧民族抗衡,收回不了燕云十六州,整日活在草原铁蹄的威胁之下。如此一来,宋朝可不得对石敬瑭恨得牙痒痒?

那么,石敬瑭为什么要把燕云十六州割让出去呢?为了对抗后唐大军。

(石敬瑭画像)

石敬瑭曾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的重要将领,还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李嗣源死后,其子李从厚即位,没几个月李嗣源的养子李从珂作乱,废了李从厚自立为帝。

这其中石敬瑭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李嗣源对他很好,按情理来说,他应该力保李嗣源的亲子李从厚,可他却投向了李从珂,抓住逃跑的李从厚向李从珂请功,导致李从厚被杀。

李从珂表面上对石敬瑭很信重,任命他为太原节度使、北京留守,充大同、振武、彰国、威塞等军蕃汉马步总管。实际上极为提防,视他为潜在的敌人,想方设法要将他调离河东这块根据地。

但是,石敬瑭演技出众,李从珂被他蒙蔽了,放他回了河东,之后又后悔,想调任他为郓州节度使。可石敬瑭在河东经营多年,早成一派势力,不愿离开,便与李从珂撕破脸皮,宣称李从珂只是李嗣源的养子,没有资格继承皇位。

(电视剧里的李从珂)

李从珂大怒,调各路大军围剿石敬瑭。石敬瑭早就与契丹勾勾搭搭,此时索性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求救,许诺割让燕云十六州,并且每年进奉大批财物。

耶律德光正愁没机会进军汉人的地盘,闻讯大喜,答应了石敬瑭的请求,领兵从雁门关南下偷袭后唐军队,杀了一万多人。

覆灭后唐之后,耶律德光册封石敬瑭为皇帝,国号为晋,史称后晋。石敬瑭卑躬曲膝,以“儿皇帝”自居,称耶律德光为父。

就连他的亲信刘知远都觉得他这种认贼作父、割让土地的行径太过耻辱,说:“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兵,不必许其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

但石敬瑭一意孤行,对契丹百依百顺,“父子”情深,成为历史上的一大笑柄。

其实他愿意多一个爹是他自己的事,谁都无权干涉,可他割让燕云十六州,使得中原与草原中间没有了抵抗的天然屏障,契丹可以直接杀到黄河流域,为中原百姓带来了无穷的灾难,这就是他的罪孽了。

何况,燕云十六州的百姓从此生活在契丹人的残酷统治之下,这笔账也得算在他头上。

现在有种论调,说石敬瑭出身西域石国,不是汉人,所以他割让燕云十六州情有可原。真想呵呵这些人一脸。石敬瑭的确不是汉人,但他的官是不是汉人给他做的?他能爬到高位是不是汉人给他的机会?他出卖燕云十六州害了无数百姓是不是事实?

简单一句“他不是汉人”,就能开脱这些罪行?这话要是敢对宋朝人说,他们可能连说话的人一起殴打。石敬瑭和李从珂如何相斗都可以,因为李从珂也不是什么明君。可他不该以燕云十六州为筹码,这实在超出了做人的底线。

总之,石敬瑭此人,可以用宋末元初著名大儒郝经的一句诗来形容:“称臣呼父古所无,石郎至今有遗臭”。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缥缈峰下一粒沙


后晋高祖石敬瑭(892年4月20日—942年9月11日),太原人,沙陀族 ,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国皇帝。

出身西域石国,朴实稳重,年轻时朴实稳重,寡于言笑,喜读兵书,重视李牧、周亚夫行事,隶属于李克用义子李嗣源帐下。参与后梁朱温与李克用、李存勖“梁晋争霸”。冲锋陷阵,战功卓著。后唐末帝李从珂即位后,拜河东节度使,封赵国公,赐号“扶天启运中正功臣”,君臣相互猜忌。 清泰三年(936年),起兵造反,为后唐兵马围困于太原,遂向契丹求援,割让幽云十六州,并甘做“儿皇帝”。随后,在契丹援助下,称帝灭亡后唐,定都汴梁,建立后晋。

