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社區團購漸受青睞 產品質量如何保障?

  想買雞鴨魚肉、想買蔬菜水果,小區微信群內一條條促銷團購信息、小程序鏈接不斷地刷屏,動動手指手機下單,第二天菜品就會送到樓下。社區團購,近期成為不少居民採購食品的主要渠道。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全國各地小區都進行封閉式管理,因“便宜價、送到家”的優勢,社區團購彷彿按下了“快進鍵”,加入社區團購的市民越來越多,人們紛紛向“線上”轉移,接受並習慣網上買菜的生活方式。

  但是,在價格優惠、送貨上門等甜頭背後,社區團購也面臨著食品安全和相關監管的考驗。連日來,記者對社區團購進行了調查。

海口社區團購漸受青睞 產品質量如何保障?

通過微信群接龍後,海口一單位員工們訂購的雞蛋和佛手瓜送到單位門口,員工正在領取。

  號稱“原產地+低價格” 社區團購漸受青睞

  家住海口市西海岸的“寶媽”林女士因孩子不到一歲,丈夫在瓊海工作,每天買菜成了她較為頭痛的問題。

  2019年5月,她接到小區朋友發來的“好友邀請”,加入了小區業主所創建的一個小區團購群。“起初,這個群裡人並不是很多,‘團長’不時會發來蔬菜、水果、禽肉的信息。”林女士告訴記者,相比農貿市場,團購群產品價格低,並且“團長”聲稱瓜果蔬菜大多來自田間地頭,團購信息也標明原產地,看起來很新鮮,比如一個無籽西瓜輕的12斤,重的也有16斤左右,價格才10元。林女士說,慢慢地,小區團購群由幾十人發展到了500人,後來又開了第二個群。

  很多小區業主也與林女士一樣,對社區團購從一開始的好奇、嘗試,再到後來習慣。“我每天一早就要去上班,農貿市場挺遠,老人腿腳也不好。”家住海甸島某小區的王女士說,加入業主吃貨群后,她都通過小區團購接龍下單買瓜菜、雞鴨肉等,解決了她家的買菜問題。

  疫情期間,因小區進出不方便,王女士等小區業主基本上在群裡下單採購物資。“‘團長’聯繫好本地供貨商後,會將產品信息發到群裡,我們想買的話就直接預訂。”與王女士同住一小區的李女士稱,通常在次日,預定的食品物資就會送到小區,“團長”在群裡通知大家領取。

  記者發現,社區團購因“原產地+低價格”等優勢,備受“上班族”“寶媽”青睞。有業主稱,在社區團購群裡,最多的時候,一個月就花了一千多元,但仍比超市划算得多。

海口社區團購漸受青睞 產品質量如何保障?

通過微信群接龍後,海口一單位員工們訂購的雞蛋和佛手瓜送到單位門口,員工正在領取。

  社區團長多為小區業主 靠“建信任+樹口碑”維繫運作

  記者瞭解到,社區團購的出現,也衍生出社區“團長”這個新興職業。而團長大多為小區業主,也是供貨商與小區採購者的中間聯繫人。團長基於社區鄰里關係,直接對接生產者和消費者,精簡了中間環節,省下抽成和中間運輸費用;同時負責建群運營、推薦產品、銷售及分發貨品、售後服務等。

  團長小李和其他兩名團長負責海口龍華區一小區的團購工作已有一年多了。他告訴記者,所聯繫的產品要考慮價格,要比農貿市場或超市有優勢;還要實地查看農產品的質量,有沒有過度使用農藥;此外,採購中保鮮、運送、倉儲等問題也要考慮。

  在小李看來,社區團購最重要的,是有好的產品、好的服務以及好的口碑。“產品是從哪裡進貨,我們在群內發佈信息時,會附上貨主的地址和電話等信息。”小李告訴記者,通常業主預訂後,我們先把貨拉到小區,業主們再付款。當業主對產品不滿意或產品存在質量問題,通常會將相片和原因私信給他們,均是無理由退換貨,然後他再找供貨商處理 “大家都是小區業主,抬頭不見低頭見,如果賣的產品價格高,或有質量不過關,一旦口碑差了,業主就不會再和你買了。”小李表示,從規模較大的供應商拉來的瓜菜,他們都會要求對方提供相應的快檢報告,查看是否農殘超標。而一些農村自種或自養的產品,他們認為質量還是可以放心。

  記者瞭解到,除了住宅小區,一些“上班族”也在公司或單位內也兼職“團長”,幫同事團購瓜菜和零食等。

海口社區團購漸受青睞 產品質量如何保障?

