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圓融通達,不要鋒芒畢露(2)

然而,認識的轉變過程,如同經歷煉獄再生一樣,需要經歷痛苦的自省,每當曾國藩自悟昨日的是與非時,常常被追憶昔日"愧悔"的情緒氛圍所籠罩。因此,在家守制的日子裡,曾國藩脾氣很壞,常常因為小事遷怒諸弟,一年之中和曾國荃、曾國華、曾國葆都有過口角。

在三河鎮戰役中,曾國華遭遇不幸,這使曾國藩陷入深深的自責之中。在其後的家信中,屢次檢討自己在家期間的所作所為。他在1858年12月16日的家信中寫到:"去年在家,因小事而生嫌釁,實吾度量不宏,辭氣不平,有以致之,實有愧於為長兄之道。

千愧萬悔,夫復何言!……去年我兄弟意見不和,今遭溫弟之大變。和氣致祥,乖氣致戾,果有明徵。"1859年1月6日,又提到,"吾去年在家,以小事急竟,所言皆錙銖細故。泊今思之,不值一笑。負我溫弟,既愧對我祖我父,悔恨何極!當竭力作文數首,以贖餘愆,求沅弟寫石刻碑。亦足少抒我心中抑鬱悔恨之懷。

"在經歷了一段時期的自省自悟以後,曾國藩在自我修身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變。及至復出,為人處事不再鋒芒畢露,日益變得圓融、通達。因此,我們要視名利為煙雲,當名利場中的過客,萬不能因名利而高人一等。這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首先,對於不屬於自己應得的名和利,絕不可要,否則,在日常生活中,做一個沽名釣譽者,即便能暫時獲得某些大紅大紫的得意和快意,日後真相大白時,也必有無窮無盡的煩惱接踵而來;其次,對於那些勉強可以得到的名和利,要有一種謙讓的精神,將其推讓與其他人,這既會增加同事間彼此的友好關係,又是自知之明的一種表現;再次,即使是自己應得的名和利,也要善於將其化為前進的動力,絕不能使之成為人生的負累、前進的阻力,也不能把名利當作炫耀的資本。我們知道,滿桶水不響,半桶水晃盪,絕不能作"半桶之水"!須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人生智慧功成名就需要一種謙遜的態度,自覺地在名利場中做看客,開拓廣闊心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