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科集團首席戰略官陳瀅:佈局“慧科”方案 實現“停課不停練”

全媒體視角

慧科旗下的在線教育平臺“高校邦”在全國擁有17處制課基地支持本地化服務,與全國範圍內的名師共同完成了超過2500門課程建設和近4萬個課程短片、微知識點製作,其中,百餘門課程榮獲國家級、省級獎項。在疫情期間,高校邦精選並開放了300餘門精品慕課課程與700餘門微課課程,同時,還免費開放SPOC空間服務。

慧科集團首席戰略官陳瀅:佈局“慧科”方案 實現“停課不停練”

慧科集團首席戰略官、慧科研究院院長陳瀅

“我們不光是‘停課不停學’,還包括‘停課不停練’。”慧科集團首席戰略官、慧科研究院院長陳瀅在談到慧科如何助力“停課不停學”時說到。

疫情期間,慧科面向全國高校及在職人群免費開放教學資源及線上課程,並免費開放MOOC、SPOC空間,以及一系列的直播&翻轉課堂、“在線課程”建設方案諮詢服務助力疫情期間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

慧科取了哪些措施保障學生疫情期間的正常學習?疫情給慧科帶來了哪些思考?對於在線教育的發展,又有著怎樣的看法?中教全媒體專訪了慧科集團首席戰略官、慧科研究院院長陳瀅。

發揮線上優勢 幫助學生進行線上實訓

中教全媒體:疫情發生後,慧科是如何應對的?

陳瀅:疫情發生後慧科成立了疫情響應小組,1月底就評估具體情況,把慧科承擔的專業學院課程向線上轉移。讓老師通過線上的方式備課、磨課,並充分利用慧科的高校邦平臺原有資源,通過直播等各種方式非常平穩的跟合作高校進行線上教學。

中教全媒體:慧科採取了哪些措施來保障學生正常學習?

陳瀅:我們不光是“停課不停學”,還包括“停課不停練”。慧科旗下的在線教育平臺“高校邦”在全國擁有17處制課基地支持本地化服務,與全國範圍內的名師共同完成了超過2500門課程建設和近4萬個課程短片、微知識點製作,其中,百餘門課程榮獲國家級、省級獎項。在疫情期間,高校邦精選並開放了300餘門精品慕課課程與700餘門微課課程,同時,還免費開放SPOC空間服務。

原來慧科在線上就有很很好的基礎,很多專業比如大數據、雲計算的實踐平臺已經在線上展開,天然就有線上屬性。這次也充分發揮慧科雲和高校邦的優勢,幫助學生進行線上實訓,讓學生不光是看課程、討論,還可以實踐、練習。比如西北工業大學研究生正在利用慧科平臺進行線上的“研究生在線科研實踐訓練營”,是一次純線上的訓練營,也是一次有意義的嘗試。慧科充分利用平臺、技術和工具,真正的把學習、研討、作業等等真正的逼近線下效果。

中教全媒體:“研究生在線科研實踐訓練營”具體是怎麼實施的?

陳瀅:西北工業大學“研究生在線科研實踐訓練營”是高校與高校邦聯合開展實訓實踐課程的特色訓練項目。訓練營以人工智能、數據科學等學科為主要方向,內容涵蓋創新創業、在線科研等特色訓練項目。項目過程中,由來自產業一線的資深專家帶領學生們入門並逐漸掌握Python編程語言、數據分析等能力,並在“創新創業”訓練項目中,通過案例實操幫助同學們理解專業知識的應用場景,提高解決複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專業實踐水平,並培養系統思維能力。訓練營自開展以來,20天內累計有300餘名研究生學員參與。疫情過後,訓練營仍將以線上線下混合式持續開展。

中教全媒體:需要更多實操的高職學生的學習需求如何滿足?

陳瀅:高職培養的更多是技能型人才,需要更多實操,所以線上必須有更多手段來支持。現在我們會充分跟學校溝通,一些線上能很好解決的課程調到這個階段來進行,把必須線下進行的課程放在這學期下半部,跟學校溝通教學活動比例安排。

線上線下各有優勢 相互配合

中教全媒體:與線下學習相比,線上學習有哪些不足之處?