天福七年(942年),忧郁成疾,病逝,时年五十一,庙号高祖,谥号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葬于显陵(今河南宜阳县)。



老何看天下


石敬瑭是后晋的开国皇帝,早年跟随后唐皇帝击败后梁,并成为皇帝的女婿,后来多次立功,助力后唐明宗李嗣源称帝,在明宗死后独霸一方,后来由于继位的后唐愍帝想要削弱地方权力,导致明宗养子李从珂叛变称帝,为后唐末帝,末帝即位后打压石敬瑭,迫使石敬瑭叛变,但由于自身实力不足,于是宣布即位后割让燕云十六州给辽国来获得辽国支持,后来辽国帮助石敬瑭成为皇帝,石敬瑭自称“儿皇帝”,认辽国国主为父亲,让人唾弃。

石敬瑭在位时期由于与辽国关系甚好,自身比较廉洁,人民生活暂时安定了几年,但是燕云十六州的丧失,使中原地区无险可守,导致到了整个宋朝,汉人政权都只能处于守势,难以抵御少数民族的进攻,更别说统一全国了,这是他最大的过错。


若磐lz


石敬瑭(892年4月20日—942年9月11日),即后晋高祖,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国皇帝。年轻时朴实稳重,寡言笑,喜兵书,重李牧、周亚夫之行事,隶属李克用义子李嗣源帐下,后梁朱温与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争雄,石敬瑭冲锋陷阵,战功卓著。

  

唐末帝李从珂继位后,任石敬瑭为河东节度使,但双方互相猜忌。 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起兵造反,后唐军兵围太原,石敬瑭向契丹求援,割让幽云十六州,并甘做“儿皇帝”,成为卖国贼。随后,石敬瑭灭后唐,定都汴梁,国号“晋”。天福七年(942年),忧郁成疾,于六月在死去,时年51岁,谥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庙号高祖,葬于显陵(河南宜阳县西北)。

  纵观石敬瑭之一生,起初靠骁勇善战发迹,继而因廉政而扬名。在战乱频繁之际,他借契丹人的援助问鼎中原,建立了后晋王朝。由于甘当百依百顺的“儿皇帝”,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外族,并且每年给契丹贡送布帛三十万,以换取契丹人对自己皇位的支持,从而将北方的百姓拱手送到契丹人残酷的铁蹄统治之下。从此,中国有了“儿皇帝”这一可耻的称呼。

  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的做法,对后世带来的影响也极为深远,直接导致以后黄河以北、以东地区的北方土地几乎无险可守,袒露于外族的威胁之下,为后来四百余年间契丹、女真、蒙古族南下入侵中原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时光隧道2019


石敬瑭是儿皇帝。他也是五代十国时后晋的开国皇帝。

石敬瑭年轻时沉默寡言,而且骁勇善战。在李从瑁和李从珂的皇位之争中,李从珂做了后唐皇帝,他虽然封石敬瑭为赵国公,却不信任石敬瑭,还时常试探。终于在936年,石敬瑭起兵造反,由于兵败被困太原,遂向契丹人求助,以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还有每年的岁币,织锦。靠着契丹人的援助得以问鼎中原,做了卖国贼,成为后世可耻的“儿皇帝”。

石敬瑭自己做了“儿皇帝”,却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直接导致黄河以北、以东的广大的北方地区再无天险可守,使北方大批的领土暴露在外族人们的威胁之下,在他们不断的蚕食和侵略下,为以后几百年契丹人、女真人、和蒙古人的南下入侵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爱好变成事业


提到石敬瑭,喜欢历史的朋友大部分都知道,他是五代十国时,后晋开国皇帝,史称晋高祖。大家都知道唐朝灭亡后的五代十国非常混乱,之所以称十国是因为当时没有统一,有多个政权并存现象。在此乱世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开创后晋,同时又做了哪些事让后人痛骂呢?

