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司馬光《訓儉示康》原文·註釋·譯文

《訓儉示康》是北宋史學家司馬光所寫的散文作品,為司馬光寫給其子司馬康,教導他應該崇尚節儉的一篇家訓。

文章先寫司馬光自己年輕時不喜華靡,注重節儉,現身說法,語語真切。接著寫近世風俗趨向奢侈靡費,講究排場,與宋初大不相同,復舉李文靖、魯宗道、張文節三人的節儉言行加以讚揚,指出大賢的節儉有其深謀遠慮,而非侈靡的庸人所能及。進而引用春秋時御孫的話,從理論上說明"儉"和"侈"所導致的必然後果,使文章更深入一層。最後連舉六名古人和本朝人的事例,又以正反兩面事實為據進行對比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儉能立名,侈必自敗。末尾以"訓詞"作結,點明題旨。全文說理透闢,有理有據,旨深意遠,反覆運用對比,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宋代·司馬光《訓儉示康》原文·註釋·譯文

正文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華靡,自為乳兒,長者加以金銀華美之服,輒羞赧棄去之。二十忝科名,聞喜宴獨不戴花。同年曰:“君賜不可違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幹名,但順吾性而已。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應之曰:“孔子稱‘與其不遜也寧固。’又曰‘以約失之者鮮矣。’又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古人以儉為美德,今人乃以儉相詬病。嘻,異哉!”

  近歲風俗尤為侈靡,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吾記天聖中,先公為群牧判官,客至未嘗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過七行。酒酤於市,果止於梨、慄、棗、柿之類;餚止於脯、醢、菜羹,器用瓷、漆。當時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內法,果、餚非遠方珍異,食非多品,器皿非滿案,不敢會賓友,常量月營聚,然後敢發書。苟或不然,人爭非之,以為鄙吝。故不隨俗靡者,蓋鮮矣。嗟乎!風俗頹弊如是,居位者雖不能禁,忍助之乎!

  又聞昔李文靖公為相,治居第於封丘門內,廳事前僅容旋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當傳子孫,此為宰相廳事誠隘,為太祝奉禮廳事已寬矣。”參政魯公為諫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於酒家,既入,問其所來,以實對。上曰:“卿為清望官,奈何飲於酒肆?”對曰:“臣家貧,客至無器皿、餚、果,故就酒家觴之。”上以無隱,益重之。張文節為相,自奉養如為河陽掌書記時,所親或規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雖自信清約,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公宜少從眾。”公嘆曰:“吾今日之俸,雖舉家錦衣玉食,何患不能?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吾今日之俸豈能常有?身豈能常存?一旦異於今日,家人習奢已久,不能頓儉,必致失所。豈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嗚呼!大賢之深謀遠慮,豈庸人所及哉!

  御孫曰:“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夫儉則寡慾,君子寡慾,則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慾,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故曰:“儉,德之共也。”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是以居官必賄,居鄉必盜。故曰:“侈,惡之大也。”

  昔正考父饘粥以餬口,孟僖子知其後必有達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馬不食粟,君子以為忠。管仲鏤簋朱紘,山節藻梲,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衛靈公,史鰌知其及禍;及戌,果以富得罪出亡。何曾日食萬錢,至孫以驕溢傾家。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東市。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然以功業大,人莫之非,子孫習其家風,今多窮困。其餘以儉立名,以侈自敗者多矣,不可遍數,聊舉數人以訓汝。汝非徒身當服行,當以訓汝子孫,使知前輩之風俗雲。


宋代·司馬光《訓儉示康》原文·註釋·譯文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我本來出身在卑微之家,世世代代以清廉的家風相互承襲。我生性不喜歡奢華浪費。從幼兒時起,長輩把金銀飾品和華麗的服裝加在我身上,總是感到羞愧而把它們拋棄掉。二十歲忝中科舉,聞喜宴上獨有我不戴花。同年中舉的人說:“皇帝的恩賜不能違抗。”於是才在頭上插一枝花。一輩子對於衣服取其足以禦寒就行了,對於食物取其足以充飢就行了,但也不敢故意穿髒破的衣服以顯示與眾不同而求得好名聲,只是順從我的本性做事罷了。一般的人都以奢侈浪費為榮,我心裡唯獨以節儉樸素為美,人們都譏笑我固執鄙陋,我不認為這沒什麼不好。回答他們說:“孔子在說:‘與其驕縱不遜,寧可簡陋寒酸,又說:‘因為節約而犯過失的很少’,又說:‘有志於探求真理而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為羞恥的讀書人,是不值得跟他談論的’,古人把節儉看作美德,當今的人卻因節儉而相譏議,哎,真奇怪啊!”

