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 四絕全才——明代傑出的書畫家文學家文徵明

文徵明(公元1470-1559年),原名壁,字徵明。四十二歲後以字行,江蘇長州(今蘇州)人,明代傑出的書畫家、文學家。

文徵明的父親曾任溫州知府,為官清廉,深受當地百姓愛戴。文徵明從小就抱著繼承家風的青雲之志。文徵明小時候名氣就很大。但他考取功名卻不太順利,屢試不中,直到他53歲頭髮都白了還是沒能考取。第二年,他受到工部尚書李充嗣的賞識,被推薦到吏部在翰林院任待詔。由於他畫名遠播,很多人來求畫,但文徵明性情剛直不阿,不諳官場之道,受到同僚排擠。只上任一年,他就要求辭官歸田,直到三年後才得到恩准,從此文徵明回到家鄉,全心致力於書畫之道。

回鄉路上,找文徵明求詩文、書畫的數不勝數,但文徵明不肯給官宦和富翁寫詩作畫,送他錢財他也拒收退回。寧王朱宸濠因欣賞他的才華想聘請他,文徵明也託病不去。相對於富翁和高官的吝嗇,文徵明對自己的門客卻十分寬容,甚至許多門客冒用他的名字作書畫,他都不加以制止。

文徵明的一生,正如他的書法,溫潤秀勁,穩重老成,為人謙和耿直。文徵明16歲時,父親去世,由於父親的勤政愛民,當地的官民湊集千金以資助喪事,被文徵明謝絕了。後來,巡撫俞諫想送一些錢給文徵明,但是又不知道怎麼開口,於是就指著他的衣服說:“怎麼都破成這樣了?”而文徵明卻故作不明白說:“被雨打壞的。”俞諫聽後竟不好意思提送錢給他的事。

文徵明和唐伯虎、祝枝山都是好友,但性格卻與他們截然不同。當唐伯虎和祝枝山等流連在燈紅酒綠尋歡作樂時,文徵明卻沉迷於青燈黃卷,在家裡練字。

相較於唐伯虎和祝枝山的狂放不羈和不拘小節,文徵明卻是處世嚴謹,溫文儒雅,並且一生從不狎妓。有一次,文徵明受唐伯虎和祝枝山的邀請到畫舫參加一場宴會,唐伯虎偷偷給他找了兩名小妓與他開玩笑,結果文徵明大聲尖叫,做勢要投水,唐寅不得已只好讓他乘舢板逃走。寧可溺死也要守節,足以說明文徵明性格嚴謹。據傳文徵明為此還寫了封長信規勸唐伯虎,而唐伯虎卻生氣他把玩笑當真,兩人二十多年友情從此破裂。直到十年後,唐伯虎寫信給文徵明檢討,併為自己當年的魯莽致歉。文徵明讀畢立即趕往桃花塢,兩人這才化解彼此心中芥蒂重歸於好。

文徵明一直到九十歲依然孜孜不倦,筆耕不輟,帶著老花鏡撰寫小楷,還收取極少量的財物為人撰寫墓誌銘。九十歲那年,文徵明應求為御史嚴傑之母書寫墓誌銘之後,便執筆端坐而逝。

文徵明的藝術造詣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書法溫潤秀勁,穩重老成,法度森嚴而意態生動。是一位一專多能的書畫大家,被人稱為是"四絕"的全才。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文徵明是繼沈周之後的吳門畫派的領袖,門人、弟子眾多,形成當時吳門地區最大的繪畫流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