社區團購下單訂的雞蛋送到物業處辦公室內,消費者正在領取。

  社區團購“口口相傳” 產品質量你真的放心嗎?

  在社區團購蓬勃興起的同時,如何確保團購產品的安全性?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除了對社區團長的信任、參照他們積累的口碑,多數消費者並無更多的確認渠道。其中,團購瓜果蔬菜肉禽類的溯源、農殘獸藥檢測等方面,更是備受消費者們關注。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目前,社區團購產品多以生鮮農產品為主,包括蔬菜、瓜果、家禽肉類、海產品等,但是否經過專業部門的檢驗檢疫則是難以知曉。“雖然供貨商宣稱他們的農產品天然無公害,但是真是假,我們是看不到的。”業主張女士提出自己的擔憂,當產品拉到小區分發時,業主們大多隻是看菜是否新鮮,雞蛋是否破損,鮮有人主動詢問或查看相關檢測報告。

  業主王先生此前在業主群購買了三斤豬裡脊肉,前來做客的朋友說了句玩笑話“這豬扒便宜又新鮮,就是不知道有沒有經過檢疫”反而引起了他的注意。“我問了團長,他答覆這是鄉下農戶自家養的豬,絕對沒問題。”這句安慰卻無法讓王先生安心,而對方也未提供相關的檢驗檢疫合格證明。

  此外,社區團購不時會有家庭式作坊自制食品銷售。去年端午節前夕,李女士在小區群裡接龍買了七個黑豬肉粽子,拿回家發現,其中一個粽子存在生米的情況,另一個粽子打開一聞還是餿了的。

  “當時想著也沒多少錢,也沒找團長理論。”李女士說,群裡當時貼出了粽子生產者的信息,但生產者是否有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產品的生產環境是否達標,包裝過程是否又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等,這些是業主們無法驗證的。缺斤短兩的問題,部分業主也遭遇過,但有人礙於面子,涉及金額又不大,也就不了了之了。

海口社區團購漸受青睞 產品質量如何保障?

社區團購下單訂的雞蛋送到物業處辦公室內,消費者與團長核對後領取。

  社區團購運輸、存儲條件不足易導致食品變質

  在配送方面,記者發現,社區團購大多由供應商自產、自銷、自配送,或是配送公司送至指定地點,團長再通知業主提取。一些需要冰凍或冷凍的食品,因長時間置於室外,溫度過高,食品變質的情況時有發生。

  海口市國貿某小區業主楊先生稱,曾有一次傍晚下班回小區內取訂購的冰鮮黃花魚,結果發現裝黃花魚的袋子內,冰塊早已融化,袋子裡的冰水則成了溫水。“後來回到家裡一蒸,明顯就感覺這魚不新鮮了。”

  “像我們小區裡,光吃貨群就有四個,但有一個群的群主好像不是我們小區的。”家住秀英區永萬路的曾女士說,一些團長為了能擴大其銷量,便通過朋友關係混到鄰近小區的業主群內,接著獨立建群,再將小區業主拉到群內發產品接龍廣告。但對於不熟悉的、非本小區業主的群主,曾女士每次買東西時都會多個心眼。

  記者瞭解到,社區團購群中,有過半以上是先付款後收貨,或是以先付定金,收貨後再付尾款,僅少部分群採取貨到付款的方式。當群主、團長非本小區人員,業主對其不甚瞭解時,這種操作存在一定的風險。

海口社區團購漸受青睞 產品質量如何保障?