  近年來的風氣尤為奢侈浪費,跑腿的大多穿士人衣服,農民穿絲織品做的鞋。我記得天聖年間我的父親擔任群牧司判官,有客人來未嘗不備辦酒食,有時行三杯酒,或者行五杯酒,最多不超過七杯酒。酒是從市場上買的,水果只限於梨子、棗子、板栗、柿子之類,菜餚只限於乾肉、肉醬、菜湯,餐具用瓷器、漆器。當時士大夫家裡都是這樣,人們並不會有什麼非議。聚會雖多,但只是禮節上殷勤,用來作招待的東西雖少,但情誼深。近來士大夫家,酒假如不是按宮內釀酒的方法釀造的,水果、菜餚假如不是遠方的珍品特產,食物假如不是多個品種、餐具假如不是擺滿桌子,就不敢約會賓客好友,常常是經過了幾個月的經辦聚集,然後才敢發信邀請。如果不這樣做,人們就會爭先責怪他,認為他鄙陋吝嗇。所以不跟著習俗隨風倒的人就少了。唉!風氣敗壞得像這樣,有權勢的人即使不能禁止,能忍心助長這種風氣嗎?

  又聽說從前李文靖公擔任宰相時,在封丘門內修建住房,廳堂前僅僅能夠讓一匹馬轉過身。有人說地方太狹窄,李文靖公笑著說:“住房要傳給子孫,這裡作為宰相辦事的廳堂確實狹窄了些,但作為太祝祭祀和奉禮司儀的廳堂已經很寬了。”參政魯公擔任諫官時,真宗派人緊急召見他,是在酒店裡找到他的。入朝後,真宗問他從哪裡來的,他據實回答。皇上說:“你擔任清要顯貴的諫官,為什麼在酒館裡喝酒?”魯公回答說:“臣家裡貧寒,客人來了沒有餐具、菜餚、水果,所以就著酒館請客人喝酒。”皇上因為魯公沒有隱瞞,更加敬重他。張文節擔任宰相時,自己生活享受如同從前當河陽節度判官時一樣,親近的人有的勸告他說:“您現在領取的俸祿不少,可是自己生活享受像這樣儉省,您雖然自己知道確實是清廉節儉,外人有很多對您有張文節像公孫弘蓋布被搞欺詐的譏評。您應該稍微隨從一般人的習慣做法才是。”張文節嘆息說:“我現在的俸祿,即使全家穿綢掛緞、膏梁魚肉,怕什麼不能做到?然而人之常情,由節儉進入奢侈很容易,由奢侈進入節儉就困難了。像我現在這麼高的俸祿難道能夠一直擁有?身軀難道能夠一直活著?如果有一天我罷官或死去,情況與現在不一樣,家裡的人習慣奢侈的時間已經很長了,不能立刻節儉,那時候一定會導致無存身之地。哪如無論我做官還是罷官、活著還是死去,家裡的生活情況都永久如同一天不變呢?”唉!大賢者的深謀遠慮,哪是才能平常的人所能比得上的呢?

  御孫說:“節儉,是最大的品德;奢侈,是最大的惡行。”共,就是同,是說有德行的人都是從節儉做起的。因為,如果節儉就少貪慾,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貪慾就不被外物役使,可以走正直的路。沒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貪慾就能約束自己,節約費用,避免犯罪,使家室富裕,所以說:“節儉,是各種好的品德共有的特點。”如果奢侈就多貪慾,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貪慾就會貪戀愛慕富貴,不循正道而行,招致禍患,沒有地位的人多貪慾就會多方營求,隨意揮霍,敗壞家庭,喪失生命,因此,做官的人如果奢侈必然貪汙受賄,平民百姓如果奢侈必然盜竊別人的錢財。所以說:“奢侈,是最大的惡行。”

  過去正考父用饘粥來維持生活,孟僖子因此推知他的後代必出顯達的人。季文子輔佐魯文公、宣公、襄公三君王時,他的小妾不穿綢衣,馬不喂小米,當時有名望的人認為他忠於公室。管仲使用的器具上都精雕細刻著多種花紋,戴的帽子上綴著紅紅的帽帶,住的房屋裡,連斗拱上都刻繪著山嶽圖形,連樑上短柱都用精美的圖案裝飾著。孔子看不起他,認為他不是一個大才。公叔文子在家中宴請衛靈公,史鰌推知他必然會遭到禍患,到了他兒子公叔戌時,果然因家中豪富而獲罪,以致逃亡在外。何曾一天飲食要花去一萬銅錢,到了他的孫子這一代就因為驕奢而家產蕩盡。石崇以奢侈靡費的生活向人誇耀,最終因此而死於刑場。近代寇萊公豪華奢侈堪稱第一,但因他的功勞業績大,人們沒有批評他,子孫習染他的這種家風,現在大多窮困了。其他因為節儉而樹立名聲,因為奢侈而自取滅亡的人還很多,不能一一列舉,上面姑且舉出幾個人來教導你。你不僅僅自身應當實行節儉,還應當用它來教導你的子孫,使他們瞭解前輩的作風習俗。

