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趕屍是否存在?

起屍,是巫文化的一部分,又稱移靈,發源於古辰州沅陵、瀘溪、辰溪、漵浦四縣。清朝就廣為流傳湘西“趕屍人”的傳聞,即趕屍人利用“秘術”,將客死異鄉的人的屍體帶回家鄉,讓他們入土為安。

湘西趕屍是否存在?

趕屍的起源地

湘西,湖南省西北部,地處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處,這裡是沈從文先生筆下的《邊城》,是苗族、土家族等多個少數民族的文化交匯處,也是充滿神秘色彩的“湘西趕屍“的發源地。今天就帶大家走進湘西,揭開湘西趕屍神秘的一角。

湘西趕屍是否存在?

趕屍的來歷

清代中期,趕屍技術出現,是把客死四川的湖南移民的屍體運送回家鄉。屍體在最開始的運送過程中,是走的水路,並不需要“趕”的。但三峽這一段,水流湍急,漩渦暗礁密佈,船隻往往沉沒。古人又迷信,絕不願意搭載死人走在險江之上,“趕屍”這個職業於是就產生了。

傳言抗戰期間,重慶打銅街一個住家屋簷下,在門框上還貼著一張紙條,上面寫著“代辦運屍還湘”。

隨著民智漸開,炸藥的廣泛使用排除了礁石,出現了現代公路和汽車,不信邪的汽船也開始搭載屍體。人們的鄉土觀念也淡化,入川的移民不再要求把屍體運回老家。就像火車的出現粉碎了保鏢和綠林強盜聯合制造的神話一樣,趕屍人也被歷史逐步淘汰了。

湘西趕屍是否存在?

趕屍的運輸過程

趕屍的人是一個身穿道袍的法師。這些披著黑色屍布的屍體前,有一個活人,當地人叫做“趕屍匠”。無論屍體數量有多少,都由他一人趕。不管什麼天氣,都要穿著一雙草鞋,身上穿一身青布長衫,腰間繫一黑色腰帶,頭上戴一頂青布帽,手執銅鑼,腰包藏著一包符。法師不在屍後,而在屍前帶路,不打燈籠,因為他是一面敲打著手中的小陰鑼,一面領著這群屍體往前走的,手中搖著一個攝魂鈴,讓夜行人避開,通知有狗的人家把狗關起來。屍體若兩個以上,趕屍匠就用草繩將屍體一個一個串起來,每隔七、八尺遠一個,黑夜行走時,屍體頭上戴上一個高筒毯帽,額上壓著幾張書著符的黃紙垂在臉上。趕屍途中有“死屍客棧”,這種神秘莫測的“死屍客店”,只住死屍和趕屍匠,一般人是不住的。它的大門一年到頭都開著。因為兩扇大門板後面,是屍體停歇之處。趕屍匠趕著屍體,天亮前就達到“死屍店”,夜晚悄然離去。屍體都在門板後面整齊地倚牆而立。遇上大雨天不好走,就在店裡停上幾天幾夜。

湘西趕屍是否存在?

趕屍的禁忌

凡病死的、投河吊頸自願而亡的、雷打火燒肢體不全的這三種不能趕。

其中病死的其魂魄已被閻王勾去,不能把他們的魂魄從鬼門關那裡喚回來;

而投河吊頸者的魂魄是“被替代”的纏去了,而且他們有可能正在交接,若把新魂魄招來,舊亡魂無以替代則會影響舊魂靈的投生;

另外,因雷打而亡者,皆屬罪孽深重之人,而大火燒死的往往皮肉不全,同樣不能趕。


湘西趕屍是否存在?

趕屍的傳承

體型條件

湘西民間,自古就有趕屍這一行業,趕屍匠從不亂收徒弟。學徒由家長先立字據,接著趕屍匠必須面試。一般來講,要看滿16歲,身高1.7米以上,同時還有一個十分特殊的條件,相貌要長得醜一點。

教授畫符

師父教徒弟,第一件事是畫符,這種十分奇特的符,是在黃紙上用硃筆畫上又像字又像畫的東西,途中遇到意外情況,便將這種奇特的符朝西掛在樹上或門上,有時也燒灰和水吞服。同時徒弟必須學會三十六種功,才能去趕屍。第一件功,便是死屍“站立功”,也就是首先要讓死屍能站立起來。第二件功是“行走功”,也就是讓屍體停走自如,第三件功是“轉彎功”,也就是屍體走路能轉彎。另外,還有“下坡功”“過橋功”“啞狗功”“還魂功”等。

湘西趕屍是否存在?

湘西趕屍是否存在?

趕屍是否如此?

其實,對於我們來說,我們從來沒有親眼看到過趕屍的存在,只是根據一些書籍或者記述的故事瞭解到的。所以是否真實存在還需考察,但是,作為湘西的我呢,以前聽老人說,是把屍體給切斷然後用揹簍背到要送的地方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