根據社區團長提供的訂單,配送公司直接將雞蛋送到目的地。

  電商平臺社區團購呼籲政府出臺引導政策

  那麼,如何保障社區團購產品安全合格?某社區團購電商平臺的蘇總認為,品控和售後是社區團購持續發展的前提。

  “我們平臺銷售的蔬菜有自己的生產基地,種植過程中不打農藥,其他的合作基地,我們要求要達到供應標準才能供貨。”蘇總告訴記者,合作基地由供應商定期提供農殘快檢,銷售產品的信息會在業主群發佈,便於消費者追溯源頭。

  “有顧客反映產品有問題,基本秒退換。”電商平臺的社區團購,雖然形成一定的規模,但蘇總認為在售後方面,仍然存在“眾口難調”的難題。“像一個單品,每個人的口感是不一樣的,有人認為甜有人覺得酸。”像這樣的情況難以界定是否為售後範疇,但大多情況公司還是會予以退換,“因為整個行業內沒有一套成型規則”。

  昌江某電商平臺旗下的社區團長目前已增加到500餘人,平臺銷售給顧客的產品多從樂東昌江陵水等地區的田間地頭採購。“對於瓜果蔬菜,我們都會親自拿到產地的農業服務中心做檢驗,確保合格後再拉走,銷售給顧客。”該平臺負責人告訴記者,對於家禽肉類的檢測,只能由供應商來提供報告,來確保產品合格。

  通過採訪數家電商平臺,記者瞭解到,目前政府部門的監管還未觸及社區團購組織或企業,而大多組織或企業,全按自定的流程及規則來操作。在採訪中,有平臺提出,社區團購電商應成立行業協會,以社團組織的形式為這個行業服務。同時,政府應當出臺關於社區團購的扶持、監管政策,為社區團購行業提供指導和幫助,引導這一行業規範、健康發展。

律師支招:社區團購遇消費糾紛若無法協商解決 消費者可收集相關證據主張自身權益

  社區團購與一般的電商平臺銷售有哪些不同?“團員們”遇到產品質量或服務方面的問題時,應該如何維權?記者就此採訪了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律師李君。

  李君介紹,社區團購依託真實社區,以社交手段為途徑,能夠解決很多社區業主的買菜難題,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帶來了很大的便利,深受社區業主的歡迎。但社區團購還存在諸多問題,這直接制約了社區團購的健康發展。

 李君告訴記者,無論是社區群內自發接龍購買農產品或預包裝食品,還是在其他電商平臺購買,都要符合我國法律、法規關於生產標準及食品安全標準的規定。

  社區團購銷售的大多是生鮮農產品,多以“團長”對接供應商。然而,“團長”作為個人組織者,通過個人渠道,對於產品質量是否合格,生鮮農產品是否存在農藥、獸藥殘留物超標等情況,他是沒有相應的檢測手段的。“合不合格只能憑供應商一方所提供的材料或口頭承諾。”李君說,社區“團長”如果是無償代購,不負法律責任;若“團長”組織的社區團購是帶有營利性質的,倒賣或者收取了代購費,那麼消費者因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受到損害,“團長”可能要承當相應的責任,而生產者或供應商則需要承擔主要責任。

  消費者在社區團購時,遭遇消費糾紛,該如何維權?

  對此,李君建議,結合社區團購進行分析,首先應保留好相關產品的證據材料,以及支付記錄等憑證;其次要證明所購買的產品的確存在質量安全問題,提供存在缺斤少兩、食品變質、農藥獸藥殘留等相關證據。消費者因買到農殘超標或質量有問題的食品受到嚴重損害的,可以向負責建立、組織社團團購的負責人,比如“團長” 主張損害賠償,也可以向供應商主張賠償。

  遇到付款後不送貨的情況,在與對方溝通協商無果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多渠道的維權途徑。首先,可以向消費者協會進行反映。如果涉及的數額較大、人數較多,涉嫌刑事犯罪的可以向所在地的公安機關報案。如果涉及相關違約行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進行起訴,要求返還已支付購貨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