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說《楚漢英烈傳》—第一回 胡亥即位 劉邦落草

秦並天下,便更百姓為“黔首”,又以始皇推崇五德之傳(金、木、水、火、土),而秦代周德(火德),遂為水德,改年始,立十月為歲首。·內設三公九卿制統治中央,外分三十六郡監管天下,後又逐漸統一貨幣、度量衡、文字、車軌。 北築長城以抵抗匈奴,南鑿靈渠以征戰百越,自以為萬世太平,便傳至二世、三世乃至萬世,傳之無窮也。然而國家綿延豈能是一人之力便可定奪,民心相向豈是武力所能屈折,始皇焚書坑儒,修建阿房宮,驪山陵,大興土木,民不聊生,怨聲載道,所以二世而止,恰在情理之中,於是乎天下硝煙再起,六國群雄紛紛復辟。

且說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也就是始皇最後一次出遊,左丞相李斯與少子胡亥相隨,在轉道返回咸陽時,行至平原津(今山東平原),始皇重病,至沙丘病死,臨終前立璽書,賜公子扶蘇說“與喪會咸陽而葬”,其言即立公子扶蘇為帝,然而趙高得蒙恩寵,添為中車府令,卻不授使者,聯合李斯,詐立胡亥為帝,其之所以要立胡亥為帝,只因為趙高精通獄法,被始皇責令教導胡亥學習訟獄、法度等,深受胡亥的寵幸。而公子扶蘇,與大將軍蒙恬交好,當此時尚於上郡固守邊疆防備匈奴。趙高便與李斯言“在才能,謀慮,功高,無怨和取信於扶蘇這五個方面,你比蒙恬如何?”李斯言“我不如他啊”,於是乎篡改遺詔,立胡亥為太子,又以誹謗始皇,損士卒而不見功之罪,賜死扶蘇,同時以蒙恬不能矯正扶蘇之過,一併賜死。是此,胡亥得立為帝,為秦二世。

胡亥即位後,為了鞏固帝位,假借罪名,互相株連,大肆殺戮大臣和諸公子,逮捕近侍之臣,始皇子女幾乎無一倖免盡被處死,安葬始皇於驪山陵後,加緊修築阿房宮,又效仿始皇東巡天下,橫徵暴斂,刑法增酷,於是乎在秦二世元年七月(前209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於大澤鄉,各地人民紛紛響應,拉開了起義運動的序幕。當此時,劉邦,年四十八,沛豐邑中陽里人,為泗水亭長,妻呂氏雉,沛縣單父人呂文之女,呂公,好相人尊卑,因於縣令有舊,人多往賀,此時蕭何為沛縣主吏篆,代為收受賀禮,令諸大夫道:“進不滿千錢者,且坐堂下。”待劉邦至,卻虛報禮單雲“賀錢一萬”,實際上一文錢沒有,昂然坐於堂中,呂公甚奇之,親自迎接,觀其相面,更為禮遇有加。後將其女兒呂雉嫁給劉邦,生得一兒一女。此年間,二世大肆徵召各地刑徒到咸陽修築驪山陵墓,沛縣就派劉邦押解刑徒到驪山,不料一路上,刑徒不斷逃亡,防不勝防,自知已經難逃罪責,索性一併都放了,打算逃亡天下,刑徒中有十數人感其恩義,願意跟隨劉邦,行至芒碭山時有大蛇擋路,眾人意取道別處,劉邦前而斬白蛇與劍下,昂首闊步,安然趨過,於是乎眾人愈加敬佩劉邦。後有託夢一老嫗,痛哭於路口,言白帝之子化身為蛇,為赤帝之子所斬。後遇碭山草寇紀信,其曾因失手傷人,遭遇連坐,得劉邦的周旋,才免了死罪,今見恩人,遂勸其且住,再做打算,劉邦欣然同意,於是一同落草,隱匿在芒、碭山林水泊之間活動,沛縣青年聽到後紛紛前來參加,而後陳勝吳廣起義後,很多郡縣民眾殺死長官相應,沛縣縣令十分恐慌,遂打算反秦自保,為防沛縣民眾不聽從,便召回原來的反秦人士,劉邦藉此得以返回沛中,後因縣令擔心控制不住劉邦等人,便打算關閉城門殺死蕭何,曹參。蕭何翻牆逃跑,並號召城內百姓,殺死縣令,開門迎接劉邦入城,並推舉他為沛公,宣佈起義。

沛縣,雖小,卻是人傑地靈之地,有漢高祖劉邦,呂后呂雉,又有忠直謹慎,德厚溫良的蕭何;蕭規曹隨,文武雙全的曹參;雖為屠狗輩,亦有俠肝膽的樊噲,忠誠耿直,秉性剛毅的夏侯嬰等英雄豪傑,真可謂《陋室銘》所言“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何以如是啊?正如《亮劍》裡總部對獨立團的評價,認為其有一種桀驁不馴,性如烈火的氣質,此氣質就是李雲龍的氣質;《狼圖騰》裡,頭狼的性格就直接決定了狼群的性格,此等英雄豪傑蓋因劉邦為龍首,追隨 至死,大浪淘沙,歷經磨礪所得,如史公司馬遷所言“觀故蕭、曹、樊噲、滕公之家,及其素,異哉所聞! 方其鼓刀屠狗賣繒之時,豈自知附驥之尾,垂名漢廷,德流子孫哉?”。雖有偏頗,然亦有其道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