註釋

1、訓儉示康:闡釋節儉(對於“立名”的重要意義)給康看。訓,訓釋、解釋。2、寒家:指門第低微,餘資少。3、清白:形容詞活用作名詞,清正廉潔的家風。4、華靡:生活豪華奢侈。5、乳兒:幼兒。6、長者:長輩。7、羞赧:害羞。8、忝科名:名列進士的科名。9、同年:同榜登科的人。10、簪:插、戴。11、充腹:吃飽。12、垢弊:骯髒破爛的衣服。13、矯俗幹名:故意用不同流俗的姿態來獵取名譽。14、順吾性:順從我的天性。15、儉素:節儉樸素。16、固陋:淺陋。17、病:缺點。18、與其不遜也寧固:與其驕縱不遜,寧可簡陋寒酸。不遜,驕傲。19、約:節儉。20、鮮:少。21、志於道:有志於追求道。22、未足:不值得。23、議:議論24、詬病:譏議、批評。25、異:奇怪。26、近歲:指宋神宗元豐年間。27、走卒:當差的。28、絲履:絲織的鞋。29、天聖:宋仁宗年號(1023~1032)。30、群牧:主管國家馬匹的機構。31、置酒:擺酒席。32、皆然:都這樣。33、非:認為不對。34、會:聚會。35、禮勤:禮意殷勤。36、物薄:食物簡單。37、內法:內宮釀酒之法。38、遠方珍異:來自遠方的奇珍異果。39、品:種類。40、營聚:張羅、準備。41、發書:發出請柬。42、苟或:如果有人。43、鄙吝:吝嗇。44、隨俗靡:跟風隨俗。靡,傾、倒。45、頹弊:敗壞。46、居位者:有權勢的人。47、忍:忍心。48、廳事:辦公或接待賓客的廳堂。49、旋馬:馬轉身。50、隘:狹窄。51、誠:確實。52、太祝奉禮:太常寺的兩個官職,主管祭祀。常由功臣子孫擔任。53、得於酒家:在酒館找到。54、所來:從何處來。55、以實對:把實情說出。56、卿:皇帝對大臣的稱呼。57、清望官:尊貴而有名望的清官。58、酒肆:酒館。59、就:藉著。60、觴之:請人喝酒。61、無隱:坦言,不隱瞞。62、蓋:更加。63、自奉養:自己生活享受。64、掌書記:唐朝官名,相當於宋代判官,故以此代稱。65、所親:“所”字加動詞構成所字結構,這裡相當於名詞性短語,意為“所親近的人”。66、清約:清廉節約。67、從眾:和眾人一樣。68、錦衣玉食:即“衣錦衣,食玉食”,穿高貴的服裝,吃珍貴的食品。69、顧:但。70、頓:馬上。71、失所:無存身之地。72、庸人:凡人,平常人。73、共:通“洪”,大。74、寡慾:慾望很少。75、不役於物:不受外物的牽扯、制約。76、直道而行:行正直之道,指任何事情都敢於誠實不欺地去做。77、小人:指普通百姓。78、謹身節用:約束自己,節約用度。79、遠、豐: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遠、使……豐。80、枉道:不按正道行事。81、速禍:招致禍患。速,招。82、多求:多方搜求。83、妄用:浪費。84、居官:做官時。85、賄:貪贓受賄。86、居鄉:不做官時。87、其後:他的後代。88、達人:顯達的人。89、以為忠:認為他忠於公室。90、簋:古代盛食物的器具。91、紘:帽帶92、山節:刻有山形的斗拱。93、藻梲:用美麗圖案裝飾的樑上短柱。梲,樑上的短柱。94、享:宴請。95、及禍:遭到禍患。96、得罪:惹上罪名。97、出亡:逃亡別國。98、驕溢:驕橫豪奢。99、傾家:喪失全部家產。100、夸人:炫耀。101、卒:終於。102、東市:刑場。103、冠:領先。104、習:染上。105、立名:樹立名聲。106、遍數:全部列舉107、非徒:不僅。108、身:自身。109、服行:實行。

宋代·司馬光《訓儉示康》原文·註釋·譯文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於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鉅著《資治通鑑》、《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