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戾太子乎?第一回

第二篇 戾太子乎?第一回

整個西漢只有兩位悲劇的太子,劉榮和劉據,劉榮史稱慄太子,那是因為他老媽姓慄,劉據史稱戾太子,與慄發音相同,純屬巧合。當然按照他老媽姓衛,他也叫衛太子。通常我們還是叫他戾太子,為何?因為這是皇帝給他的定性,皇帝嘴大,一言九鼎,而且是他親孫子給定了性。整個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只有兩人獲得戾這個“光榮稱號”,另一個是明朝的“哥倆好”親哥哥復辟成功後給弟弟皇帝的退休(死)稱號。按我們正常人的想法,這戾字是不好的,在過去特別講究禮儀或者說孝這件事上, 作為親孫子為何用戾這個字。通俗講這裡面有兩層意思:一是表面意思不好,理由是子弄父兵,就是造反,死有餘辜,沒誅你九族已經不錯了,但鬱悶的是誅不了。二是加三點水,通“淚”,意思是委屈的意思,不得已才走到這一步。在古代,廢個太子真不是容易事,就算皇帝爸爸看他不爽很久了,如果沒有個正當理由還真廢不掉。而且小錯沒有用,非得是那種傷天害理、天理難容、罪不容赦的大錯誤才行,一般太子誰閒著去幹這種害人害己的倒黴事啊,不是腦子不清醒了就是真被逼急了。而且如果皇帝爸爸是個中庸類或者和善類皇帝就算看你再不爽、再喜歡你弟也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跟全天下作對似的非得廢太子,但是如果你爸爸雄才大略、氣魄非凡的話另說。很遺憾,這兩位悲劇的太子就碰到了。劉榮沒犯錯被幹掉了,劉據連下崗通知都沒有就掛了。而且這兩位悲劇太子,都是長子,長子有毒乎?戾乎?

說到這兩悲劇人,不得不說他們共同的關係人劉徹,姑且這麼認為吧。就是強如劉徹這樣的人,在前期執政時也要受到竇老太的制約,何況他人,不得不感嘆貴圈真黑啊。

第二篇 戾太子乎?第一回


劉榮之死

前面說過劉榮是莫名奇妙的失去太子之位,因為他本人沒有犯過過錯。那為何他老爸非要這樣做呢?太子是國之根本,不吵的天翻地覆,既有要把他搞下臺的人,也肯定會有死保他的人,這兩幫人個個都是利益作祟,哦不,也有真正只為心中真理的人。那我們分析這兩幫人。

漢景帝,明顯是想幹掉太子的人。為何?漢景帝這個人雄才偉略,此處省去一百五十字,但他有一點不好,好色。劉榮的老媽慄姬薄有姿色,很快得到寵幸,也生下長子劉榮,子以母貴,被封為太子。但她老媽典型的胸大無腦型,以為這樣,她兒子以後就是皇帝,她就是太后了。一不小心到處得罪人,一是得罪皇帝,時間長了,皇帝肯定喜新厭舊,她就有所怨言。一次,漢景帝生病了,意思是以後就靠你們娘兩了,這是好事啊,她應該誠惶誠恐,低調低調再低調,她倒好,和皇帝吵起來了。皇帝就惱了,動了歪心思。二是得罪長公主,長公主天天不務正業,就喜歡圍著皇帝轉。想把女兒嫁給太子,慄姬發瘋說不要。好吧,只好給劉徹金屋藏之,以後再休就是了。竇太后在這事裡面,究竟有沒有添把火,不知,但至少她有小心思,好像都偏向小兒子,一門心思想成為兩任皇帝的媽。

竇嬰,作為竇太后家族唯一的家庭從政的外戚,漢朝前期,外戚基本無聲音無圖像,不像後面那樣隻手遮天。為何唱反調?因為他是太子的老師,於情於理,他都要保太子。另一個人,就是周亞夫,心中有真理的人,哪怕失去帝心。佩服啊!

但不管怎麼樣,太子下崗了,皇帝要的結果無法改變,但之後又因為莫名其妙的理由關起來,又莫名其妙的在詔獄裡死了。據說,劉榮是寫了封世上只有爸爸好的信,隨後自殺了。他的死,換來了劉徹政治名義上的正確,換來了大漢朝的平穩過渡。但作為一個兒子,卻感慨萬千。要怪就怪皇帝的夫人太多了,兒子們也太多了。

第二回敬請期待。。。先發張衛氏家族圖吧。故事在裡面。

第二篇 戾太子乎?第一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