后唐开国功臣之一

据新五代史记载: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其父臬捩鸡,本出于西夷,自硃邪归唐,从硃邪入 居阴山。其后,晋王李克用起于云、朔之间,臬捩鸡以善骑射,常从晋王征伐有功, 官至洺州刺史。臬捩鸡生敬瑭,其姓石氏,不知其得姓之始也。


石敬瑭出生于西域石国,年少时跟随李嗣源常年征战,因屡立战功而得到李嗣源赏识,并且把女儿嫁给了他。让他统领自己的亲军精锐骑兵“左射军”,号称“三讨军”,视他为自己的心腹之将。当时的石敬瑭主要功绩是帮助还是晋王的李存勖和李克用征讨后梁朱温。在与后梁的征战中多次救了李存勖和李嗣源的性命,很受他们器重。


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四月,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改年号同光。派李嗣源越过黄河,孤军深入袭取郓州。郓人开始没有发觉他们,石敬瑭率领五十个骑兵跟随李嗣源渡过济水,突袭东门进到了城内,郓兵前来阻击,石敬瑭被刀刺中,仍像羽翼那样保护李嗣源,把士兵部署在大道上,坚守不移,等到后续骑兵接连不断地到来,才攻取了郓城的中心地带,而占据了郓城。接着平定汴水,灭掉了后梁宗室,成就了庄宗一统天下的局面,促成李嗣源建立不朽的功绩,其中石敬瑭与李从珂功劳最大,在庄宗的时侯石敬瑭官位不显赫是因为不喜欢自我夸赞的原因,这只有李嗣源心里明白。

后唐兵变的推动者

石敬瑭不仅在战场上救岳父李嗣源,在遇到政治难题时又是他为李嗣源分析局势,指点迷津。这方面最突出的就是劝李嗣源顺应时势,在兵乱时追求帝位。

同光四年(926年),在赵在礼兵变魏博时,朝廷派遣元行钦去招降而未成功,大家议论纷纷,认为非李嗣源不能招降赵在礼,李存勖于是任李嗣源为统帅,派去镇压,但是到了魏州时,李嗣源自己的军队也发生了兵变。请求李嗣源在河北称帝。李嗣源对李存勖并没有二心,于是接受了霍彦威的劝谏,就想只身回去向李存勖言明真情。石敬瑭极力反对他说这种做法是不明智的。石敬瑭说:“岂有在外领兵主将,军队发生兵变后,其主将却没事的道理?况且犹豫不决是兵家大忌,不如趁势迅速南下。我愿领骑兵三百先去攻下汴州,这是得天下的要害之处。得之则大事可成。”

李嗣源这才醒悟过来,立即派石敬瑭领兵先行,自己随后跟进。石敬瑭在黎阳(今河南浚县)渡过黄河,占领汴州。等到李嗣源进入汴城,此时的庄宗知道李嗣源也叛变后亲自率领军队到达离汴城。


庄宗登上高城叹息说:“我不能成就大事了!”因为此时身边的的士兵大量溃散,前来归顺李嗣源。李嗣源马上派遣石敬瑭率领士兵担任前锋,奔赴汜水关,不多久,庄宗遇内乱而亡。同月,李嗣源进入了洛阳,嘉奖石敬瑭的功劳,由总管府都校提拔为陕州府兵马留后。最后终于李嗣源像石敬瑭预料的那样登上帝位。石敬瑭也因功被加封光禄大夫、检校司徒,授陕州保义军节度使,还赐号“竭忠建策兴复功臣”。

史上最屈辱的皇帝

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十二月,李嗣源病死后,石敬瑭听到消息,如丧考妣,悲痛不止。应顺元年(934年),李从厚继位,是为后唐闵帝。石敬瑭被加授中书令,调任镇州(今河北正定)成德军节度使,让在陕西的李从珂任河东节度使。

李嗣源死后李从珂发动了岐阳兵变,李从厚派兵去镇压李从珂。然而派去的将士都归降了李从珂,于是李从珂带兵杀进洛阳,又让石敬瑭去商议军国大事,石敬瑭在路上遇到从洛阳逃出来的李从厚,李从厚的随将嫌石敬瑭不保李从厚,并短兵相接,石敬瑭无奈将李从厚的随从全都杀死,然后将李从厚幽禁起来,去向李从珂请功。最后李从珂派人将李从厚杀死。

