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放下屠刀”與“好人有好報”,兼論王陽明、范仲淹的兩句話

前幾天知常容一直在直播。直播沒有無主題,就是閒聊,沒有人氣,偶爾有人會經過,然後一閃而過。不過多的時候會有三四個人停留,進來耐心聽的朋友都是我的粉絲,很給面子,都能互動,避免我對著空氣說話的尷尬。

在聊天的過程中,有人提到了“好人有好報”這個話題,當時回答了一下,現在想想這也是一個能聊能寫的話題,所以才有了這一篇文章。

好人有好報這句話大概來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閒聊“放下屠刀”與“好人有好報”,兼論王陽明、范仲淹的兩句話

這句話被很多人質疑的,因為大家還發明瞭另外一句話,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

同樣飽受質疑的一句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有人就提出問題,我做了這麼久的好人都不能成佛,為什麼他放下屠刀就可以成佛了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

這就是我們今天值得聊的地方,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不同的理解呢?

我想提出質疑朋友眼睛一定是盯上“好報”“成佛”這四個字。

一個人獲得好報是很不容易的,一個人能成佛自然更是艱難。

換一個角度看,做好人是為了好報嗎?

為了好報才去做好人嗎?

如果是,這個問題就很好回答了,因為這是一種交易。

用做好人去換好報。

交易的本質是公平,自願,否則就變成強買強賣了。

閒聊“放下屠刀”與“好人有好報”,兼論王陽明、范仲淹的兩句話

但是交易並不一定能保證你一定能獲得預期的收穫,有些商人因為行情沒有把握,或者判斷失誤,或者其他原因賠錢的買賣也是存在的。

所以“好人沒好報”,因為交易失敗了。

如果“好人有好報”那是因為交易成功了。

這根本不是“好人有好報”的本來意思。因為本末倒置了

我們來看一看《道德經》中所說的聖人是怎麼做的。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這是第七章的一句話,聖人做事的順序是把自己利益擺在天下人的利益的後面,先天下人而後己。也就是范仲淹所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如果天下人沒有獲得利益,那根本不會想到自己的利益,正因為這種無私成就了自己。

閒聊“放下屠刀”與“好人有好報”,兼論王陽明、范仲淹的兩句話

當聖人決定做好人的時候,他不會想到有好報,或者有惡報,這些對他來說根本無需考慮。他重點思考的是什麼?

怎麼把好人做好,而不是怎麼獲得好報。

既然只考慮做好人,所謂有好報,還是沒好報,有什麼區別呢?如果還沒有好報,說明做的不夠,說明天下人還沒有獲得好報,自己怎麼可能先獲得呢?從邏輯上根本說不通。

水利萬物而處眾人之所惡

相類似的一句話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放下屠刀”是最關鍵的。

放下屠刀,他放下了什麼?

放下了自己曾經做的一切,曾經堅持的執念,他明悟了。

經常會在電視劇中看到一個十惡不赦的大魔頭,大反派,最後醒悟了,不再殺人和禍害人了,但基本上他們很快就掛掉了。

有些人就會覺得那還不如做個魔頭,這樣才能活的更久,當然還有人會感嘆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真不假啊。

為什麼會生出這樣的想法。

閒聊“放下屠刀”與“好人有好報”,兼論王陽明、范仲淹的兩句話

因為看到了他死了,將活著置於好人之上,認為活著比做好人更重要。

如果這樣,那麼為了活著,又會怎麼做呢?這裡的邏輯很容易推導出來。

大反派放下了屠刀是因為認識到自己錯了,也認識到什麼是對的,他不是在悔恨中放下的,是在明悟中放下的。既然明悟了,之前的“業”自然要消掉,有這樣的結局,相信大反派心中不會有絲毫後悔。

放下屠刀或許是一件比較極端的事情,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呢?執著於某些東西,為了自己的利益,然後做出一些過失的事情,可曾明悟呢?

如果沒有明悟,自然就沒有放下,而是一直拿著。

屠刀不是關鍵,關鍵在於放下。

王陽明仙去之前,門人曾經問他有什麼要說,王陽明說:我心光明,夫復何言。

你放下了,自然就很坦然了,如果你一直拿著,你當然就不這樣想了。拿著就是沒有明悟,那不過是給自己編了一個又一個的故事。

閒聊“放下屠刀”與“好人有好報”,兼論王陽明、范仲淹的兩句話

當你沒有放下之時,你就會先看到“成佛”兩字,而不是先看到“放下”兩字。

知常容曾經有一個觀點:你如果只能看到別人的好處,長處,優點,而看不到別人的缺點,你只念著別人的好,卻想不起別人的惡。這個如果是你的習慣,你必能成大器。

一個人做生意怎麼才能將生意做大,那就是讓越來越多的人從你這裡獲得好處,只有這樣你賺的錢才會越多,可持續。

一個人怎麼才能獲利名利和地位,那就只有讓越來越多的人承你的好處,這樣才可以獲得。

但有人不是這樣想的,他就想著怎麼將賺錢,他就想獲得名利,所以他們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怎麼誘使別人購買,而不是考慮這個東西對人有沒有好處。

他會第一個想到怎麼用什麼捷徑去獲得名利,所以李宗吾先生的書為什麼會受到一些人的追捧不是沒有道理。

但忘記了一件事情,你的名利,錢財的獲得是眾人給你的恩惠,而不是你自己獲得的。

閒聊“放下屠刀”與“好人有好報”,兼論王陽明、范仲淹的兩句話

當天下人都無法獲得恩惠,最後自然就被天下人所棄了。

有些人拼命向上爬,到了新的位置發現自己的能力不匹配,那麼他會怎麼做?當然不肯主動退下,因為這是自己辛苦獲得的。

他會做什麼,不言自明。

我們做事情就是做事情,認真將事情做好,至於事情最後做成什麼樣,那不是我們能力可以改變的。但是很多朋友做事情先考慮自己能獲得什麼,那樣就比較累了。

即然有獲得,自然就存在沒有獲得,這世間哪裡有每一次的百分百獲得呢?負面情緒就是這樣來的。

這個我似乎曾經專門寫文談過分清事和欲的文章,這裡不展開了。

上面僅僅是個人觀點,是對,是錯這是大家的擇訣,而不是我說了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