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汉人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六尺巷也是他家的


张英于1617年出生在安徽桐城,康熙年间,通过科举考试进士发家,考中进士的张英和所有人一样进入了翰林院做事。1677年,南书房成立,张英被派到南书房工作,康熙皇帝给张英一个特权,就是住在皇宫里。作为一个汉官,能在皇宫里衣食住行工作张英是第一人。张英其最大的成就是作为一个编纂官,在文学方面的建树颇多,修改编纂过《国史》,《政治典训》等作品。

清朝汉人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六尺巷也是他家的

张英在南书房工作的时候还担任皇太子的老师,为其传道授业解惑。时缝战乱之秋,正好是三藩叛乱之际,战务繁忙,从前线发来的消息做多能达到5百多条消息。康熙处理完繁忙事务后,每天都会来找张英这些儒生谈诗论话。于1699年,张英职位已经上升到了一朝宰相,当上宰相不过2年的光景,张英就请辞回乡养病,在家过了7年的晚年生活后,死在了自己的家乡。

张英做人很有原则,他的家训简单概括就是活自己,知足常乐,做好自己的本分。张英的人格也是性情温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会刻意讨好,为人处世都很低调,从不张扬。有其父必有其子,他的儿子张廷玉在他的悉心教导下也成为了一介好官,父子两人默默的为大清朝努力贡献。

清朝汉人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六尺巷也是他家的

张英六尺巷的故事此事发生在张英当上宰相的时候,此事就是张家和邻居的故事。首先来介绍下此次事件的两大主角,一个是张家,张家就是张英的本家,张英当时已经当上了宰相,一人下万人之上的一个岗位。另外一家是吴家,这家人没有政治背景,但是他们有钱,是富甲一方的地头蛇。吴家想拓宽自己家的地皮,修建院墙,但是这妨碍到了张家,张家肯定就不乐意了。一个有钱一个有势,两家人就争执到了县衙。这让县令可是难办了,两家都不好得罪啊,得罪哪一家都不好混今后的日子。

张家人见状就写了一封信给张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讲了一遍,张家人希望张英能给县令说说,让县令多关照一下。张英收到信后,就给张家人回了一封信,意思是让他三分地又如何呢?张家人收到信后,就主动让地,吴家人呢?看见张家妥协,并没有仗势欺人就自己的也让了三尺的地基,双方都让3尺,形成了六尺巷,这就是六尺巷的故事。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清朝汉人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六尺巷也是他家的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一纸书信,一种情怀,一种气度,一代能人,这就是张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