李从珂继位以后,任石敬瑭为太原节度使、北京留守,充大同、振武、彰国、威塞等军蕃汉马步总管。虽然石敬瑭帮他除掉了李从厚这个后患,但李从珂并没有信任他,反而将石敬瑭当成最大的威胁来对待。想尽办法要将他调离河东这块根据地。在石敬瑭到首都参加完李嗣源的葬礼之后,也不敢提出要回去,害怕李从珂起疑心,所以整天愁眉不展,再加上他当时有病,最后竟瘦得皮包骨,不像个人样。妻子李氏赶忙向母亲曹太后求情,让李从珂放石敬瑭回去。李从珂虽然不是曹太后的亲生儿子,但曹太后从小对他如同亲生一样,又见石敬瑭病成这样,估计难以构成什么威胁,于是就顺水推舟做个人情,让石敬瑭回到了河东。

回去后的石敬瑭早有起兵计划,然而自己力量又不足,于是向当时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求救,并向其许诺: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每年进贡大批财物,以儿国自称。刘知远认为条件太屈辱,没有必要许诺这么多,但石敬瑭在桑维瀚的支持下一意孤行。正愁没机会南下的耶律德光喜出望外,立即领兵从雁门关南下来救石敬瑭,最后偷袭大败后唐军队,杀死一万多人。

后晋天福元年(936年)十一月,辽太宗耶律德光册石敬瑭为皇帝,改元天福,国号晋,史称后晋,契丹国亲主自解衣冠授之。石敬瑭遂即位于柳林。



石敬瑭称比他小十岁的耶律德光为父皇帝,再每年进奉帛三十万匹。被后人所谴责的主要是割让土地,不仅使中原失去大片领土,而且使契丹轻易占领了长城一带的显要地区,此后,契丹便可以长驱直入直到黄河流域,中间没有了抵抗的天然屏障,为中原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对此种认贼作父、卖国求荣的行径,连其亲信都押牙刘知远也表示反对说: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兵,不必许其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然石敬瑭不从,仍一意孤行。从以上两次叛主,屈辱称帝的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出石敬瑭是个自顾个人利于无民族节操的小人。


百里少年郎


石敬瑭(892年一942年),山西太原市人,沙陀族。

石敬瑭于景福元年(892年)生于太原汾阳,从小沉默寡言,喜欢读兵法书,非常崇拜战国名将李牧和汉将周亚天。代州刺史李嗣源对他很器重,把女儿嫁给了他。李存勖把他提拔到自己身边,又同意李嗣源的请求,让他统领李嗣源的“左射军”,这支精锐骑兵号称“三讨军”。从此,石敬瑭跟随李嗣源转战各地,成为李存勖的一员骁将,并在和后梁大将刘鄩交战时,亲率十几名亲军掩护李存勖。李存勖对他称赞说:“大将门下出强将”,并颁赐财物,又亲送他酥食,从此石敬瑭名声远扬。

后唐末帝李从珂即位后,拜石敬瑭为河东节度使,封赵国公。好景不长,君臣互相猜忌。清泰三年(936年)起兵,困于太原。随后做出千古骂名的事,向契丹求援,割让幽云十六州,甘做“儿皇帝”。在契丹的援助下,灭后唐,定都汴梁,建立后晋。 天福七年(942年),忧郁成疾,于六月在屈辱中死去,时年51岁,葬于河南宜阳县西北。

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直接导致黄河以北、以东地区的北方土地几乎无险可守,袒露于外簇的面前,为后来四百余年间契丹、女真、蒙古族南下入侵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背负千古骂名。


明微


石敬瑭后晋开国皇帝。唐末年李从珂继位后,石敬瑭担任河东节度使,由于双方的猜忌清泰三年石敬瑭起兵造反,后唐军包围太原,石敬瑭向契丹求援,割让幽州十六郡,在契丹帮他在中原稳定局面后,他自称儿皇帝,称契丹皇帝为父皇帝,石敬瑭对于契丹很是尊敬甚至非常谨慎每次书信往来皆用表以次来表示君臣有别每当契丹使臣前来便下拜受诏,这一举动一度成为中原王朝的耻辱。

