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龙何在之胤禛身世迷雾(三)

真龙何在之胤禛身世迷雾(三)在康熙皇帝的二十几个皇子之中,四子胤禛无疑是一个有心计的人。

胤禛出生的那一年,是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就是这年的十月三十日寅时,一位姓乌雅氏的宫人为24岁的英姿勃发的皇帝生下了一个男孩。这男孩就是胤禛。

《东华录》卷二十四云:“母孝恭宣惠温肃定裕赞天承圣仁皇后乌雅氏,原任护军参领加封一等公爵卫武之女,尝梦月入怀,华彩四照,已而诞上,时康熙十七年戊午十月三十日寅时也。”世宗胤禛的出生,可谓吉征福象,灵光照人。

在这段话里,《东华录》的作者蒋良骐起码明确强调了三个内容:一,胤禛的生母是乌雅氏;二,乌雅氏为卫武之女;三,胤禛的生辰是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

问题看起来非常简单,然而,也许恰恰因为这问题太简单了,所以,后来的打不清的官司也便随之而来。

胤禛为乌雅氏所生,已经铁定无疑,但是乌雅氏何许人也?

除《东华录》中的一种说法外,

尚有:《清史稿·后妃传》中云:“护军参领威武女”。这里的“威武”显系《东华录》中“卫武”的讹误,所以,二说似可并为一说。至于其是无意错讹还是有意改写,已经不得而知。为什么又节外生枝留下这么一个疑问呢?因为关于这个问题,后来又出现了更加离奇玄妙的传说,正与这“卫氏”有关。

燕北老人所撰《满清十三朝宫闱秘史》,在《康熙朝·雍正幼时以兵法部勒白老鼠》一节中这样记载:康熙帝一日偶见卫士之妾,爱之,召入宫,六月而生雍正。故此,按月份推之,雍正并不是康熙的骨肉,相反,却是“卫家儿矣”。

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在民间传说之中,不惟乌雅氏已成人妇、本来不是康熙的宫人,而且由她所生的胤禛也居然成了别姓小子,根本不是皇家传人。而那位胤禛的“生父”则也在自己的小妾入侍康熙以后,靠了裙带关系,被召为御前侍卫。

又一个姓“卫”的。这个卫氏与《东华录》中所说的卫武是不是一个人呢?如果一个人的话,那么,他到底是乌雅氏的父亲还是她的老公呢?一切都不得而知。翻遍历史,我们对他那样的小人物从来都是不屑一写的,何况在他身上还有那么多的是是非非,那么多的话柄。

正史里关于乌雅氏的介绍,甚至也只寥寥几语:“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护军参领威武女。后事圣祖。······”“后事圣祖”一句话轻轻带过,说得很是含混,是长大后事圣祖、还是嫁人后事圣祖,便又有一个机关在。本来,在正常情况下,对这样一句话,我们似可不必深究、使问题复杂化,但是,历史上既然已有异说出现,那么,我们的怀疑就不算是无中生有、画蛇添足。

由此看来,胤禛的身世首先是个谜。

真龙何在之胤禛身世迷雾(三)在康熙的众多皇子、尤其是年长皇子中,胤禛的母亲的家世是属于微贱一类的。她的父亲不管是谁,都不是名门望族,不能给她在宫中的地位带来任何好处,因此她在生下胤禛时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徽号。只是到了胤禛出生的第二年,也就是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她才被册封为德嫔,又二年,进德妃。她的荣辱,实际上跟她的儿子胤禛紧密相连。

然而,她和乃子的关系其实并不好。胤禛从小就受孝懿仁皇后的抚养,相反与生母日渐疏远。雍正继位后,首先封隆科多(孝懿之弟)为舅舅,但却对生母置之不理,迟迟不下尊号。可见母子成见之深。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五月二十三日,在老皇帝驾崩的半年之后,乌雅氏便以六十四龄无疾暴卒,至使时人多传她是自杀,说明她的的确确是与大儿子格格不入,势难两立。这是为什么?

在封建的纲常秩序森严难犯的当年,如果说胤禛做皇子时有意巴结高贵势大的孝懿皇后家族,以期巩固自己地位尚且有情可原的话,那么他在即位以后仍然冷遇自己的亲生母亲,就无论如何也不会无缘无故。

原因何在?

乌雅氏虽然出身的门第不高,然而肚子却争气,一连给康熙帝生下了两个儿子——胤禛之后,又有排行十四的胤褆将世。这胤褆虽与胤禛同母,但二人关系并不交好,甚至在关键时刻还成了竞争皇位的强劲对手。乌雅氏一方面与大儿子关系紧张,一方面又对小儿子后来的遭遇不平,加之她一向认定“钦命予子传承大统,实非梦想所期”,似乎对胤禛即位的合理性深表怀疑,因此,说她以自觉回天乏力、佑子无功而先夫尸骨未寒之际,愤而自裁,也似乎有些道理。但是,以胤禛和他的母亲失和至此,反过来推断,说影响他们母子正常亲情的主要原因只是由于乌雅氏偏袒幼子,只是由于乌雅氏看见亲生儿子趋炎附势而心态失衡,却总是差强人意、过于简单。这背后是否藏有更大的难于人言的隐秘、更深的难以忽视进而忘怀的原因,是否与胤禛的既从皇父那里承袭、又心底里萌生的对生母的本能歧视有关呢?

我们说,也许两代皇帝、尤其是作为儿子的雍正帝对死后才得封谥的孝恭仁皇后的理念排斥本身,恰恰足以反证乌雅氏的来历不同寻常。而这一切,又都无不对胤禛的政治生涯产生莫大的影响。

关于胤禛的生父是谁,历史上还有一种传说,就是“胤禛之母,先私于羮尧,入宫八月而生世宗”,似乎胤禛应该是年羹尧的儿子。但其实,这也仅仅是个传说而已,因为根据有史料推断,胤禛与年氏的年龄至少是不相上下,年羹尧绝无做胤禛父亲的可能。

不管怎么说,不管乌雅氏的身世的如何、胤禛的生父谁属,事实上,至少康熙承认胤禛是自己的儿子。这是整部后代历史得以成立的关键和前提。

既然在皇帝那里,胤禛的血统问题似乎根本不存在,那么,对胤禛的教育也便自然与其他皇子一样,必须按部就班地进行下去。

6岁的时候···(请看下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