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圖照顧所有人的感受,註定自己不會好受

大千世界,人頭攢動。雖然我們身處同一個世界,但每個人眼裡的世界各異,而且眾人對這個世界上的事物或人的喜好也各不相同。所以,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想讓一個人高興容易,想讓兩個人滿意也不難。但是,如果你企圖照顧到所有人的感受,讓所有人對你滿意,那絕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不然老祖宗也不會造出“眾口難調”這個意味深長的詞。所以,人活著不要妄圖照顧所有人的感受,這注定了你自己將不會好受。

妄圖照顧所有人的感受,註定自己不會好受

一日,有人問孔子:“聽說某人住在某地,據說當地的鄰里鄉親們都很喜歡他,你認為這個人怎麼樣呢?”

孔子答曰:“能夠讓所有人喜歡,這固然很難得,但這將註定他本人活得並不輕鬆好受。我認為,如果他能夠做到讓所有德操高尚的人喜歡,讓所有道德低下的人討厭,那他才是一個內心坦蕩的真君子。”

不要試圖討好所有人,否則你就會失去自己的原則,做不了坦蕩的人。畢竟,一個人要想照顧眾人的感受,必然要犧牲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來迎合眾人,這將會非常委屈自己的內心。

關於這個話題,曾經美國國務卿鮑威爾總結出了與孔子相似的觀點,他說:“你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喜歡。”你希望自己能夠和身邊的每一個人搞好關係,於是你花費大量的時間來討好迎合他人。但最終結果卻是,那些不欣賞你的人依然對你冷眼相待,而你自己也因為做了違心的事,喪失了好心情。所以,一個人如果能夠做到在這個世界上有幾個交心的好友,讓身邊大部分人欣賞,令少部分人討厭,這樣的人生將會更加快樂,因為完美平衡了自我和群體之間的關係。

在林肯還不是總統時,有一次他召集6個幕僚一起開會。會議期間,林肯提出一個重大法案,但幕僚們的看法並不統一,於是7個人在會議桌上激烈爭論起來。林肯在認真聽取了他們6人的意見後,依然感覺自己的決策是最全面、最正確的。

最後決策時,6個幕僚還是堅決反對林肯提出的法案。但林肯卻不為所動,而是毅然對他們說:“雖然我的這個決定讓你們心裡不好受,雖然只有我一個人贊成這個決策,但我仍然宣佈這個法案已經通過。”

從表面上看,林肯獨斷專行,不尊重他人的意見,更不在乎他人的感受。而實際上,林肯已經對他們的看法進行了全面的考慮分析,這6個人之所以同時反對林肯,一方面是因為他們思考問題的境界還不夠高,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們大部分人都犯了人云亦云的錯誤,根本沒有做到用智慧解決問題。此時,如果林肯感情用事,一味地照顧幕僚們的感受,將會作出錯誤決策,其後果不堪設想,甚至會大大損害公眾利益。既然如此,林肯就只能力排眾議,始終堅持正確的觀點。

妄圖照顧所有人的感受,註定自己不會好受

鍾南山訪談:非典時期堅持己見減少死亡幾百人

環顧四周將不難發現,每個人的身邊都存在大量對自己不滿意的人。你想顧忌每一個人的感受,你想把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打發高興,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對於芸芸眾生的我們來說,無法做到顧忌身邊所有人的感受。無論你說什麼,或者做什麼,總會有甚至有50%以上的人站起來反對,這實在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活在社會上,一個再如何八面玲瓏的人,也不可能讓每個人都認為他是好的、他是對的。因為每個人所處的利益角度不同,而且每個人對好的評價標準也不同。就像商場中的衣服,每件衣服都顏色各異、款式不同,它們的存在只是為那些欣賞並適合它們的人。對於那些不欣賞它們的路人甲或路人乙,它們不需要迎合,更不需要在意。一個人意識到這一點之後,就不會因為他人的反對而惴惴不安。

當有一天,你的行為或言語令身邊的某人不高興時,你就會心平氣和地想:“你不高興沒關係,你不欣賞我沒關係,你罵我甚至唾棄我也沒關係。你只不過是50%與我意見不一致者中的一個人而已。如果我照顧了你的感受,就會令我自己不好受,甚至會令那50%支持我的人也不好受。”

妄圖照顧所有人的感受,註定自己不會好受

所以,一個人活在世上,不要妄圖照顧所有人的感受,只要你能夠做到讓自己好受,讓那些在乎你、理解你、支持你的人好受,就已經足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