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藝老戲骨 一身正氣張福元(組圖)

北京人藝老戲骨 一身正氣張福元(組圖)

張福元簡介

張福元 (北京人藝一級演員) 1955年出生,北京市人。1974年畢業於北京市藝術學校,1985年又畢業於中文大專。任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一級演員。北京市東城區青年聯合會委員、常務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飾有話劇幾十部,影視幾十個角色,還發表過小品、雜文等。

張福元:“人藝精神是什麼?是以理想為凝聚力,不斷創新發展,不追風,不趕浪潮,腳踏實地,以創造人民所需的藝術為天職。人藝,離開人民與藝術就什麼都不是了!”

“飾演《茶館》大傻楊 ,

開始我是拒絕的……”

北京人藝老戲骨 一身正氣張福元(組圖)

每次打開新版人藝《茶館》宣傳單,本輪演出演員表(以出場先後為序)那頁,排在第一個的總是大傻楊(張福元飾)。

張福元介紹說:“《茶館》於1958年首演,由【於是之】先生老一代人開始演出,一直演到1965年,1966年是文化大革命基本上就沒演,直到1976粉粹四人幫那年年底為紀念老舍誕辰,我們重排了《茶館》的第一幕。”

北京人藝老戲骨 一身正氣張福元(組圖)

人藝有一句老話叫“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年輕時曾經跑過黃胖子龍套的梁冠華,就因自己身上特有的氣質,加上他用心對待每個自己飾演的角色,被慧眼識珠的林兆華導演看中,在1992復排的《茶館》中時主演王利發(王掌櫃),便有了今天的“梁掌櫃”。

北京人藝老戲骨 一身正氣張福元(組圖)

張福元說:”到了1978年,開始重新恢復《茶館》,仍然是以老人為主,那時候我們年輕人開始來了,我當時就進入這個劇組跑群眾,前面演打手,後面演大兵,再後來隨著演出的不斷進行,一直到上世紀末,一些老同志已經開始退休了,我們這些年輕人逐漸得也歲數大了一些,三四十歲了,我們就開始演一些角色。林兆華大導中間也排了一版,演了有一百多場,那版《茶館》帶有林兆華導演的特點,也是挺不錯的一版。2005年我們去美國演出,因為美國要的是焦菊隱版的, 我們就重新恢復了焦版,但用的都是林版的人 ,因為1992年7月16日,北京人藝建院四十週年之際,《茶館》在首都劇場的第374場演出,是於是之、鄭榕、藍天野等老一輩《茶館》演員的告別之作,從此他們就沒再演了。我們這版的人演了三百多場,原來老版的文革前的演出不到一百場,文革後恢復後到他們92年告別後也是三百多場,這樣等於我們兩版加起來現在一共是七百多場,這在戲劇演出的歷史上,這部劇的演出壽命是比較長,等於一直伴隨著我們一代一代人的成長,現在這些茶館演角色的人很多都是跑群眾、演小角色的, 後來由於老同志們的退休,升級為主要角色,都是這樣。”

北京人藝老戲骨 一身正氣張福元(組圖)

作為北京人藝的經典劇目,《茶館》自1958年首演以來,已度過了近六十年的歷史。人藝《茶館》甚至被外國專家稱為“東方舞臺上的奇蹟”。

《茶館》每次演出,都一票難求,今年開票日當天,觀眾凌晨3點多就開始爭先恐後地排隊“搶票”,最終出現6個小時12場演出門票就全部售罄的盛況。

北京人藝老戲骨 一身正氣張福元(組圖)

對於飾演《茶館》大傻楊這個角色,張福元表示:“開始我是不大願意接的,因為我這個角色是我的岳父演的,就是童弟先生原版, 開始大導跟我說的時候,我說我不接老爺的戲 ,因為演好的話,信心也不大足,演不好的話,讓人說一代不如一代,所以我跟大導說,最好別讓我演這個。大導反問我,難道還有比我更適合的嗎?” 最後再加上濮存昕的鼓勵,張福元被說服了。

談到飾演大傻楊心得體會,張福元說:“老版大傻楊,他們主要是按照數來寶來處理的,我儘量的把內容說得更清楚,說一些更接地氣的,普通老百姓能聽得懂的來演,不是那種光去押韻或者光去怎麼幹脆利落,我不追求那個,而是追求把內容說得更明白,我是從這下手的,所以這一版跟那一版不大一樣,老版的氣勢更大一些,我沒有那麼大的氣勢,說得更實在點,就是更腳踏實地一些,因為我比不過人家年代感, 人家肯定知道那時是怎麼樣,我只是道聽途說,要想完全追求那樣,我追求不了,我只能按照現在觀眾能接受的辦法來處理,基本上演出那麼長時間,情況就是這樣。”