陳瀅:線上的好處是有些錄播課程,學生可以重複看。線上技術手段比較多,不只有課程學習平臺,還有針對實驗的虛擬仿真平臺,以及包括微信、QQ、視頻會議等在內的溝通手段也比較多,這方面能夠取代原來線下的一些活動。但是線上的不足是反饋的快速性和準確性,在線下的上課、討論通過人體行為、表情能夠快速和準確的得到反饋,但線上教師很難及時得知學生的學習狀況並調整教學節奏和內容,小組討論、提問也一樣。從學習效果來說,及時反饋很重要。不過隨著技術手段越來越多,線上可以逼近線下學習場景。

中教全媒體:在考試方面,線上又有什麼優勢和不足?

陳瀅:線上考試有兩種,一種是隨堂考試,這方面線上比線下有優勢。線上老師隨時可以拋出問題並立刻得到所有回答統計,比如雨課堂或者高校邦可以讓老師在一分鐘內得到學生所有學習信息。這是線上的優勢。

一種是需要強監管的期中、期末等考試,這種考試線上不如線下做得更公平、公正,但是通過開攝像頭、開卷考試等方式可以一定程度去彌補沒法線下考試的問題。因此,設計課程時要讓教師利用線上工具多樣性的設計一些基於討論的、開卷的、小組活動的測試,而不是原來的封閉式考試。

中教全媒體:您怎麼看待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之間的關係?

陳瀅:線上線下不是誰替代誰,兩者相互配合,線上永遠無法取代線下,線下也無法取代線上。但對學校來說,疫情過後,一定會更重視資源積累,更加重視教師教學模式,更加擁抱在線教育,在線教育平臺、相關技術、師資發展會更向線上傾斜。同時,學校課程線上線下比例會動態調整,達到一個比較好的平衡。

疫情是催化劑 讓教師主動擁抱在線教育

中教全媒體:疫情對教育行業產生了哪些影響?

陳瀅:教育行業產業鏈相對比較簡單,影響沒有其他行業那麼大。對學校的直接影響就是教學,必須採用新方式把失去的教學時間補充回來。此外,高校畢業生的節奏被打亂,現在本來應該有的企業雙選會、見面會都無法進行,只能線上進行。總的來看,由於學校都採取了線上方式,已經儘量把影響降到了最低。

中教全媒體:您認為疫情對在線教育發展會有怎樣的作用?

陳瀅: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是非常好的催化劑,讓老師能夠更多的考慮用技術工具去創新教育模式,包括考試、測試方式等,更讓學習是成果導向,能夠鍛鍊學生更多方面的能力。同時,就像17年前的非典成就電商一樣,疫情在逼著教育做改變,用一個詞形容叫“見‘疫’思遷”,提供技術的、直播的、教學內容方面的在線教育企業的業務都在快速發展,對線上早有佈局的企業一定會非常利好。而且疫情過後,原來那些純線下的培訓機構也會認識到需要在線教育備份,甚至讓在線教育成為戰略的一部分。

中教全媒體:疫情過後,高校會發生哪些變化?

陳瀅:對高校來說,這是個非常好的機會,高校早就提出在線教育,慕課等等,但是很少能真正使用。教育部“停課不停學”之後發現很多學校還是用直播,直播不一定是最好的方式,在有些偏遠山區教育公平性沒法體現,所以原來積累的在線教育資源要充分利用,學校會看到在線教育的重要性。疫情是催化劑,讓決策者、一線教師都認識到在線教育,如果沒有這個場景,他們可能永遠不會主動擁抱變化。

中教全媒體:疫情給慧科帶來了怎樣的思考?

陳瀅:疫情一方面把慧科線下的活動按了暫停鍵,但一啟動後會更快又保證質量的推進工作。暫停這段時間也是慧科更好的練內功的時機,做更多線上打磨,課程研發,把內功練得更好。疫情對慧科的戰略層面不會有大的變化,大的戰略上,依然是線上線下,本科高職包括開課吧。但是疫情過後,慧科在戰術上會有更快的節奏把線下節奏找補回來,還要根據學校的步伐配合學校做疫情後的工作,比如教學工作、學生就業、項目繼續實施。

從疫情開始到現在,慧科始終在用多種方式幫助學生的學習和院校教學活動的開展。在慧科的努力下,不僅是簡單的課程學習和討論,實踐教學和實驗也在線上得到了實現。西北工業大學“研究生在線科研實踐訓練營”是一次勇敢的嘗試,更是一次富有意義的創新和探索。

採訪報道 / 中教全媒體 侯娜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