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寨骨笛有主兒啦!她的名字叫“娥陵”!

(高萬須 /文圖)

中山寨骨笛有主兒啦!她的名字叫“娥陵”!


河南省汝州市中山寨骨笛名揚四海。那是1982年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在中山寨遺址中發掘出來的,現存於汝州市汝瓷博物館。

這支骨笛是由仙鶴腿尺骨製作而成,長5.5釐米,外經在1—1.1釐米之間,壁厚0.11釐米,骨管上開有兩豎排相互交錯的10個按音孔。10孔骨笛極其罕見,有史以來僅此一隻。常用的笛子一般是7孔,且都是豎列一排。考古專家確定這支骨笛屬於裴李崗文化時期的遺物,距今已有七千多年的歷史。

中山寨骨笛有主兒啦!她的名字叫“娥陵”!

這支骨笛按音孔太密,無法用手指按孔吹奏。那麼,這支笛子的用途是什麼呢?樂器專家經過測音研究認定,這支10孔骨笛不是平常用於吹奏的樂器,而是當時(7000年前)“標明最小音與音之間距離的標準器”,換言之,即“骨管定音器”,也就是說,其它任何樂管都是依此10孔骨笛而校音製作出來的。

就目前音樂發展的水平而言,以12平均律為基礎所構成的七聲音階形式代表著當前音樂發展的最高水平。最早計算出12平均律數據的是中國明代的樂律學家朱載堉(1536—1621)。而早在7000年前中山寨的中華先人就已經制作出12平均律實物——骨管定音器。這是歷史上的奇蹟!

中山寨骨笛有主兒啦!她的名字叫“娥陵”!

是誰製作了這支千古定音器?史書有記載,咱們看一下。先秦著作《世本·帝系篇》:“女媧命娥陵氏制‘都良管’,以一天下之音。又命聖氏為‘斑管’,合日月星辰,名曰《充樂》。樂既成,天下幽微無不得理。”是“娥陵氏”製作了這支用以統一天下音階的骨笛,骨笛的名稱是“都良(dōu liáng)管”,是按照女媧的命令而做的。“娥陵氏”應當是女媧皇的音樂大臣,是位女性。當時,女媧還命令“聖氏”製作了“斑管”,用於製作“笙竽”的斑竹管樂器。《唐樂志》:“女媧作笙,列管於匏(páo)上,納簧其中。”數根斑竹管固定在葫蘆上面,裡面裝上“簧片”,就能吹出美妙的和聲音樂。這就是史書所記“女媧作笙簧”,其實是說“女媧始作音樂”。這也反證,女媧的封地“汝水之陽”就在此地,或曰中山寨遺址即為女媧國都之遺墟。《世本·氏姓篇》:“女氏:天皇封弟媧於汝水之陽,後為天子,因稱女皇。其後為女氏。”

中山寨骨笛有主兒啦!她的名字叫“娥陵”!

娥陵氏“都良管”彌足珍貴,“女媧作笙簧”千載名揚。賦詩一首,盛讚:

汝海消逝娥陵上,女媧駐足無彷徨。

建屋聚居成村落,漁獵耕作始蠶桑。

葫蘆笙簧樂聲起,都良骨管定音響。

建都中土汝水陽,中華文明綻曙光。

(注:詩中“娥陵”指今中山寨所處土嶺,非做“都良管”的娥陵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