北京人藝老戲骨 一身正氣張福元(組圖)

登場前,張福元興致勃勃地分享了一段獨特經歷:“大傻楊這個角色,有一次在美國演出讓我驚的是在哪呢? 劇場裡貼著的宣傳海報就我一個人,就一個大傻楊站在那裡說快板,我就覺得特別奇怪,以往海報都是以那三個老頭為主,因為是主要角色,後來我就想跟負責人要那張照片,他跟我說這個照片不送人,他說那是中心要留的, 我說我本身就是照片那個人,他說那也不行。”

張福元沒辦法,最後問了他一個問題:“您們為什麼不擺那三個老頭,而擺這個人。”那個人意味深長地回答道:“我們認為這個人活得最明白的人,他是貫穿全劇的,而且他把全劇都說得很明白。“

北京人藝老戲骨 一身正氣張福元(組圖)

生活本來就是一部精彩的劇本,充滿了各種意想不到的情節,這是張福元遇到的一件富有戲劇色彩的事,從此張福元也開始使勁琢磨大傻楊這個人。

主演《大訟師》

古裝版“人民的名義”

北京人藝老戲骨 一身正氣張福元(組圖)

去年5月由郭啟宏編劇,藍天野、韓清導演的原創話劇《大訟師》登上首都劇場的舞臺。人藝《大訟師》取材於傳統戲曲名篇《四進士》,圍繞著明朝嘉靖年間一樁官官相護的冤假錯案展開,講述狀王宋士傑仗義執言,為民請命的故事。這部古裝“反腐劇”,儼然是舞臺上的《人民的名義》。

北京人藝老戲骨 一身正氣張福元(組圖)

這次張福元在全劇中的擔當關鍵人物——“清官” 。“中國傳統故事中清官的戲多,可是我很怕把清官演得臉譜化,人物面薄,需要加厚。我們北京人藝從來不演類型,演的是舞臺上的這一個。北京人藝常講要有深厚的生活基礎、鮮明的人物形象。我希望我們的演員站在舞臺上是用人物來打動觀眾,而不是去對觀眾進行說教”張福元說。

北京人藝老戲骨 一身正氣張福元(組圖)

北京人藝老戲骨 一身正氣張福元(組圖)

早在去年3月,演《大訟師》清官毛朋前,以《阮玲玉》裡馬大哥形象出現的張福元,就為人民喊話:”實際上,人越往上走,不管走多高,起碼一個原則,那就是應該懂得尊重每一個人,即便一個人是打掃衛生的,也許他直到一生都這樣,但是這個人,你不容小覷,他能一生走過來,就已經很牛逼了。”

張福元推崇季羨林那句話,假話全不說,真話不全說。“假話全不說,說了傷人也害自己, 真話不能全說,用咱們老百姓的話就是要有眼力勁。“張福元補充道。

處女作《催眠》

為人藝添光

北京人藝老戲骨 一身正氣張福元(組圖)

2016年6月6日,《催眠》正式建組,《催眠》的劇本改編自馬曉麗同名小說,這次是張福元獨立指導一個戲。張福元說:“頭一次在劇院獨立指導一部劇,我希望把這部劇排成人藝的精品,這部劇是關注當下人的精神健康,在21世紀解決了溫飽後,應該是關心人們精神狀態的一個世紀,所以我就著重在這方面下了功夫, 我們每個人的精神都有這樣那樣的不安、煩心。我希望觀眾看過這部戲後,對他們能有所幫助,催眠其實是一個可以得到合理解釋的治療手段,通過催眠,獲得暗示,從而拯救人們的心靈。我也希望觀眾在走進劇場後,能接受這一次戲劇的‘催眠’,獲得更多超脫於日常生活的感悟。”

北京人藝老戲骨 一身正氣張福元(組圖)

北京人藝老戲骨 一身正氣張福元(組圖)

《催眠》作為一部原創作品,該劇聚焦了當下社會人們的心理問題。張福元表示:“現實的世界,心靈高貴的人在社會上必然碰壁,社會是骯髒的,不允許你乾淨,你乾淨你就不合群,你就有駁於社會,可是我們不能因為他髒,我們就放棄我們原本追求的乾淨。所以劇中三個角色的共同特點就是心靈深處都很高貴,或者說都有心靈潔癖。政治家沒理可講,商人講利潤,這筆買賣,做不做取決於有沒利潤,所以這是商人的策略,而老百姓只能講講利弊,更多時候是沒得選擇。”

北京人藝老戲骨 一身正氣張福元(組圖)

心理“鬥爭”每時每刻都發生在我們身邊。生活充滿著各種“身不由己”,即便不去選擇,也是另一種能令人鬱悶的選擇,所以接受《催眠》很有必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