石敬瑭称帝后,割让燕云十六州,并承诺每年给契丹布30万匹,银钱无数。

由于烟云十六州乃北部屏障,至此中原大地彻底暴露在契丹的铁蹄之下。危害甚至长达四百年。

石敬瑭称帝时期政治黑暗腐败,甚至穷奢至极,对契丹俯首称臣,对百姓如狼似虎凶狠恶毒,到了晚年更是度小忌人。信任宦官,结果造成宦官大乱。由于吏治腐败,朝纲败坏,以至民怨四起。

后在耻辱中死去,时年51。

最后配图都懒得给他配,因为他不配。


大妮谈古今


  千古罪人著名“儿皇帝”石敬瑭:割地、认父、灭后唐,简直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罪人

  

五代十国是中国一段大分裂时期,大乱世。乱世跌宕起伏的斗争中,英雄层出不穷,身份地位财富转眼就有,转眼就无。子杀父、弟杀兄、臣杀君、宫斗乱伦层出不穷,神州陆沉,哀鸿遍野,百姓过的安生日子屈指可数。这期间有着这么一位开国皇帝,他割地、认父、灭后唐,史书记载他是千古罪人,他就是“儿皇帝”石敬瑭。历史中真正的他,我们拨开层层迷雾才能见到,而不是一味信宋朝所记载的。

 割让燕云十六州与契丹,南方汉人政权无地利抵御骑兵入侵。首先,史书中明确记载石敬瑭是沙陀人,他割让燕云十六州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可能对后世的汉人如宋朝负责的。第二,燕云之地在残唐时代远不如后世繁华,还有那的长城防线,你何曾听说过唐朝用它抵御外敌。第三,燕云之地盛产军阀,石敬瑭并未完全实际掌控它,如同清王朝的库页岛。石敬瑭给契丹只是说说而已,根本无法理上的统治权,那里谁有能力占着就是谁的了。而且当时幽云十六州在赵德均父子手里,他们也想当皇帝。

  

第四,历史上秦汉唐元明清大一统王朝哪个不是乱世开国,一刀一枪统一的江山,大宋建国之后没能力打下燕云十六州怪得了谁?最后,大宋的军事实力不行是公认的,最后北宋灭亡最大的原因就是宋徽宗惹事想夺回不成,被金反打灭国,当时已重金赎回幽云七州。

五代十国时期的皇帝和部下大多有着亲戚关系,极其复杂。石敬瑭向契丹称臣,认比自己年轻的耶律德光为父皇帝。其实从辈分上说,这事并没有太大的问题。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女婿,李嗣源又是李克用的义子,所以石敬瑭应该叫李克用一声爷爷。当年晋辽结盟时,李克用和耶律阿保机互称为兄弟,耶律德光是阿保机的儿子。所以尽管石敬瑭年长,结盟按辈分讲的话,他石敬瑭也只能认耶律德光干爹。

  石敬瑭跟着李嗣源南征北战建立后唐,后面石敬瑭得知李嗣源病死如丧考妣,从这可以看出石敬瑭对李嗣源和后唐还是很有感情的。但短短几年时间内,后唐新皇帝李从珂和石敬瑭互相猜忌,变成不死不休的仇人。关于借兵灭自己曾经岳父和自己亲手建立的后唐,原因也是有两点。首先,后唐皇帝李从珂要杀石敬瑭,石敬瑭的河东只有不到2万兵马。第二,石敬瑭的族人兄弟儿子被皇帝杀害。石敬瑭不向契丹借兵,难道坐以待毙等着后唐收人头,让自己一家去地下团圆?

石敬瑭是罪人,但后来引起的事是谁都始料未及的。最后石敬瑭的继位者石重贵不肯向契丹称臣,又抗击契丹,被俘国灭。后晋历两帝而国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